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原、抗体反应。目前已有较敏感的方法进行测定,如琼脂扩散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反向血凝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本病抗原系统复杂,在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如何正确地解释出现的抗原,抗体反应是目前重要的问题。本文仅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各种抗原抗体测定结果的解释,以判断病人处在感染的时期,传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较敏感的方法对20例PHC患者HBV的八项血清标志进行检测。探讨PHC与HBV感染的关系,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PHC患者血清系我院1984—1985年住院的病例,患者除有临床症状体证外均经B型超声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AFP阳性、其中55%有肝炎病史,年龄25~65岁(平均47.5),男  相似文献   

3.
预防乙型肝炎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了解我校2005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免疫状况,对615名新生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法在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出HC-抗原。从潜伏期较长(平均为7.5周)病程亦较长的一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急性期病人中采血,将此血清标本作为抗原,以探寻相应的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在琼脂板上可见到清晰而鲜明的沉淀线。在这一组13例病人中,均检出HG-抗原。这种抗原似与HAAg和HBsAg以及HBcAg均不相同,它在血清β球蛋白区移动,浮力密度为1.30;分子量较小,介于100,000与300,000之间。提示它并非一种脂蛋白。HC-抗原可能并非一完整病毒而是一种病毒相关物质。此种抗原的抗原性与传染性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现将检测方法介绍于下: 用Sepharose 6B层析柱,提纯HC-抗原,用0.01M的PBS pH7.2洗脱,在4℃流速控制在40ml/小时,分段洗脱,收集洗脱液7ml。免疫扩散法:将0.9%(w/v)的琼脂糖,1%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1%葡聚糖T 500,溶解于0.15M 1升的磷酸盐缓冲液  相似文献   

5.
据近几年有关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78.9%,乙型肝炎感染率为9.8%,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2%,戊肝感染率为17%,而其中丙肝和戊肝多发于成年人,而甲、乙型肝炎儿童易感,发病率高,易发展为慢性,所以做好儿童甲、乙型肝炎的预防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区。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策略的实施,城市中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明显下降。但目前我国一般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近年来非新生儿HB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提示单独实施对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不能完全控制HBV在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项新的研宄显示,乙型肝炎(HBV)疫苗可以通过转基因土豆实现免疫,这种转基因土豆可使个体的抗HBsAg滴度增加。该结果发表在2月1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8.
高达一半的肝硬化、晚期肝病和肝细胞癌与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自80年代早期安全有效的疫苗出现,乙型肝炎成为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中国大陆、台湾这两个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新生儿例行注射HBV疫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病率都有显著降低。最近,乙型肝炎已成为可以治疗的疾病,五种药物在美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干扰素α: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三种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和恩替卡韦(entecavir)。恩替卡韦是最新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去年,英国报告有12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免疫缺陷症患者发生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该制剂系由英国血液制品厂用悬浮在含麦芽糖介质中的Cohn组份Ⅱ制备的;在首针静注后12~28天,发生转氨酶水平升高,符合NANB肝炎.本文作者亦见到一起免疫缺陷症患者在静注新型IVIG后发生类似暴发.1982~1983年作者对16例病人(11例为常见变易型免疫缺陷症,4例为伴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为高IgM型免疫缺陷症)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开始注入剂量为  相似文献   

10.
对收治的830例病毒性肝炎进行有关的病原学检查,用排除法诊断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134例,占16.14%。非乙型肝炎35例,占4.22%。甲、乙型肝炎分别占10.36%与69.28%。在总共438例慢性肝炎中NANBH占30.6%。134例NANBH中,急性黄疸型占46.27%,急性无黄疸型占15.7%,慢性迁延型占34.33%,慢性活动型占3.73%。对42例NANBH进行了肝穿刺后组织检查,初步讨论了散发性NANBH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宋和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471-472
目的调查流动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检查和预防提供依据,协助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进行。方法对某社区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各个企业新招外来员工进行体检,检查其血清HBsAg与HBeAg的阳性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结果统计体检8135名流动人员,HBsAg阳性693名,阳性率为8.52%,HBeAg阳性193名,阳性率为27.8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很重要,对于普及乙型肝炎知识、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预防工作,提高流动人员乙型肝炎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Genetech公司的科学家报道,他们已研制出一种重组人CD4受体。该合成分子模拟一些T淋巴细胞上的CD4(也称T4)受体。而这些T淋巴细胞是AIDS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科学家们已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克隆并表达了CD4基因,希望该重组制品注射于已接触AIDS病毒的人后,能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止进一步感染。可以想象:如果接触病毒后尽快注射该制品,可防御其最初感染。至目前为止,仅有体外试验表明该重组受体可结合所有游离病毒颗粒,并可防止感染的淋巴细胞粘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对1999-2007年我科收治的1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2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除外),1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受试者乙肝阳性率分别达28.8%,13.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和一般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除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HOP方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88例B细胞NHL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E-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R率为77.27%,对照组CR率为79.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HBV再激活病例,对照组出现2例HBV再激活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P和E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均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对于CHOP方案效果欠佳而又应用RCHOP方案有困难患者可以应用。化疗之前应给与抗病毒药物预防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选择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B组选择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及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方法 观察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6个月化验1次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指标,共6次.结果 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未再出现新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9,(1):90-92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方面,二者的检测结果经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MIA法检测结果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中,CMIA法检测效果的准确性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价了单用DNA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合用对HBsAg阳性(S+)和HBeAg阳性(e+)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应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分析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患者例数9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分三组,A组为大三阳组、B组为小三阳组、C组为其他模型组;对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分别进行ELISA定性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患者的HBVDNA、HBsAg、HBeAg数据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C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经数据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均比A组、B组更低,P <0.05,差异显著;A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经数据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比B组更高,P <0.05,差异显著;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数据差异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应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可以起到诊断优势性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患者的血清作一次性甲、丙、丁各型肝炎病毒(HAV、HCV、HDV)标志的检测,以了解本地区HB患者与HAV、HCV、HDV重叠感染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