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eyemovement,RE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REM期睡眠各项参数变化对SA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10/2002-10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睡眠疾患诊疗室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诊断为阻塞型SAS的患者6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各项参数。有34例患者经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后复查PSG检查。结果:①轻、中、重组REM睡眠时间各占总睡眠时间的(8.98±1.68)%,(5.43±0.86)%,(4.85±0.64)%,中、重度组患者的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中REM期睡眠时间较中度组减少,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中、重度组的阻塞型SAS患者中REM期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及SaO2下降较非REM期明显(P<0.05)。而且心率的变化在3组OSAS患者中REM期中比NREM期中增快明显(P<0.05)。③经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aO2,REM期及非REM期时间、心率等明显好转(P<0.05)。结论:SAS患者的REM期减少,且在REM期中呼吸暂停时间延长、SaO2降低及心率增快较非REM期更显著。以上变化与阻塞型SA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梗死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的关系。方法:入选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9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4~79岁;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0~80岁;后循环脑梗死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62~73岁。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并对严重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为21.4&;#177;13.0和26.4&;#177;1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08)。结论:脑梗死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06/2003-12建湖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0例,男271例,女29例。均知情同意。采用SRM-9601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整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回顾性总结多导睡眠图监测成功率。结果纳入对象300例中一次监测成功291例,成功率97.00%。经多导睡眠图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55例(85.0%)。结论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一次成功率及确诊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06/2003—12建湖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0例,男271例,女29例。均知情同意。采用SRM-9601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整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回顾性总结多导睡眠图监测成功率。结果纳入对象300例中一次监测成功291例,成功率97.00%。经多导睡眠图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55例(85.0%)。结论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一次成功率及确诊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睡眠体位对不同睡眠阶段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参数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2]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 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3]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2]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6.
7.
多导睡眠监测评估两种模式正压通气呼吸机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与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在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时的疗效。方法 120例重度(AHI>40)OSAHS患者根据AHI是否大于60,并且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是否低于80%分为A组和B组,先后接受Auto-CPAP和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时PSG参数变化。结果 A组患者应用Auto-CPAP较Bi-PAP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应用Bi-PAP较Auto-CPAP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WASO),Ⅰ期+Ⅱ期,Ⅲ期+IV期及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ST)的比例,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重度OSAHS患者,AHI≤60,MSaO2≥80%的患者建议选择Auto-CPAP进行治疗,AHI大于60,MSaO2低于80%建议选择Bi-PAP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③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②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9.
脉冲振荡呼吸阻力与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呼吸阻力(IOS)测定方法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价值。试图提供一个粗筛、简化和非卧床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临床具有典型症状的可疑OSAS患者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和脉冲振荡阻力测定,以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为诊金标准,四格表分析法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设正常组及慢性肺组为对照组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39例可疑OSAS患者,经多导睡眠检测符合OSAS诊断标准30例,不符合诊断标准9例,OSAS与健康对照比较呼吸阻力各值明显增高,P<0.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OSAS与慢阻肺组比较呼吸阻扰、气道总阻、周边阻力、弹性阻力明显低于慢性阻组,P<0.001,差异显著意义;中心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中心总阻力则高于慢性肺 、其中上气道阻力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与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比较,符合27例,不符合12例,敏感度为66.6%,特异度77.7%,符合率69.2%。结论:IOS可以直接、无创、快捷地测定OSAS患者上气道阻力乃至气道阻力,作为一种无睡眠状态下诊断OSAS的方法提供了可以接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ISO作为粗筛试验OSAS远远优于流速量曲线,可以作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判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的关系。方法:入选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9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4~79岁;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0~80岁;后循环脑梗死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62~73岁。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并对严重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合并后循环脑梗死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为21.4±13.0和26.4±1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08)。结论:脑梗死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为老年OSAS患者30例,对照组为无OSAS患者20例,进行多导睡眠仪(PSG)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夜间睡眠期间连续RR间期平均值(SDNN index)和标准差(SDNN)及24小时低频(LF)、高频(HF)和LF/HF值,定量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老年OSAS患者SDNN和SDNN index分别为(96.0±21.9)ms、(21±7)ms,而对照组为(73.0±23.6)ms(、31±8)m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OSAS患者的LF、HF及LF/HF值分别为(430.0±101.3)ms2、(302.0±53.6)ms2、2.81±1.52,与对照组(196.0±146.2)ms2、(87.4±70.6)ms2、2.06±0.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SAS患者存在心率变异性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出现白天嗜睡及其程度与病情的相关性,以及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疑似OSAHS的患者65例,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57例,纳入此研究,其余8例作为对照组(非OSAHS组)。排除标准为有头部创伤、癫痫、脑肿瘤、脑出血、代谢中毒、感染等病史,以及服用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药物病史者。OSAHS组57例,根据PSG结果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9例)和重度组(33例)3组。采用Epowrth嗜睡评估表(Epow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所有65例患者进行测评,比较非OSAHS组及不同程度OSAHS组ESS评分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ESS评分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r=0.81,P&;lt;0.01);与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呈负相关(r=-0.62,P&;lt;0.01);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非OSAHS组(t=2.82,P&;lt;0.01);重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组,3组之间ES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9.19,P&;lt;0.01)。结论:ESS是评价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较好指标,ESS评分对于0SAHS的轻重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48例OSAH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酸(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Q—HBDH)水平,并将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重度OSAHS患者组血清心肌酶水平均高于轻中度OSAHS组和正常对照组,CK(125.00±104.00)U/LVN(79.50±45.75)U/L和(77.50±27.00)U/L(均P〈0.01);CK-MB(12.00±7.50)U/LVS(8.00±7.00)U/L和(7.00±4.25)U/L(均P〈0.01);AST(28.00±14.00)U/Lvs(18.00±7.25)U/L和(20.50±4.50)U/L(均P〈0.01);LDH(156.50±36.75)U/Lvs(128.50±36.00)U/L和(128.50±18.50)U/L(均P〈0.01);α-HBDH(135.50±38.25)U/Lvs(117.50±29.50)U/L和(102.50±24.00)u/L(均P<0.01),轻中度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CK、CKMB、AST、LDH和α—HBDH水平与OSAHS患者的AHI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平均最低SaO2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缺氧的严重程度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例1:男,15岁.5岁始出现进行性肥胖,6 a来睡眠打鼾严重,近2 a加剧,时有短暂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经常尿床.6个月前感冒后症状加重入内科.查体:患者极度肥胖,隐睾,T3 0.86 nmol/L,T4 43.86 nmol/L.多导仪全夜监测低通气指数(HI)为27.1,呼吸暂停指数(AI)0,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 37%,以(1)肥胖低通气综合征;(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3)下丘脑综合征,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退);(4)性腺发育不全,转我科作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专科检查:患者咽腔小,扁桃体Ⅱ度肿大,考虑其OSAS症状是由甲退所致,经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后,体重由95 kg降至82 kg,无明显憋气,可平卧入睡,低氧血症明显纠正,但入睡仍有呼吸暂停,带药出院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出现白天嗜睡及其程度与病情的相关性,以及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疑似OSAHS的患者65例,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57例,纳入此研究,其余8例作为对照组(非OSAHS组)。排除标准为有头部创伤、癫痫、脑肿瘤、脑出血、代谢中毒、感染等病史,以及服用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药物病史者。OSAHS组57例,根据PSG结果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9例)和重度组(33例)3组。采用Epowrth嗜睡评估表(Epowrthsleepinessscale,ESS)对所有65例患者进行测评,比较非OSAHS组及不同程度OSAHS组ESS评分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ESS评分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呈正相关(r=0.81,P<0.01);与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呈负相关(r=-0.62,P<0.01);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非OSAHS组(t=2.82,P<0.01);重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OSAHS组E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组,3组之间ES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9.19,P<0.01)。结论:ESS是评价OSAHS患者白天嗜睡程度的较好指标,ESS评分对于OSAHS的轻重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多导睡眠仪评估持续低流量吸氧对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低流量吸氧在治疗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时价值。方法60例轻度(AHI≤20)OSAHS患者接受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时多导睡眠仪(PSG)参数变化。治疗效果主要表现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WASO),I期+II期,III期+IV期及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ST)的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AHI(17±2.8)次/h,MSaO2(91.1±2.1)%,LSaO2(86.2±1.2)%,经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后AHI(3.0±1.2)次/h,MSaO2(97±1.5)%,LSaO2(94±1.6)%,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度OSAHS患者经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后睡眠结构明显改善,可选择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正常的7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21例,合并OSAS组49例,选择健康对照13例。按睡眠呼吸暂紊乱指数将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分为轻度OSAS组22例,中度OSAS组15例,重度OSAS组12例。采用RS-611床垫式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监测睡眠,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各组血压水平、昼夜血压节律、晨峰现象。结果在降压治疗期间,单纯高血压或者合并OSAS患者24 h动态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30/80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在单纯高血压组或者合并OSA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合并OSAS组中、重度组下降率最低(P<0.05),合并OSAS组反杓型较单纯高血压组多(P<0.05),以重度OSAS组最多(P<0.05),晨峰现象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降压治疗后,白昼、夜间血压水平达标,但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未能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