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友英  陈文忠 《中外医疗》2008,27(13):64-6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及时临床经常使用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时我院近3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57例,尿菌培养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尿茼培养阳性52株,其中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有19株,其次为全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分别为12、9、6株,表皮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各3株.尿检出细菌中以多重耐药细菌株较多,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达50%,金黄色球菌以耐甲氧西林全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结论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多重耐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而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最常见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尿液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4年—2016年送检的2380例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8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75株,革兰阳性球菌137株,真菌66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我院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监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对合理用药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中段尿细菌培养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无菌方法留取中段尿,常规分离培养,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3%,革兰氏阳性球菌为15.8%,真菌为2.8%.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尿培养芳香黄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菌株耐药情况,帮助临床正确解读芳香黄杆菌尿培养结果。方法对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及其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芳香黄杆菌11株,培养阳性患者中留置尿管或造瘘管的患者占100%。结论芳香黄杆菌耐药率很高,尿培养芳香黄杆菌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为留置导尿管或肾造瘘管,但芳香黄杆菌尿可能仅表示细菌的定植而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1999—2002年期间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医的505份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药敏分析。结果: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在505份尿培养阳性的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80%;革兰阳性菌占23.8%,其中表皮葡萄菌占29.2%。粪肠球占25%。抗生素药敏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2%),其次为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呈现上升趋势,其细菌耐药性较高,部分表现为多重耐药,建议常规进行尿液培养和鉴定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合理而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阶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7-4158
目的:对从本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培养的119例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试剂盒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19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111例,占93.3%,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UU-MH)6例,占5.0%,人型支原体(MH)2例,占1.7%。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111例UU耐两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76例,占68.5%。结论: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已较严重,多重耐药很普遍,对支原体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药,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更严重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鹿娜  张冀霞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88-89,111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尿路感染共分离病原菌398株,革兰阴性杆菌290株占72.9%,革兰阳性菌63株占15.8%,真菌45株占11.3%;主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197株)、真菌(45株)、肠球菌属(35株)。药敏结果提示大多数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出现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探索和指导治疗尿路感染。方法对我院2015年一季度的尿感患者尿进行定量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细菌作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 1251份中断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355株细菌,分离率为28.38%。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9株(58.87%),肠球菌44株(12.39%),酵母菌21株(5.92%),葡萄球菌21株(5.92%)肺炎克雷伯菌15株(4.2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几率分别为43.54%和33.33%。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在临床用药中要高度重视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作用,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建仿 《西部医学》2007,19(4):594-595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学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2例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0%,其中大肠埃希菌以51.6%占第一位,革兰阳性球菌占16.1%,其中肠球菌占4.8%,真菌4.8%。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头孢曲松/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棒酸、头孢唑啉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抗生素药物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选择敏感药物,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前应根据感染及耐药的流行趋势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阳性非重复分离的268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177株(66.0%),其中尤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有117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6.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72株占大肠埃希菌的61.5%,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革兰阳性球菌81株(30.2%),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也较严重,真菌10株(3.7%)。结论: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尿液培养阳性的632株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3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94株(62.3%)。革兰阳性球菌158株(25.0%),真菌80株(12.7%),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达50.1%和49.6%;屎、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达78.7%和5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达76.1%,呈现对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细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我院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和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Walk Away40SI微生物药敏鉴定测试系统对分离出的295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29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04株(69.2%),革兰阳性菌67株(22.7%),真菌24株(8.1%)。居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50株(50.8%),肠球菌30株(1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8.1%),变形杆菌12株(4.1%),肺炎克雷伯菌12株(4.1%)。体外耐药监测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保持100%敏感性,对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强,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结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且多重耐药,一临床医师应积极送检,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3750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的有2868例(76.48%),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1866例(49.8%)。1935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99.1%;克林霉素敏感性最差,其敏感率为10.8%。结论支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应尽可能地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EPS)细菌L型培养检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L型培养和常规培养,同时做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 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216例中细菌常规培养阳性130例(60.2%);细菌L 型培养阳性26例(12.0%);无菌生长60例(27.8%).26例细菌L型返祖到7种细菌,其中主要是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结论常规细菌培养在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时常会漏诊,细菌L型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支原体仍是主要的病原体(占49.9%),其中,解脲支原体(Uu)占绝对优势(混合感染和单纯Uu感染共占98.1%),女性患者支原体的检出率较男性患者高(P〈0.05).单纯Uu感染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的是克拉霉素、司帕沙星和四环素、强力霉素;而混合感染敏感性较好的是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司帕沙星等.结论 解脲支原体仍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应根据支原体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的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住院的老年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651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住院老年人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9%;其次为肠球菌属(20.1%)、肺炎克雷伯菌(10.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1%)以及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产ESBLs细菌的检出率为48.3%;MRS株为56.7%.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高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为普遍较高,仅对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分别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前两位;由于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438例标本支原体培养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8例标本中支原体感染阳性237例,阳性率为54.1%,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87.8%,Uu+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为7.6%,Mh阳性率为4.6%;女性培养阳性率为57.7%,男性培养阳性率为28.6%,男女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要病原体;对10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单纯Uu感染最为敏感药物是强力霉素;Uu与Mh合并感染最为敏感药物是强力霉素;单纯Mh感染最为敏感药物是交沙霉素。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甘肃医药》2011,(3):134-136
目的:检测分析张掖地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拓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403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133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3.0%。其中解脲脲原体(Uu)109例,阳性率27.1%;人型支原体(Mh)6例,阳性率1.5%;Uu+Mh混合感染18例,阳性率4.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结果:对于Uu感染应首选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支原体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好,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在对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道炎症的治疗中,应及时进行病原体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这对临床干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支原体耐药菌株的产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要表现的尿路感染(UT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05-2012-10感染科住院的FUO病例,对其中最终诊断为UTI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FUO病例共计2 450例,最终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60例(2.40%).60例UTI患者中,女49例(81 70%),男11例(18.30%);40岁及以上者52例(86.70%),其中男9例(15.00%),女43例(71.70%);40岁以下患者8例(13.30%).存在基础疾病者47例(78.30%),有免疫系统疾病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者18例(30.00%),有泌尿系畸形、尿路梗阻17例(28.30%),糖尿病12例(20.00%)、有UTI史10例(16.70%).病原学检查阳性者32例(53.30%).间歇性发热者53例(88.30%)、中低热43例(71 70%).血液病原学培养无阳性病例,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16.70%(32/192),共培养出菌株37株,包括大肠埃希菌8株(21.60%)、粪肠球菌7株(18.90%)、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18.90%),念珠菌5株(13.50%)、结核分枝杆菌2株(5.40%).结论 以FUO为特征的UTI患者占FUO比例约2.40%,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免疫系统疾病及相应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泌尿系畸形及尿路梗阻、糖尿病、UTI史等基础疾病为其高危因素.间歇性发热或持续低热是UTI常见临床表现,但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