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本文重点介绍SAH流行病的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其中自发性SAH是内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我院内科 1992~1998年共收治自发性 SAH共 6 0例 ,占同期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 9.76 % (6 0 / 6 15 ) ,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同 [1 ] 。现对这 6 0例自发性 SAH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1例 ,女 2 9例 ;农民 38例 ,工人 17例 ,干部 3例 ,教师 1例 ,家务劳动者 1例 ;年龄自 2 6~ 89岁 ,平均5 7.83岁 ,其中 <30岁 3例 ,占 5 % ,31~ 5 0岁 16例 ,占 2 6 .6 7% ,5 1~ 70岁 2 9例 ,占 48.33% ,>70岁 12例 ,占 2 0 % ;起病至就…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上以青壮年多见。而老年人发病则以其诱因、发生率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一分析,探讨其特点。资料来自1995-1998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86例,其中周岁以上对例。回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对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1-71岁,全部为首次出血。急性起病18例,缓慢起病3例,活动时起病16例,安静时起病5例。有诱因匕例,其中情绪紧张、兴奋、激动和劳累过度9例,排便用力3例,饮酒2例,受寒1例。病前已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收治脑血管病人中有 2 6例老年人自发性SAH ,现结合临床分析和探讨老年人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 18例 ,女 8例 ,男女之比2 2 5∶1,年龄 6 0~ 6 5岁者 16例 ,6 6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主要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而忽然发力、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外伤、性交或分娩等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明显诱因。我科自2007年10月开始将舒适护理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颅内血管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有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之分。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自1988年10月~1996年10月共收治88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既往体健。因“头痛、颈部及上背部疼痛12天”于2007年8月26日入院。2007年8月14日卧床上看电视时突然出现头痛,以双颞侧明显,头痛呈持续性胀痛,随即感到颈部及上背部疼痛,颈部向后过伸位时疼痛减轻,转颈时疼痛加重,伴随出冷汗、恶心及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患者中 ,6 5 6 %的患者死于复发[1] ,预防复发 ,加强护理是治疗本病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8月 ,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84例 ,15例发生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中男 31例 ,女 5 3例 ,33~ 84岁 ,平均 48 9岁。再出血 15例 ,占17 9% ,女 11例 ,男 4例 ,平均 45岁 ,其中 2例发生 3次出血。再出血15例中 ,因情绪波动 5例 ,下地走动、到厕所大小便等 8例 ,做恶梦 2例。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73 3%。2 预防及护理2 1 病初 4~ 6周 ,应绝对卧床休息 由于出血后第 3天至第… 相似文献
9.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2例患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经验。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鼾声呼吸、呼吸减慢、心率下降提示再出血的可能,避免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以预防再出血是主要护理措施;出现头痛、昏迷—清醒—再昏迷的动态意识变化是脑血管痉挛的突出特点,遵医嘱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缓解症状。护士动态观察血糖变化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组33例好转出院,22例有神经症状后遗症,6例死亡,1例呈植物状态。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SAH患者进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18例MSCTA检查后行DSA检查。结果:24例SAH中经MSCTA显示动脉瘤ll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另6例正常。ll例脑动脉瘤中MSCTA显示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92.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中MSCTA显示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伤和可靠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危急重SAH患者可随时检查;MS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价值,可补充DSA诊断信息。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者36例,4例为非动脉瘤性SAH。32例动脉瘤阳性患者共发现34个动脉瘤。1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6例放弃手术,要求保守治疗。8例要求转上级医疗中心。结论3D-CTA较DSA具备快速、便捷、微创、安全、敏感性高、家属认同度高、基层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和开展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005~2009年收治的129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 1298例脑出血患者中,男822例(63.33%),女476例(36.67%),男女患者构成比差异显著;每年冬、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自发性脑出血的原因以高血压病最为常见,约占65.87%;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895例,68.95%)为最多见。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与年龄、季节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积极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剧烈头痛过程中的心理真实体验,以引导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整体护理。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对9名患者进行访谈,让患者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由谈论其经历,对谈话内容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访谈结果揭示了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在剧烈头痛期间的主要心理体验,即极度的痛苦及忍耐、健康信息需求、医护人员的关心需求。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期间,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关爱,适当给予有效止痛,鼓励患者战胜病痛,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以有效缓解患者因剧烈头痛带来的巨大压力,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1盘床疗效。【方法】将8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快速静点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周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一周。观察创伤后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数(GCS),颅内压变化,检测伤后和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变化,并于治疗后三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VP值、GCS和颅内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三个月后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降低GCS、VP,对t-sAH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对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引起再出血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危险因素:34例持续高血压,14例情绪激动,7例下床排便用力,6例剧烈活动,7例睡眠不佳烦燥后出血,4例再出血发生在术前8小时,4例患者在腰穿时出血。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时高血压和和各种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是引起再出血最主要原因.同时出血时间间隔和住院期间不适当的腰穿也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急性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进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患者均完成VR、MIP、SSD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发现7例动静脉畸形,23例共24个动脉瘤,其中21例为单个动脉瘤,1例为两个动脉瘤,1例合并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直径最小2.0 mm,最大20 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DSA检查发现25个动脉瘤,MSCTA的吻合率为96%.[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帮助原发性SAH患者查找病因,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老年人SAH的临床资料。结果56.8%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43.2%出现头晕或眩晕,40.1%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阴性比例为70.5%。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伴高血压者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多样化,体征不明显,半数预后好,但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79例为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