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自然铜为接骨要药,本文对自然铜进行本草考证。自然铜始载《开宝本草》,又名石髓铅。”自然铜,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今信州火山军皆有之,于铜坑中以石间采之,方园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苏颂在《本草图经》言:“今信州出一种乱如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如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不难断定苏颂这里描述的自然铜是矿物自然铜。矿物自然铜是在原生热液铜矿床中,由地质作用形成还原条件,使铜化物矿中的铜还原而自然流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 自然铜来源于等轴晶系黄铁矿的矿石,主含二硫化铁(FeS_2),载于《开宝本草》,又名石髓铅、接骨丹.《本经逢源》谓;“火煅醋淬七次,置地七日,出火毒水飞用.铜非煅不可入药.”故临床上自然铜多煅淬用.有关自然铜中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测定,张亚敏(中药材,1993;(10):26)曾有过报道,而对净自然铜、醋淬自然铜、水淬自然铜中Fe~(2+)含量测定未见报  相似文献   

3.
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以硫化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作为自然铜药用。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肿痛、筋骨折伤等症,足临床上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但由于历史、区域、地理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常见自然铜及其混淆品。现将自然铜(Pyritum)与其混淆品黄铜矿(Chlcopyritum)、矿物铜(Cuprum)的鉴别特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新编中药炮制法》(马兴民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三次印刷)一书,集中了多年来中药炮制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基层中药工作者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徐永昭同志已作过评介(见《中药通报》1981年第3期),今就书中有关、内容提出几点看法,与编者商榷。一、炮制理由方面第11页辅料3醋项下:“能与生物碱或皂甙生成盐或酯,能增加溶解度……”第120页5行:“因醋能和柴胡中所含的皂甙生成酯,能增加溶解度……”其实,皂甙除少数外,均可溶于水,假若能转变脂类,使亲脂性增强,水溶性反而减小。相反可使有机酸复呈原游离状态。如乌梅中的苹果酸酯在醋酸的作用下生成苹果酸第76页7行起,山药炮制理由:“其中所含粘蛋白质,在体内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5.
在中药材鉴定中,常以“入水”沉浮的物理现象作为鉴别丁香质量优劣的标准。如,《中药大辞典》(77年版上册)第13页:“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中药鉴定学》(成都中医学院等编,80年版)第233页:“质坚而重,入水则萼部直垂下沉”,“以完整、朵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但“入水下沉”,沉到什么程度呢,一些书上都没有说。我反复做了公丁香的人水试验,现叙述如下; 实验:陶磁碗(直径16.5厘米)盛水,  相似文献   

6.
<正> 对《金匮要略》越婢汤方名问题,医家多不曾深究,或以“发越脾气”释之,而不能令人满意。今阅江幼李同志“《伤寒论》析义三则”一文(见贵刊今年第2期),对其“越婢”为“治脾”之解也不敢苟同。尚有探讨之必要。观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多以其方中主药命名,或从全方功用着眼,意思明了直捷,并无晦涩之词。因而,我们不妨从“越婢”二字本义探究:《查辞海》释“越”本意为“超出”,汉时书籍亦多取此意;《说文》谓:  相似文献   

7.
<正> 例十 (原文)今不务除疾于内,而专求外福之来。(胡忆肖等,《医古文译注》上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83页) (译文)现在不务必从体内除去疾病,而专求外福来临。(同上) [按]原文“务”字是致力、从事、追求的意思,属动词。译文误解作副词“务必”,殊乖文理。例十一 (原文)燕哙、子之何尝不托尧舜以鸣高。(同上,154页) (译文)燕王哙、子之何尝不是依托尧舜以致名望高。(同上)  相似文献   

8.
煅淬自然铜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煅淬自然铜炮制方法的改进夏培华江苏省太仓市医学会215400中药自然铜为天然黄铁矿[1],据多数资料记载[2~4],其主含二硫化铁[5],铁约46%,硫约53%,此外尚含有少量铜,镍、锑、砷等。据《本草逢原》中[6]“自然铜需火煅醋淬7次,置地7日,...  相似文献   

9.
曾在《管窥篇》写《小大前后》一文(载本刊2005年第8期第30页),对其中的“后”字,谓有后窍(即肛门)义与大便义,总觉“义犹未尽”,今特补此文,说其厕所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马莳注:“腰脊控引睾丸而痛,痛时窘甚,而欲往去后也。”马注“之后”为“去后”,“之”系动词“去”,则“后”当属名词义。此句又见《太素》卷十一《府病合输》,杨上善注:“时急之大便之处也。”以“大便之处”释“后”,则其为厕所义明白无疑。当前常用的两部大型工具书《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后”字条的…  相似文献   

10.
自然铜考     
就名实论,自然铜应是矿物自然铜,不应该是黄铁矿。从历史和现实看,黄铁矿已普遍应用不可草率否定;作为中药的矿物自然铜,更不应被埋没。如何处理,有待实验和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中药“自然铜”是铜,其实不然,“自然铜”不是铜,而是铁。自然铜,又名石髓铅,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石。分布辽宁、山西、河北、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甘肃、安徽等。全年皆可采集,在矿区捡取,除去杂石即得。以色黄亮、质重、表面光滑、断面白亮者为佳。本品多呈规则的方块形,大小不一,表面平坦,亮黄色,具金属光泽,酷似黄铜块,故名“自然铜”。含二硫化铁,其中含铁46.6%,硫53.4%。还含铜、镍、砷、锑等杂质。  相似文献   

12.
笔者阅读《浅谈蛤蚧》一文(载《中药材》1988年第2期19页),对该文中药材蛤蚧四足爪数的描述:“四足均有五趾,均具爪”提出异议,与大家商榷.《中药鉴定学》也认为蛤蚧“四足均有五趾,均具爪”,《中草药学》、《中国药典》只记载蛤蚧  相似文献   

13.
自然铜不同炮制品矿相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炮制对自然铜矿相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自然铜不同炮制品的微结构、形貌、物相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自然铜煅烧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黄铁矿(FeS2)变为磁黄铁矿(Fe1-xS),黄铜矿煅烧后Cu元素含量降低,而邻近的磁黄铁矿中Cu元素含量增加,Cu元素在磁黄铁矿中形成了固体溶液,提高了分散度;自然铜醋淬品中Pb、S等元素含量降低,在煅透的部位,Pb的含量不足生品的1/10。结论自然铜炮制前后矿相学的变化与其成分溶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吴文鼎先生认为,《内经》成书年代“只能在西汉”(见本刊1982年第9期,第36页),此说可信。《内经》的成书年代还可在用字方法中找到佐证。“是”字用法颇具时代特征,作系词用,始于汉  相似文献   

15.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之《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将“谷白皮”作为“米皮糠”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翼方》(见《辞典》上册974页);将“穀白皮”作为“楮树白皮”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方》(见《辞典》下册2291页)。此两处之“谷”字与“穀”字,实均为“埤”字之误。按“穀”与“穀”,是形、音、义俱不相同的两个字。“穀”,《说文解字》云:“楮也”;《类篇》:“音构,义同”;《埤雅》:“皮白者穀,斑者楮,盖一物三名也”;《康熙字典》列于木部。“构”,《说文解字》:“续也,百  相似文献   

16.
郑建功 《养生月刊》2006,27(3):201-203
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藉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类,实际上还有淡味。《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按五行学说将五味分属五脏,进一步说明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十分广泛,今对其相关论述,尤其是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论述,作如下探析。《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最先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其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说味相对于气(性),主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17.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吴燮民主编的《中药制剂学》为中等中药学校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本书的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现提出供作者再版时参考。 1.第27页,药筛规格表中“筛孔内径”以及将能能过七号筛、八号筛、九号筛的粉末均称为最细粉,与《中国药典》(85年版)一部凡例中的规定不相符合。 2.第64页,微孔薄膜滤器中“孔径有不同大小(自0.22~0.8μm)”应改为“孔径有不同大小(自0.025~14μm)”较妥。 3.第91页,土槿皮酊处方:“土槿皮20g,乙醇  相似文献   

18.
书刊中介绍古代医家的彼时籍贯,用括号注明今名很有必要。最近出版的一些中医教材和有关辅导读物多注意到这个问题,有助于青年和初学读者,很受欢迎。但其中对个别古医家原籍,在括号内标错了今名,虽大醇小疵亦不可忽视。以浙江的古代医家籍贯为例: 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古文基础》第1页,对陆以湉的注释:“清代桐乡(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桐乡县自明、清至今均设县制,从未划归嘉兴县,故上文括号内应更正为“(今浙江省桐乡县)”为确切。  相似文献   

19.
胰腺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对其形质的认识,虽无专篇记述,但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仍有线索可循.笔者今以脏象学说为指归,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对此作一探讨.就文学渊源而论,最早指代胰腺的汉字是“(月臣)”,见诸南朝梁代顾野王之《玉篇》,云:“(月臣),猪(月臣)也.”《广韵》释曰“豕之息肉,今谓之猪(月臣).”《集韵》进一步释为“豕脾息肉”.考诸《尔雅》、(说文》、《内经》、《伤寒》等典籍,均无此字,说明在东汉以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张聿青所著《张聿青医案》,运用中医体质学思想,进行临床辨证颇具特色,书中在许多病种的诊案中均对体质医学内容加以阐述,鲜为人知。今仅就《张聿青医案·中风》的记述,探讨体质与中风的辨证关系。体质类型与中风《张聿青医案·中风》共收载张氏临床验案20案,其中大多论及体质的内容。他认为易患中风(包括类中、风痱)的体质特点是“气虚多湿之体”(1页),“体丰于外,气弱于内”之人(9页),“年近古稀,气血亏损”之人(9页),“痰湿素盛”之人(11页),“高年精血亏损之人”(12页),侧重于痰湿之体质,且体型多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