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90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 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拔 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 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T3的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应用 效果优于瑞芬太尼,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 层抽样法抽选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东莞市黄江镇黄江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 116 例纳入本研究,并采用随机双盲法 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 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别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舒芬太尼复合 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情况,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静效果、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血压、呼吸均较麻醉前降低,术毕均较麻醉后上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毕的心率、血压、呼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均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起到 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宫腔 镜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 障部队第 909 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6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 33 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应激反应。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拔管时间、唤醒时间明显短于舒芬太尼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 1 h、3 h、6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舒芬太尼组患者麻醉后、手术 1 h 后 CRP、GLU 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延长了患者的 拔管时间与唤醒时间,因此在使用舒芬太尼过程中要注意在手术结束前提前终止麻醉。但是总体效果方面,舒芬太尼与瑞 芬太尼相比,能够延长患者术后镇痛时间,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60 例子痫前期孕妇,以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以舒芬太尼 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新生儿 Apgar 评分、脐 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在插管及切皮时,观察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在胎儿娩出时,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 后 1 min 及 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氢离子浓度指数(pH)、二氧化 碳分压及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比,对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不影响新生儿 Apgar 评分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102 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1 例。两 组患者均择期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麻醉诱导及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采取七氟醚 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10 min(T0)时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 导后 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时 HR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T0、T1 时 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T2 时 MAP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8 %(3/51),较对照组的 21.57 %(11/5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能够提高血流稳定性,减少对患者 认知功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6 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 4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24 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昂丹司琼、0.9 % 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 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4 h(T1)、8 h(T2)、24 h(T3)、48 h(T4)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Ramsay 镇静评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观察组相比较,T1 ~ T4 时,对照组患者 VAS 评分较高, 且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T0),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 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 ~ T4 时,两组患者血清 Cor、EPI、 NE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血清 Cor、EPI、NE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33 %)与对照组(25.00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右 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在下肢骨折患者中镇静效果理想,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以此为临床麻醉提供最佳用药方案参考。方法: 抽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在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 分组研究,先入院 50 例设为对照组选择芬太尼进行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后入院 50 例设为观察组选择舒芬太尼进行临床 麻醉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和镇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 %)低于对照组(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 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取得与芬太尼相当的麻醉效果,而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周口市中医院行骨科手术的 11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 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麻醉用药后 30 min(T3)、清醒后(T4) 时,观察组患者 HR、MAP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用药后 10 min(T2)、T3 时,观察组患 者 RR、SpO2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0 min 和术后 30 min,观察组患者 Ramsay 镇静量表(R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行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改善围手术期呼吸、血流动力学, 患者苏醒质量良好,并且对认知功能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收入的 10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 尼复合异丙酚,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 结果: 麻醉诱导前,胎儿娩出后 5 min,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 者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均低于同时间观察组产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平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新生儿 1 min、5 min Apgar 评分、脐动脉氢离子浓度指数(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初产妇行剖宫产术时,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行全身麻醉能保证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应用于手术后镇痛、临床麻醉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收治的 64 例全麻手术患者,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 32 例。甲组采用舒芬太尼,乙组采 用芬太尼,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 结果: 甲组患者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 9.38 %,乙组为 3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甲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镇痛、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患者及早清醒、 恢复自主呼吸,并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心脏手术患者神经相关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 第七人民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进行心脏病手术的患者 98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9 例与 对照组 49 例。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给予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定。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相关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T2)、手术中(T3)、拔管后(T4) 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 蛋白水平均较同组麻醉诱导前(T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观察组患者 T2、T3、T4 时间点 NSE、S–100β 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相同时间点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在 T3、T4 时间点的一氧化氮(NO)水平较 T1 时间点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内皮素 –1(ET–1)水平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心脏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麻处理后能有效减少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系统损伤,保障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联合舒芬太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 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B 组 采用舒芬太尼+托烷司琼,A 组采用氢吗啡酮+舒芬太尼+托烷司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和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 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低于 B 组,且 A 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B 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选择中,以氢吗啡酮联合舒芬太尼 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控制情况较好,满足了对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 10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53)与 观察组(n = 53)。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 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给药前(T0)、手术时 30 min(T1)、意识恢复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结果:T0 时,两组患者 HR、MAP、HRV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 时,观察组患者 HR、HRV 高于对照组,T2 时,观察组 HR、MAP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波 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无影响, 且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研究行胃镜检查老年患者采用环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行胃镜检查的 8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麻醉使用环泊酚,观察组患者麻醉使用环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 麻醉优良率、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66.6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药物总用量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入室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置入胃镜时和拔出胃镜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 %,低于对照组的 15.00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给予环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可减少镇静药物总用量,能 够有效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性,有助于胃镜检查开展。  相似文献   

15.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人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麻醉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麻醉单用瑞芬太尼。记录和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病人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与对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对其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 第二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接受治疗的需临床麻醉的患儿 80 例,应用单双号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 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小儿临床麻醉工作开展中,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 醉效果较好,可对患儿呼吸循环产生较小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茂名 市人民医院分娩的 126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 A 组 48 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B 组 43 例(罗哌 卡因+ 0.9 % 氯化钠注射液)、C 组 35 例(未采用镇痛措施)。A 组采用 0.1 % 罗哌卡因复合 0.5 mg·L-1 舒芬太尼制成的 3 mL混合液进行硬膜外注射麻醉,B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0.9 %氯化钠注射液制成的3 mL混合液进行硬膜外注射麻醉。 C 组产妇给予阴道试产常规护理,未采用任何麻醉镇痛处理。比较三组产妇疼痛程度、新生儿 Apgar 评分、分娩方式以及 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A 组产妇在镇痛后 10 min、30 min、60 min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 B 组和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 1 min、5 min、10 min 时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A 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 B 组和 C 组,且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有利于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对新生 儿 Apgar 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小儿咽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博爱县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咽喉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瑞芬太尼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舒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T5、T6时间点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T7时间点镇静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5、T6、T7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咽喉手术麻醉中均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临床实践验证,舒芬太尼在术后麻醉恢复和手术安全性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静脉自控用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7 年 8 月睢县中 医院收治的 80 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 8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自 控用于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 痛效果评分、镇静效果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骨科 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的方法,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对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进行剖宫产术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处理。比较两组孕妇麻醉前、 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 12 h 应激反 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脐动脉 血气指标〔SpO2、pH、血细胞比容(HCT)〕。结果:观察组孕妇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的 HR、SpO2、MAP 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孕妇术后 12 h NE、ACTH、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水平(SpO2、pH、HCT)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应用于剖宫产术,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对孕妇和胎儿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