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8例HIV/AIDS患者在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双汰芝(AZT 3TC)、奈韦拉平(NVP)的同时给予中药扶正排毒胶囊,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并检测T细胞亚群、病毒载量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血液尿素氮(BUN)和体质量。[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疗前明显下降(P<0.05),CD4计数有一定的升高(P>0.05),病毒载量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至正常范围;体质量保持稳定(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抑制HIV的复制,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正清毒法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科收治的217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09例。分别应用安达芬栓与扶正清毒颗粒+安达芬栓进行治疗,观察中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HPV转阴率、临床症状及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转阴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HPV转阴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病毒载量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病毒载量改善明显,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配合扶正清毒颗粒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病毒载量,在早期防治宫颈HR-HPV感染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治疗艾滋病疗效作用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邹雯  刘颖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04-2506
目前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作用靶点主要是抑制HIV(艾滋病病毒)复制,起效顺序是:病毒学(病毒载量下降)、免疫学(CD4细胞升高)、症状学(机会性感染减少);而中药的主要是通过调节或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发病、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或者减轻抗病毒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但对抑制病毒复制的疗效不明显.中药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但病毒载量是否下降,免疫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不一致的现象如何解释,这是目前有关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该文从理论层面和文献2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中西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作用点之异同,对免疫功能、病毒载量与症状等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大量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实践表明: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变化不是1个直接的反向关系(即免疫功能改善后,病毒载量一定会降低);更多的实际情况是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但病毒载量不会很快降低;但长期而持续的免疫功能稳定或改善能否使病毒载量不上升或逐步下降,有待于今后大样本、长时间临床观察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艾康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河南省885例艾滋病患者,采用益艾康胶囊为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治疗,口服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周期48个月,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感冒次数、Karnovsky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Karnovsky评分及体重升高、感冒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载量下降加稳定者占84.8%,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逐年下降.结论 益艾康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机会性感染,降低病毒载量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从2004~2009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8946例,对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12、24、36、48个月)的症状体征、证候分布、CD4+计数、治疗情况及病例脱落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纳呆、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无症状期患者CD4+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艾滋病期患者CD4+计数随时的变化而升高,12、24、36、48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可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IVmac239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亚急性期内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亚急性期病毒学相关指标变化特征.方法:采用SlVmac239病毒株静脉接种健康中国恒河猴复制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感染后动物模型亚急性期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病毒载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动物模型临床症状情况.结果:健康恒河猴接种病毒株后3个月体重及BMI指数比较稳定,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在感染第10 ~14天病毒载量达到高峰(6.72±0.44)个1g,此后整体表现为水平波动下降趋势.T淋巴细胞亚群在感染后出现显著改变,CD3,CD4,CD8计数和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D4/CD8比值感染后2周内明显下降,一般在病毒载量高峰时表现为最低比值为(0.86±0.29),随后比值缓慢波动上升.感染3个月内共有3只感染猴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只出现腹泻、2只出现摄食下降等临床症状.结论: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与国外印度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亚急性期相似,研究内容为中国恒河猴应用于艾滋病模型研究的标准化建立补充了更详尽的亚急性期变化内容.  相似文献   

7.
益艾康胶囊对37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对37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符合标准者379例(以CD 4≥200个/μL)为基准)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症状、体征、体重、生存质量、CD 4T、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对发热、咳嗽、纳呆、乏力、腹泻、皮疹等主症有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对比,患者体重有所增加 (P<0.01);患者卡氏积分改善明显(P<0.01);CD 4T细胞下降幅度减缓;病毒载量稳定或下降(P<0.01).结论益艾康胶囊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学证候表现,稳定或减缓CD 4T淋巴细胞的下降幅度,稳定或降低病毒载量,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延缓艾滋病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虽然能够很快降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但停用药物后会引起病毒载量水平的反弹,且抗病毒治疗的大部分药品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本身又极易发生突变而产生耐药性。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本,在减轻HAART不良反应及降低耐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HAART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脂血症、消化道不良反应、血液毒性、药物性肝损伤及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亦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了针对HAART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中医药及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HAART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表明中医药及中医药联合西药在治疗上述HAART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改善艾滋病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益艾康胶囊对37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对37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符合标准者379例(以CD+4≥200个/μL)为基准)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症状、体征、体重、生存质量、CD4+T、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对发热、咳嗽、纳呆、乏力、腹泻、皮疹等主症有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对比,患者体重有所增加(P<0.01);患者卡氏积分改善明显(P<0.01);CD+4T细胞下降幅度减缓;病毒载量稳定或下降(P<0.01)。结论:益艾康胶囊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学证候表现,稳定或减缓CD+4T淋巴细胞的下降幅度,稳定或降低病毒载量,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延缓艾滋病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抗病毒联合健康教育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卫生院选取50例艾滋病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予以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各种感染症状发生情况、T淋巴细胞水平及病毒载量变化、艾滋病知识获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种感染症状发生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106.84±78.35)个·mm~(-2)、疾病认知评分(52.75±4.63)分,明显低于治疗后(327.65±122.74)个·mm~(-2)、(83.48±5.17)分,且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对数(4.48±1.37)lg明显大于治疗后(3.65±1.24)l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抗病毒联合健康教育方案,能获得确切疗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并加深其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ACI诱发SIRS和MODS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4例ACI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急性单纯脑梗死(SACI组)56例,ACI并SIRS(SIRS组)38例,ACI并发SIRS致MODS(MODS组)30例;应用Beckmanarray360特定蛋白分析仪的速率比浊法测定CRP,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94例ACI中40.43%发生SIRS,SIRS时78.95%发生MODS;CRP阳性率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RP水平MODS组>SIRS组>SACI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可诱发SIRS致MODS,炎症反应参与ACI发展过程,患者CRI水平可作为SIRS并发症的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8例SIRS患儿入院时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简称大黄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38例,大黄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口服或鼻饲,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日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用全自动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病死率明显降低。SIRS患儿入院时血清TNF-α、C-RP、C3及C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病情缓解,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大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大黄能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其主要机制是大黄对炎性因子和补体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炎灵对腹部外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SIRS/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腹部外科术后SIRS/MODS82例患者为研究 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抗炎灵治疗组35例。分别于术后1、3及7天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RP和血浆 TNF-α和IL-6等指标两组术后均逐渐下降,第3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下降明显加快。结论:抗炎灵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性反应,有效地治疗腹部外科SIRS/MODS。  相似文献   

14.
SIRS/MODS发生发展的过程复杂,环节众多,单一的某种治疗措施均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将疾病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针对SIRS/MODS多靶点多环节的治疗,从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目前对SIRS/MODS的各类中医药研究颇多,大多从"毒、热、瘀、虚"4个方面着手,针对SIRS/MODS发病过程中的五脏传变规律,与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相对应,运用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通里攻下法及扶正固本法治疗SIRS/MODS,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中医辨证论治在危重症临床中运用的愈发广泛,中医药防治SIRS/MODS亦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大黄对危重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SIRS和MODS患者66例作为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鼻饲,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PCT和IL-6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组)36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PCT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大黄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并能清除外周血PCT和IL-6,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血必净治疗.结果: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在T、RR、HR、CRP、WBC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为14.3%,病死率为3.8%,对照组则分别为25.0%、42.9%(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中断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内毒素(LPS)所致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研究参数注射液对SIRS,MOD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5-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淮加LPS组,根据SIRS和MODS监诊断标准,检查小鼠肛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及肺脏和肝脏病理学,并测定血浆内毒素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腹腔注射LPS可致内毒素血症和高TNFα血症,可使小鼠体温明显降低,外周血细胞数减少,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显示,LPS可致肺和肝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参麦注射液机明显升高LPS所致小鼠的低体温和低外周血白细胞数,可改善内毒素所致小鼠低血糖状态和减轻LPS所致的各脏器病理改变,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对LPS所上鼠SIRS和MODS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内毒素水平和减少TNFa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在常规腹部外科手术及术后处理、抗生素应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通腑泻热方治疗本病46例,与常规治疗的43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P<0.01),IL-2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腑泻热方能降低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中内毒素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能提高与机体免疫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理和遏制全身炎症反应作用,进而可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王江蓉  孙建军  陈军  沈银忠  郑毓芳  刘莉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医杂志》2011,52(13):1122-1123,1127
目的 调研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为中西医结合诊疗艾滋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计398例,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并进行中医辨证,将患者分成气虚证、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湿热证、气虚兼挟痰瘀证、气虚兼挟血瘀证和无证可辨6种证候。结果 HIV感染者110例,AIDS患者28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气虚兼挟湿热证以及无证可辨者比例均显著高于AIDS患者(P<0.05);而AIDS患者属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血瘀证者显著高于HIV感染者(P<0.05)。结论 HIV感染者以气虚兼挟湿热证为主,AIDS患者以气虚兼挟阴虚证和气虚兼挟血瘀证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何立群 《河南中医》2016,(6):1016-1018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胃肠热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SAP胃肠热结证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次40 mg,日2次;注射用生长抑素慢速冲击注射(3~5 min)0.2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日1剂,常规煎煮2次内服,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记录两组患者4周内死亡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内治疗组ARDS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24%和1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胃肠热结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RDS和MODS的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