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透气纸带粘合起搏器囊袋皮肤切口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缝合起搏器囊袋切口时患者的疼痛,使皮肤切口对合更好,并避免用常用胶布可能发生的皮肤过敏反应,我院从1997年3月起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宽透气纸带(Micropore,宽5 cm,长 12 cm)粘合起搏器囊袋皮肤切口共243例,取得了满意结果。 资料和方法 首次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共243例,其中包括去外地医院或本市外院21例。男性149例、女性的例,年龄6.5~91平均(63.1±18.4)岁。 新植入起搏器162例,更换起搏器29例。起搏器囊袋皮肤切口大小等于或略小于脉冲发生器大小。按常规…  相似文献   

2.
自体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起搏器囊袋并发症一例陈婕,张丽葳,张茂其(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兰州730000)患者男性,76岁,1990年5月17日因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安置国产QB-1型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囊袋位于右侧胸大肌上。术后伤口I期愈合,起...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囊袋血肿的处理张丰园,华尔铨起搏器囊袋血肿是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酿成严重后果,不仅会导致起搏器失败,甚至会造成严重感染。我院安装起搏器的155例中出现囊袋出血8例,血肿伴感染1例,由于处理及时,均获满意效果。现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囊袋反复溃破不愈一例何仲海(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51)患者男性,74岁,因反复晕厥1周入院。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I度II型房室阻滞、阿-斯综合征,于1994年7月在右上胸植入心脏起搏器(Teletronics158C),测试...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皮下囊袋远期皮肤蚀破原因分析及处理(附1例报告)杨欣国,杜日映,谢伯雅,李志立,张利华,薛玉生临床资料我科住院患者,男,52岁,住院号ZIX:B85,患高血压病12年,因间歇发作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昏厥3个月而于1989年10月在右前胸锁...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囊袋皮肤坏死、破溃、脉冲发生器下坠是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为减少或避免其发生,本院在38例患者中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胸大肌下囊袋中(双极导线),另73例植入于皮下囊袋中,随访3个月~4年。对两组囊袋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共111例患者,分为肌下囊袋...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囊性淋巴管瘤六例杨声卜建玲龚亚东1.本组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8~61岁。病程10~50天。4例患者是为体检时胸片发现纵隔阴影,2例因胸痛就诊。3例患侧胸部听诊出现呼吸音减弱,余(一)。胸片均发现右侧纵隔阴影,3例位于上纵隔,2例位于...  相似文献   

8.
3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双重逸搏点1例李寿祥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晕厥半年,查心电图示3 房室传导阻滞(3 AVB)住院治疗,后转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图1为安置起搏器前1周的心电图V1导联记录。P-P周期相等,频率约115bpm;R-R周期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囊袋处理方法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96例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患者,50例[年龄(72±177;6.2)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3±177;2.6)年]在原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传统囊袋组),46例[年龄(71±177;10.4)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7±177;2.2)年]切除原囊袋,充分止血后在新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新囊袋组)。观察术中两组的起搏囊袋处理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并对患者行舒适度评估。结果传统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2.6±177;1.6)min,血肿发生率12.0%(6/50),囊袋感染率4.0%(2/50),体温增高发生比例20.0%(10/50),患者满意度72.0%(36/50)。新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3.4±177;1.3)min,血肿发生率6.5%(3/50),囊袋感染率0,体温增高发生率8.7%(4/46),患者满意度93.5%(43/46)。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体温增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新囊袋组优于传统囊袋组(均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常规切除原起搏器囊袋有利于降低血肿及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正>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用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方法是拆除起搏系统,换对侧植入。本文介绍2例原囊袋下方重做囊袋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病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5个月囊袋红肿,脓液渗出再次  相似文献   

11.
安置起搏器术中用立止血处理囊袋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置起搏器术中用立止血处理囊袋的体会张爱伦,程祖亨,汤宝鹏,郭新贵,王江(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乌鲁木齐830001)我科自1984年以来共安置起搏器168例次,在1993年前未用立止血处理起搏器囊袋有100例,发生感染4例;1993年后安置起...  相似文献   

12.
用直型翼状电极安置AAI起搏器一例王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515041)方卫华(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510120)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头昏、晕厥、心悸3年,诊断病窦综合征,于1992年1月安置AAI起搏器。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通...  相似文献   

13.
起搏器囊袋巨大血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因外力撞击后致起搏器囊袋巨大肿块患者。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及时清创囊袋及更换起搏器避免了严重并发症,术中缩小囊袋缝合防止了起搏器在其中滑动及对电极导线的牵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1月份开始至2012年06月份期间3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总结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早期囊袋血肿(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中早期囊袋血肿)22例,迟发性囊袋血肿1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以上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囊袋血肿),均取囊袋内液体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32例患者术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囊袋血肿,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术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囊袋破溃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90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包括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及三腔起搏器患者的资料,其中9例患者术后发生起搏器囊袋破溃。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处理过程,寻找引起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囊袋破溃,其中6例患者囊袋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大部分为表皮葡萄球菌。经在将起搏器移至对侧及抗感染治疗后破溃囊袋良好愈合。结论: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常见原因是囊袋感染。合理的处理方法是抗感染及将原起搏器及电极取出,并植入对侧相应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器械升级时原起搏导线及囊袋处理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共11例患者,根据升级后所应用器械分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组及植入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组。CRT组5例患者,其中4例升级前为单腔起搏器(VVI),1例为双腔起搏器(DDD);CRT—D组6例,升级前分别为1例VVI、2例DDD、2例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1例CRT。起搏器囊袋依患者情况而定,但CRT—D囊袋须往左侧胸部。结果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者,除1例原双极心室导线各参数均符合更换时要求外,弃用其他单极心房、心室导线,重新植入新的双极导线。升级为CRT—D者,1例VVI起搏器,弃用原单极心室导线,植入ICD心室导线,同时植入双极心房起搏导线和左心室导线;2例双腔起搏器原心房导线均为单极,予弃用,重新植入双极心房导线,心室新植入ICD导线;2例原ICD导线均能续用;1例CRT升级仪需新债入ICD导线。起搏器衰袋除1例存右侧胸部外,余10例均在左侧胸部。结论器械的升级是安仝、可行的,对原起搏导线需评估后依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起搏器囊袋钙化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76岁。于1982年因高血压病,度房室阻滞(AVB)在我院安置美国Edward(52535)VVI起搏器(囊袋设在右胸大肌筋膜上)。术后病人情况良好。1988年11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术中囊袋未见异常,将CPIASTRAT2起搏器置入原囊袋,并与原电极连接。9年后于1988年初再次行起搏器更换术,术前检查血液钾、钠、钙、磷及血糖等生化指标均正常。从原囊袋处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囊袋,取出原起搏器,检测显示该起搏器电池已耗竭,检查起搏器无泄漏现象。与原电极连接处也无血液或组织液渗漏,但发现囊袋内壁有一层乳白色坚硬物质附…  相似文献   

19.
心室停搏大于三秒的临床意义及起搏器应用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室停搏大于3秒作为安置起搏器的指征是否合适。方法收集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中具有3秒以上RR间期的79例病例,分析心室停搏的发生原因及起搏器应用情况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6180例次Holter记录中心室停搏大于3秒79例(86例次1.4%)。心室停搏发生于心房纤颤(房颤)心房扑动(房扑)中27例(34.2%),房室传导阻滞3例(3.8%),房颤、房扑终止后19例(24.0%),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9例(11.4%),窦性停搏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21例(26.6%)。起搏组及非起搏组各死亡3例,两组3年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安置起搏器要结合心室停搏的原因及相关症状而定,对发生在房颤、房扑中的长时间心室停搏一般不必安置起搏器,对无症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推迟安置起搏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当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提高对囊性动脉瘤的认识和改进其治疗。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有:(1)静脉移植法;(2)改变血流动力学诱发法;(3)血管壁中层破坏法;(4)选择具有遗传倾向的动物法;(5)假性动脉瘤制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