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对 5 0例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失败的妇女服尼尔雌 7d后再次取宫内节育器 ,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门诊要求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女性 5 0例 ,均为外院或本院在其绝经后取环失败的妇女 ,年龄 5 5岁~ 66岁 ,平均 5 6岁 ,放环年限 15 a~ 2 0 a,绝经时间 3 a~ 15 a。1.2 方法 术前常规 B超检查以确定环位 ,按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常规操作 ,对因不同原因导致取环失败的对象进行详细记录、观察 ,均给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的尼尔雌醇 4mg口服 ,服药 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外周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70名研究对象分为围绝经组(101名,40~〈60岁)和对照组(69名,25~〈40岁,有正常月经周期)。围绝经组根据月经情况,绝经时间,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再具体分组进行分析。对各组妇女均进行外周血浆β-EP水平的测定。结果 ①围绝经组妇女β-EP水平整体上与对照组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有更年期症状的妇女组β-EP水平低于无症状妇女组,但仅潮热、易怒、头晕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2,P〈0.02,P〈0.05);③绝经3~5年,年龄50-55岁组β-EP水平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阶段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最高。绝经5~〈10年组β-EP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外周血浆β-EP水平的降低介导了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云南医药》2004,25(4):280-282
目的 了解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的绝经年龄及其相关情况 ,探讨其与居住地区环境、民族、年龄之间的关系 ,为做好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平县扬武、新化、戛洒、漠沙四个调查点 ,再随机选择自然或人工绝经 1~ 2 0年或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彝族妇女作为调查对象 ,专职人员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检查。结果 ①扬武彝族组、新化彝族组、戛洒傣族组、漠沙傣族组的绝经年龄分别为 4 6 74± 5 0 3、4 6 12± 7 4 5、 4 8 2 3± 3 5 1、 4 7 0 4± 3 5 3岁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气候、种族、劳动强度、烟酒接触情况有明显的关系 ,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值有一定的关系。②夫妻感情、初孕产年龄与绝经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结婚年龄、性生活和谐与否、末次孕产年龄、绝育情况与绝经年龄有一定关系。③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以关节痛、手足抽搐、老年斑、皮肤感觉异常、皮肤瘙痒、步行困难多见 ,随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症状程度与种族、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绝经年龄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不同地区、种族、个人等相关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必须因地、因民族、因人等制宜 ,做好其围绝经期妇女的咨询保健工作 ,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湘西少数民族1380妇女围绝经期的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城镇社区和7个县农村社区1380名围绝经妇女(40~60岁),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卷调查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80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6.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6.73%。其发生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精神创伤、夫妻关系、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围绝经妇女的保健工作,尤其是心理保健,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汤宝华 《江苏医药》2001,27(11):868-868
本文报告 30例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病 ,采用倍恩胶囊 (大剂量甲孕酮 )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月~ 12月门诊及住院的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围绝经期妇女共 30例。年龄 4 4~ 5 3岁 ,平均年龄 4 7 2岁。子宫不规则出血均在 2周以上。 30例患者均经B超检测 ,排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全部经诊断性刮宫 ,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病理诊断如下 :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 12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 11例、萎缩型子宫内膜 3例。二、方法 :30例患者 ,排…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 (IUD)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手术。我们对绝经后妇女在取 IU D前 1周给予尼尔雌醇 (nilestriol) 4 mg顿服 ,使宫颈软化后取环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 ,对 34例绝经后妇女自愿来我院门诊行取环术者 ,其中有 13例为在外院取 IUD失败者 (9例探针不能通过宫颈内口 ,4例 IU D嵌顿 )。 34例患者中 ,年龄 45~ 6 3岁 ,平均 5 4岁。产次 1~6次。放置 IU D时间 10~ 2 6 a,平均 18a。绝经时间 1~ 2 2a,平均 11.5 a。 34例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国内外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发生比率不同。那么,深圳市福田区是经济较发达城区,她们的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如何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自深圳市福田区10个街道40~60岁女性常住(户籍人口和在福田区居住时间≥6个月的暂住人口)人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又称为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是妇女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到绝经的阶段。从出现与卵巢功能下降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都称为围绝经期,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生殖系统衰老的最重要标志是绝经。绝经通常会伴有很多严重影响妇女生活和健康的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头晕耳鸣、失眠健忘、  相似文献   

9.
围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期逐步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90%以上的妇女在此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症状,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而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50岁左右,即生命的1/3以上时间在绝经期度过的。同时,人工绝经者日益增多(其绝经期限更长),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性激素下降、缺乏,引起一系列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六十余种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治疗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经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6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激素补充,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激素补充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显著改善,用药前Kupperman评分平均总分为(22.6±8.5)分,用药6周期后Kupperman评分平均总分为(3.0±2.5)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素补允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妇女外周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1例围绝经期妇女(≥40岁~60岁)根据月经情况分成五组,对各组妇女均进行外周血浆β—E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β-EP采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放免实验室建立的放免测定方法,TG、LDL—C、HDL—C,采用常规酶法测定。结果β—EP水平在绝经初期(月经紊乱~绝经〈2年)降低,绝经≥2年~〈6年时降至最低(P〈0.005),而后回升至绝经前水平。绝经初期血HDL—C降低(P〈0.001),LDL—C升高(P〈0.001),之后稳定,TC在围绝经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绝经初期(小于2年)β-EP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影响血脂代谢,但随绝经年限的延长,未发现β—EP水平变化对血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疾病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和如何促进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表,选定一社区,对该社区的40~65岁妇女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用统一的问卷,在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做基线调查一次,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再调查一次,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试验组.结果 全年共进行了五次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妇女在围绝经期常见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适宜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围绝经妇女的健康保健知识,缓解和降低围绝经妇女常见症状和疾病的发生,改善围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度围绝经期牙周病(牙周病指数6~7)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8例重度围绝经期牙周病妇女,入选对象均接受腰椎密度、双侧股骨上端BMD、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测定,并与31例同期就诊围绝经期牙周病妇女(牙周病指数4~5)和27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结论健康同龄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重度牙周病组的腰椎L1~4和左、右股骨Neck的BMD测定值均明显低于牙周病组和对照组,而血清BGP和AKP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后两组(P均<0.05)。结论重度围绝经期牙周病妇女存在着明确的身体各部位BMD测定值下降,同时各项骨转换指标明确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激素替代治疗(HRT)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KP) ,尿钙/肌酐比值变化。此期为骨质疏松症妇女补充性激素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对象为自然绝经1年以上,经X线照片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妇女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年龄48~62岁,平均56 5岁;对照组年龄49~65岁,平均57 3岁;两组绝经年限分别为(6 3±1 2)年和(6 4±1 5)年,研究组骨阴影淡化Ⅰ度15例、Ⅱ度8例、Ⅲ度7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0例、6例。伴有潮热多汗、感觉异常、失眠、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或称更年期是指开始于绝经前大约2年和结束于绝经后的1年的这段过程的时期.很多妇女在此期体验到紊乱症状,通常能自愈和不威胁生命,但仍然是不愉快的,甚至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致影响到生活质量;如何帮助社区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提高生活质量是社区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阮祥燕 《首都医药》2011,(11):53-54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育龄妇女,约有50%以上采用宫内节育环避孕。在6O至70年代放置节育环的城乡妇女,已相继进入绝经期,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有韵妇女节育环在宫腔内留置达20~30年之久,给取环增加了困难。我院门诊手术室自1996年二月至1997年11月,采用口服尼尔雌醇后取环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38例绝经后宫颈萎缩,探针不能进入宫颈,而致首次取环失败者,年龄53~68岁,绝经年限半年~22年。其中17年左右为多数,均为放置金属单环者。服药方法:口服尼尔雌醇方法有两种:()一次口服zing,半月一次共服三次,服完…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即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生活事件量表、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112份有效资料进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生率为75.0%,其中轻度58.0%、中度15.2%、重度1.8%.居住环境、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既往妇科病史、抑郁症史、痛经、经前期综合征、绝经、生育胎儿数目、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是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发生率高,其发病除与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与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减少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症及影响相关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招募302名有围绝经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女性,年龄为41~60岁,平均年龄为(51.25±6.02)岁.采用改良的Kupperman Index(KMI)评分表调查围绝经期综合症及影响相关因素.结果:302名对象的平均KMI评分为(...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 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 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的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