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呈抵抗状态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受体异常是常见的原因。本文对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胰岛素受体在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变化。1 临床材料1 1 对象 糖尿病组 42例 ,符合WHO (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符合 2型糖尿病者 ,病程 1~ 3 6年 ,均为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中老年组 2 3例 ,年龄 60~ 87岁 (平均 71 3± 14 6岁 ) ;体重指数 (BMI) 18 4~ 2 8 6(平均 2 3 4± 2 2 8) ;非老年组 19例 ,年龄 3 0~ 5 9岁 (平均 45 3± 11 6岁 ) ,BMI2 0 0~ 3 0 2 …  相似文献   

2.
3.
周围血单个核细胞抑制胰岛素释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发病的IDDM病人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大鼠胰岛共同培养20个小时后用L-精氨酸刺激,收集并测定基础和刺激后培养上清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显示:IDDM病人PBMC作用下的基础胰岛素释放(117.9±14.0±μU·10islets-1/20h)(n=11)和刺激后胰岛素释放(147.5±32.3μU·10islets-1/3h)(n=11),显著低于正常人PBMC作用下的基础胰岛素释放(184.8±29.5μU)(n=10,P<0.01)和刺激后胰岛素释放(195.0±27.4μU)(n=10,P<0.01)。结果表明新发病的IDDM病人PBMC能够抑制大鼠胰岛基础和刺激后胰岛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急性运动负荷对非肥胖NIDDM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运动负荷对非肥胖NIDDM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张绍维,全宝文,王敬言,阎鸿,赵智斌,张培毅,高军运动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日益受到重视。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而言。本研究在Gambhir法基础上经过改良测定了非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2例AMI患者和21例健康者CCR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CCR2基因表达与AMI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在AMI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AMI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胰岛素和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增殖反应。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1例LADA、25例2型糖尿病(DM)及20名正常对照PBMC,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胰岛素和GAD及其分别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的增殖反应,以刺激指数(SI)反映增殖反应强度。结果(1)PBMC对PHA、胰岛素或GAD刺激的增殖反应在LADA、2型DM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于胰岛素或GAD联合IL2(胰岛素 IL2,GAD IL2)刺激,LADA组SI高于2型DM组(5.1vs0.8;;7.0vs0.8,均P<0.05);;胰岛素 IL2刺激较胰岛素或IL2单独刺激的倍增值,GAD IL2刺激较GAD或IL2单独刺激的倍增值LADA组高于2型DM组(4.0vs1.0;;3.4vs0.3;;6.3vs1.2;;4.6vs0.3,均P<0.05)。(3)LADA患者胰岛素刺激的SI胰岛素与GAD抗体指数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体内存在已致敏的T细胞,其活化效应在特异性抗原(GAD或胰岛素)和IL2共刺激时方可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两种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表达水平及其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留取MG患者PBMC并涂片,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MG的不同疗效分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各组GRα和GRβ阳性细胞比例并评分,分析GRα和GRβ表达量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组和依赖组PBMC中GRα阳性细胞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计分明显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组(P〈0.01);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组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组PBMC中GRβ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计分明显低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依赖组(P〈0.01)。结论MG患者PBMC中GRα表达降低和GRβ表达增高均与糖皮质激素疗效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NIDDM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DDM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胡玲,李春霖,潘长玉李晖,姚晨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高胰岛素血症的病理生理意义,我们对255例NIDDM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kit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CD117)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结果:SLE患者PBMC中c-kit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其SLEDAI显著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 c-kit受体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kit受体可能在SLE的病程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XCR1)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XCR1mRNA表达水平。结果!"XCR1mRNA在PBMC中表达水平,患者组(1.57±0.84)与正常对照组(0.19±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2.09±1.38)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2);活动期与非活动期(0.31±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03);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XCR1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关系:SLE患者组PBMC中XCR1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作直线相关性分析,XCR1mRNA水平与SLEDAI(r=0.540,t=5.445,P=0.000)呈正相关。"$SLE患者PBMC中XCR1mRNA表达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性: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17/68,1.4±1.2)比阴性患者(51/68,3.5±4.9),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7)。结论XCR1mRNA表达水平在PBMC中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及对照组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正相关,非活动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XCR1参与疾病的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XCR1可能参与抗SSA抗体的形成过程,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依那普利对NID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依那普利(20mg/d)或安慰剂对34例不伴有高血压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了6个月治疗,结果显示依那普利治疗后NID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明显减低,外周胰岛素敏感度显著升高,而胰岛素释放率、血压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本资料表明,依那普利能够提高NIDDM患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降低外周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2.
胰升血糖素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浆胰升血糖素对非胰岛素信号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对327例糖耐量 ,25例NIDDM患者和20例经药物治疗的NIDDM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浆胰升血糖素浓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诊NIDDM人群中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观察了401例新诊NIDDM血浆胰岛素与血压的关系。血浆胰岛素较高组(INS2h≥82mU/L)高血压患病率为45.8%(33/72),明显高于较低组(INS2h<82mU/L)的27.4%(90/329),血压水平也较高(88P18.8±0.4kPavs17.7±0.2kPa,DBP12.0±0.2kPavs11.4±0.1kPa,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排除年龄、性别、BMI、血糖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SBP显著正相关(P<0.01),与DBP边缘相关(P=0.05)。提示现行放射免疫测定的糖负荷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是致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高血压(HT)及NIDDM合并HT三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胰岛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测定。结果:(1)三患者组周围总阻(TPR)、甘油三酯(TG)和胰岛素面积(InsS)显著增高,HT和NIDDM合并HT组左室收缩期峰值室壁应力(PSS)显著增高;(2)三患者组PSS,TPR和TG与各自InsS分别呈显著正相关;(3)各患者组全血粘度(ηb)升高,TPR与ηb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NIDDM病人(n=6)和正常人(n=7)循环血中单核细胞(Mo)结合~(125)I-胰岛素总能力、胰岛素-受体复合物进入能力、胰岛素降解能力和趋溶酶体制剂氯喹对受体后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NIDDM时Mo对胰岛素的结合能力、进入能力和降解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这些改变可能与NIDDM胰岛素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与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有改变,并且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红细胞过度聚集,纤维蛋白原增高。以上变化与血糖、血脂水平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是影响血液流变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NIDDM患者转铁蛋白尿和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70例NIDDM患者分成高转铁蛋白尿组和正常转铁蛋白尿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基本相同;高转铁蛋白尿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重指数较大,血压较高、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且与微量转铁蛋白尿指数呈正相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程度和眼底病变发生率也较严重,胰岛素浓度和Lp(a)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转铁蛋白尿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00例休息时12导联ECG检查正常的NIDDM病人进行平板运动ECG、平板运动~(99M)Tc-MIBI ECT心肌显像、24小时动态ECG、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24小时尿蛋白、肾个球滤过率、体重指数及眼底检查,结果发现500例NIDDM病人ECT心肌显像检查有明显心肌缺血者56例(A组),其中16例造影证实冠状动咏狭窄>75%(阳性)者15例,特异性93.8%;轻度心肌缺血者49例(B组),其中12例冠咏造影阳性者6例,特异性50%;无心肌缺血者395例(C组),其中5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为0。且A组的平均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B组及C组均明显升高(P<0.05);GFR则明显降低(P<0.05)。平板运动~(99M)Tc-MIBI ECT心肌显像缺血性心脏病的阳性率(A组 B组为105/500,21%)明显高于平板运动ECG(30/500,6%)及24小时动态ECG(4/500,0.8%),(P均<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TTV阳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TV DNA存在及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和绿豆芽核酸酶消化方法研究其存在及复制情况,并克隆测序分析证实。结果 16例TTV阳性肝炎患者PBMC中有14例TTV DNA阳性,并同时用绿豆芽核酸酶消化所提取的PBMC DNA,有2例为TTV DNA阳性。这3个序列与日本株和中国株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5%以上(95~98%)。结论 我们在国内外首次报道TTVDNA可在TTV阳性肝炎患者PBMC中存在及复制,表明肝细胞并非为TTV感染和复制的唯一场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3例初发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进行口服降糖药吡磺环已脲(glipizide)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NIDDM病人在临床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_1(GHbA_1)无关,与ⅧR:Ag呈明显正相关。glipizide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参与NID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内皮损害会加剧血小板聚集功能,glipizide对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