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对98名少年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三剂疫苗接种后,T_1抗-HBs阳转率为70.41%,其S/N均值为19.98,于T_3~T_(24)时抗-HBs阳转率达98%,S/N均值分别为65.34、41.75、33.95、23.79。至T_(36)、T_(48)时持续阳性率仍有81.63%、79.59%,S/N均值为12.81、11.18,其中分别有18名、19名抗-HBs转阴。对T_1S/N值>10的47名和<9.9的51名经追踪统计表明,前者的抗-HBs水平、免疫持久性高于后者,而其抗-HBs阴转率高于前者(P<0.05),并对其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乙型及丙型肝炎DNA疫苗联合重复接种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编码 HBs Ag与 HCV- CE2 抗原的两种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制备的 DNA疫苗重复联合接种 BAL B/c小鼠后 ,其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方法 :应用上述两种 NDA疫苗重复联合免疫小鼠 ,动态观察血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 )体外杀伤活性 ,并进行 CTL杀伤活性活体诱生实验。结果 :两种 DNA疫苗联合重复免疫小鼠 ,能够诱生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完全应答。其小鼠荷瘤表达目的抗原的靶细胞后 ,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免疫鼠 (P <0 .0 5 )。结论 :乙型及丙型肝炎联合 DNA疫苗的重复接种 ,可有效地诱生小鼠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DNA疫苗诱生的 CTL应答可与体液免疫应答分离存在 ,可能是 DNA疫苗免疫保护的更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艾滋病(AIDS)病人按标准方案和加强方案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阴性的AIDS病人89例,其中55例(A组)按标准方案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34例(B组)按加强方案分别在0、1、2、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40μg。两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及7个月时检测抗-HBs滴度,≥10mIU/mL即为阳性。结果 A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及7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40.00%(22/55)、50.91%(28/55),B组分别为35.29%(12/34)、67.65%(23/34)。两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时及7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7、P=0.657;χ2=2.406、P=0.121)。首剂注射后7个月时,A组抗-HBs滴度的中位数为10.44mIU/mL,B组抗-HBs滴度的中位数为57.73m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8、P=0.044)。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抗-HBs阴性的AIDS病人,按加强方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血清抗-HBs阳转者抗-HBs滴度高于标准方案,但抗-HBs阳转率两种方案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乙型、丙型肝炎DNA疫苗单次联合接种后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由编码HBsAg与HCV-CE2抗原的两种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制备的DNA疫苗联合接种BALB/c小鼠后,其施生行异性免疫应答的规律和相互影响。方法:应用上述2种DNA疫苗单次联合免疫小鼠,动态观察血中特生抗体水平;并完成稳定转染,表达相应抗原的SP2/0骨髓瘤细胞的建株,采用CTL杀伤活性体内诱生实验的方法建立观察DNA疫苗免疫保护与治疗泊动物模型。结果:两种DNA疫苗单次联合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发生免疫失败的关系,探讨能否用孕妇血清HBsAg、HBeAg滴度代替血清HBV DNA浓度来衡量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方法 178例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随访至24月龄,32例发生免疫失败,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孕妇临产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孕妇HBsAg和HBeAg浓度,研究孕妇HBsAg、HBeAg的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疫苗发生免疫失败的关系,并与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与其新生儿发生免疫的关系相比较。结果 随着母亲血清HB-sAg、HBeAg滴度的升高,其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升高,当孕妇血清HBsAg滴度≥1:1000、HBeAg≥1:100时,分别有26.3%、31.4%的新生儿发生乙型疫苗免疫失败,与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25pg/ml,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相当。结论 孕妇血清HBsAg、HBeAg高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疫苗发生免疫失败有密切联系,孕妇血清HBsAg滴度≥1:1000、HBeAg滴度≥1:100能够代替血清HBV DNA浓度≥125pg/ml作为衡量孕妇的乙肝高传染性的指标来预测新生儿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正在大力研制核酸疫苗 ,以补充现行乙肝疫苗的不足并开发用于治疗性疫苗[1]。但一般疫苗多为注射方式接种 ,给被接种者带来疼痛与不便 ;因此 ,疫苗剂型口服化一直是新型疫苗的研制方向之一[2 ]。一、材料和方法1 口服剂型乙肝核酸疫苗 (NVO HB/s)的制备 :将HBsAg的编码基因S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Rc/CMV ,获得重组质粒pRc/CMV S ,可高效表达HBsAg主蛋白[3];用以转化各载体菌株 :伤寒杆菌基因工程减毒株CVD90 8、嗜酸乳杆菌La1株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标准方案无反应者的免疫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快程序组(n=53)和时照组(n=48),分别按d0,7,14程序和标准程序(mo 0,1,6)三角肌内接种30μg CHO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1,3,7,12,24和36 mo分别查抗-HBs滴度等.结果:首针接种后1,3和7mo组1血清抗-HBs阳转率(64.2%,66.0%,61.5%)和抗-HBs保护率(54.7%,54.7%,47.3%)分别显著高于组2(0%,16.7%,52.1%;0%,4.1%,40.1%)(P<0.01):组1全程接种完成率和血清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显著高于组2 (100% vs 60.4%;66.8,68.2 IU/L vs 0,5.4 IU/L,P<0.01).3针完成后1 mo无及弱反应者追加1针后两组均为保护反应(100%),组1和组2无反应者分别有54.5%和50.0%阳转.结论:d0,7,14方案接种方便;全程接种完成率高;抗-HBs阳转和GMT峰值出现早.对标准程序弱或无反应者接种4针可提高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疫苗 pCR3.1 S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作为佐剂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抗体 ,另用3 H 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初步研究不同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rhIL 2组免疫小鼠抗HBs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基因疫苗可诱发BALB/c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rhIL 2作为佐剂可增强其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HBV感染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皮内接种(ID)0.1mL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PHKCV)后,再肌注浓缩PHKCV,以观察其所诱生的免疫回忆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ID非浓缩PHKCV0.1mL后间隔180天、365天、545天和730天再肌注浓缩PHKCV,于首剂肌注后第7天、14天和30天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55%、100%、100%;76.67%、100%、100%;75.86%、100%、100%;75%、100%、100%。上述第7天(即肌注2剂后)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5剂初免的抗体阳性率40.74%(P<0.01)。上述结果提示:现行浓缩PHKCV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ID0.1mL非浓缩PHKCV后可维持免疫记忆达2年,且再肌注2~3剂就可产生比常规5剂初免还要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358例犬伤者接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养狗看家护院或以犬为宠物增多 ,因而犬伤机率骤增。为了解我站现行狂犬疫苗免疫效果 ,从 1996年 8月~ 1997年 12月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对 358例狂犬伤者进行注射狂犬疫苗后的抗体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凡在上述时间内被狗咬伤并注射全程(5针 )狂犬疫苗后 1~ 2周者。1 2 免疫程序 采用 0、3、7、14、30d常规注射程序 ,每次肌注 1针。1 3 抗RA测定法及结果判断标准 取静脉血2ml释出血清、稀释 50倍 ,用ELISA法检测狂犬病血清抗体 ,同时设标准阳性和阴性对照。1 4 狂犬病毒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蛋白S的重组质粒pCR 3 .1 S,将之直接肌肉注射balb/c小鼠 ,观察小鼠HBV特异的免疫应答。方法 :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 ,3H 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 ,51 Cr 4h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 :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 ,基因疫苗诱发小鼠产生良好的抗HBs反应及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 (P <0 .0 5)。结论 :基因疫苗pCR 3 .1 S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Hp全菌抗原和粘膜佐剂LT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的胃肠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ELISPOT和ELISA法检测了胃粘膜、PP结抗原特异性形成细胞(AFC)和小肠粘液sIgA。结果 抗原免疫组、抗原 佐剂组胃肠粘膜抗原特异性sIgA-AFC、IgG-AFC数量明显增加,尤以sIgA-AFC为甚,并且抗原 佐剂组明显高于单纯抗原组和对照组;小肠粘液特异sIgA两免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胃肠道粘膜免疫,局部sIgA可能在抗Hp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自动免疫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疫苗自动免疫的若干问题顾长海十余年前起,以HHsAg携带者血浆研制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1987年又从含HBsAg基因的重组酵母获得第二代疫苗。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预防乙型肝炎的实践中得到旺明,但也发现许多实...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的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ODN)作为佐剂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编码HBV基因疫苗,人工合成含CpG基序(motif)的硫代磷酸寡核苷酸作为佐剂,以Balb/c.1-S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采用^3H-TdR法、^51Cr4h释放法等分别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结果 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HBV基因疫苗诱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国产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其影响免疫效果的有关因数。方法 以接种5—9针疫苗的受伤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对象取静脉血3m1分离血清按1:10稀释,应用ELISA法进行抗-RA检测。结果 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5针次)抗-RA阳转率为99.20%,其中男性阳转率为99.16%,女性阳转率为99.24%,9针次后,阳转率为100%。结论 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5针次)抗-RA阳转率为99.20%,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正常人血清65例抗-RA全部阴性,提示正常人在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情况下。无隐性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疫苗皮内接种一次作为基础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狂犬病疫苗皮内接种一次作为基础免疫的效果观察杨裕华,张进贵,黄捷通,刘传新,陶小润,陈伟迄今为止,用现行的组织培养疫苗对暴露于狂犬病毒者进行免疫预防均报告在疫苗接种后仍有发病的情况[1,2]。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始用地鼠肾组织细胞狂犬病疫苗(PHKC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