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宁侠  郭瑞林  任秦有  李娟 《中国针灸》2003,23(11):679-680
目的 :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 :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 30名 ,应用美国AcusonSequoia 51 2型超声诊断仪 ,分别于艾灸百会穴前后测试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 (Vmin)、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 :艾灸百会穴 5天后 ,左侧大脑中动脉Vmax、PI、RI及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百会穴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血管搏动指数增加 ,脑血流量增加 ,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之间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纳入10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77.49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四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获取主肾动脉(MRA)、段动脉(SRA)和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低值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级肾动脉的Vmax、Vmin、RI、PI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气亏虚证组各级肾动脉的Vmax与Vmin小于其他分组(P0.05);肾气亏虚证组各级肾动脉的RI与PI大于其他分组(P0.05)。结论:肾气亏虚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较其他证型更易发生早期肾损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通过颈动脉彩超的测定,观察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内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最小值(M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n);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针灸对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PS、MD和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降低RI,增加双侧颈动脉的内径厚度,减小IMT。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血流状况,有助于减轻和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30名,年龄20~22岁。取百会穴,悬起温和灸,每次5~10 min,每日1次,共5次。应用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BA CV-300型),探头频率5 MHz,由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治疗前及艾灸治疗后测试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艾灸百会穴5 d后,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与艾灸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两侧颈总动脉血液Qmean(平均流量)、Vmean(平均流速)及Vmin(最小流速)增加显著(P<0.01),脑血管Rv(外周阻力)、DR(动态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部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脑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这对揭示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人志愿者16例,男女各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公孙穴,出针时右侧MCA的Vd与针刺前10 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公孙在出针时使右侧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减慢。提示针刺该穴对大脑中动脉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左侧侠溪穴对大脉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PI、RI的影响,建立基本数据库,为临床安全使用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30名健康青年,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实验,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记录针刺左侧侠溪穴时双侧大脑中动脉在针刺前5 min,进针时,留针15 min,留针30 min,出针时,出针后5min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阻抗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侠溪穴,男性双侧MCA在进针时、留针15 min的Vs、Vd、Vm均较进针前5 min增高,且左侧较右侧变化明显,持续时间长。双侧PI、RI值无显著变化。女性双侧MCA的Vs、Vd、Vm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改变,仅左侧参数较右侧略有升高。双侧PI、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左侠溪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有增加作用。未引起女性双侧MCA血流速度的变化,且对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穴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名健康青年,男、女各8名,针刺左侧通里穴,运用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 min分别观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结果:在男性,双侧MCA的Vs、Vd、Vm在针刺后数个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显著变小,且左侧较右侧持续时间长;双侧MCA的PI和RI无显著变化.在女性,双侧MCA的Vs、Vd和Vm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仅右侧MCA的PI和RI在进针时显著变小.结论:针刺左侧通里穴对男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具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女性双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影响,仅对右侧MCA的血流阻力有负性累计效应.针刺左侧通里穴对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曲泽穴在不同时间对前动脉(A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各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治疗脑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针刺左曲泽穴,分别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10 min后5个时间点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志愿者双侧颞窗位置并探及大脑前动脉,检测并记录ACA的Vs、Vd、Vm、PI及RI。结果:针刺左曲泽穴,右侧ACA在出针时与出针后两个时间点的Vd、Vs、Vm数据较针刺前的数据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数据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曲泽穴可以使右侧ACA的Vs、Vd与Vm在出针时与出针后两个时间点的血流速度增加。针刺曲泽穴具有明显的留针效应及出针后的延时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方法将50例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针刺法组及醒脑开窍法组,治疗后对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残障指数组间评定,并于针刺前后观察患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醒脑开窍法治疗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和巴氏指数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针刺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脉冲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舒张期的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通过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使病灶侧脑缺血得到改善,血管痉挛缓解,增加缺血区血供,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坐位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左右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进行比较.结果:VA、BA的...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eedle-retaining duration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in cerebral paralysis (CP)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20 cases of CP children were subjected into this study. Changes of systolic peak value (Vs), blood flow velocity at the end-diastolic phase (Ved), mean velocity (Vm), pulsation index (PI)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of the cerebral hemodynemics before and after performing JIN‘s Three-Needling Therapy with the needles retained for 30 min (group A) and 5 min (group B) were observed by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 Results: After acupuncture, the blood flow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an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was accelerated, and the resistance of blood vessels decreased. The effect of needle-retaining-30 mi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eedle-retaining-5 min. Conclusion: In treating cerebral paralysis by using JIN‘ s Three-Needling Therapy, sufficient stimulation provided by needle rem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chiev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健康青年左侧然谷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针刺其左侧然谷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针刺前5 min、进针时、行针1时、行针2时、出针时、出针后5 min,分别记录双侧PCA的Vs、Vd、Vm、RI及PI。结果:针刺左然谷穴,与针刺前5 min比较,左侧PCA的Vs在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CA的Vs在行针1时、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然谷穴可降低双侧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负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头穴穴位注射改善早期脑瘫患儿大脑微循环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一种疗效确切的小儿早期脑瘫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穴注组、西药组,每组60例.穴注组给予头穴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穴取百会、风池、运动区等,每穴注入0.5~1 mL;西药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10 mL静脉点注.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穴注组总有效率为91.4%,优于西药组的73.7%(P<0.05);穴注组能显著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d)、平均血流速度(Vm),降低血管阻力指数(RI)(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头穴穴位注射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对小儿早期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穴"百会"及"大椎",采用疏密波刺激30 min,电流强度1~3 mA,频率20 Hz/80 Hz,疏、密波交替时间各为1.5 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受损局灶大脑皮层锥体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血脑屏障等超微结构。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未见病理改变;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结构严重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管腔挛缩,甚至闭塞,胶质细胞足突肿胀;经电针处理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变小或基本正常,受损局灶神经元病理结构得到改善。结论:电针通过影响缺血再灌注局灶的神经元超微结构从而改善了缺血病灶区域的能量供应及代谢功能,发挥了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为平  刘钊  侯伯男 《山西中医》2014,(1):25-26,4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针刺健康青年左侧曲泽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及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名健康青年,男女各10名。针刺左侧曲泽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位置探及MCA,分别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10 min时检测并记录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数据变化。结果: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出针时和出针后的Vs、Vd与Vm均增加,与进针前10 min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曲泽穴在出针时和出针后两个时间点能增加右侧MCA的Vs、Vd与Vm的血流速度。提示针刺左曲泽穴具有留针效应和出针后的后遗效应,为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会生 《河北中医》2008,30(7):720-72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血府逐瘀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谷维素片2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调整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供应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针刺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ACA、MCA、PCA、VA及B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快(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CA、VA、BA的PI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ICVD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动脉弹性,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负性影响,为临床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后动脉(P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min、进针得气时、留针15min(行针平补平泻)、留针30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公孙穴在进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和PI、砒与针刺前10min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针刺公孙穴对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既无正性影响亦无负性作用,其后遗效应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