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年的镫骨切除术和镫骨钻孔术250例比较,其中152例为镫骨足板切除,脂肪及金属丝赝复物重建;98例为镫骨钻孔特氟隆活塞重建,镫骨钻孔采用小开窗法,用人工或低速钻在足板后上方钻直径为5~6mm的小孔,安放直径为4mm的特氟隆活塞,再用脂肪封闭卵圆窗。250例手术中有33个患者为双耳手术。局麻、大多数用耳内切口,少数为耳前切口。术后3~6个月听力检查,并随访1年。经术前术后气骨导差距、气传导及语言接受率检查发现:术后气骨导差距在10dB以内者脂肪金属丝组占95%,其余5%在11~20dB;特氟隆活  相似文献   

2.
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84年 4月至 2002年 3月接受镫骨手术的鼓室硬化症患者共 125例 ( 157耳),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119例(149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语言频率气导听力(听力级,下同)增进 15dB以上或者达到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气导听力平均(50.7±12.1)dB,听力损失主要以低频为主。术后半年气导平均听力为 ( 25.6±15.2 )dB。半年、1年、2年、5年以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50.3%、45.8%、41.3%、34.5%。手术方式的选择:镫骨钻孔活塞术 (Teflon小柱 )术后气导听力增进较好,半年后成功率为62.5%,镫骨切除术(自体骨或者异体骨重建听骨链 )、镫骨撼动术半年后成功率分别为 43.1%和30.8%, 3种手术方式经卡方检验,前 10年各阶段气导增进均以镫骨钻孔活塞术高于镫骨切除术,镫骨撼动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0.5~18年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数据以听力阈值 30dB为标准,经Ridit分析, 5年内无明显下降 (P>0.05); 5年后下降显著 (P<0.05),说明平均气导听力随术后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程度排列分别为术后时间、镫骨周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畸形镫骨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1984年4月-2002年3月先天性中耳畸形接受镫骨手术58例患者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51例(70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远期疗效分析.语言频率(0.5、1、2 kHz)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气导最小30dB,最大75dB,平均58.6±6.9dB,听力损失主要为低频为主,多呈上升曲线.半年后复诊气导最小20dB,最大65dB,平均21.6±13.1dB.半年、1年、2年、5年以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4%(64/70)、93.5%(43/46)、93.5%(29/31)、91.8%(11/12).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镫骨钻孔活塞术(Teflon小柱)、镫骨切除术(自体或异体骨柱)、镫骨撼动术半年后成功率为92.3%(36/39)、81.3%(13/16)、80.0%(12/15).远期疗效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镫骨足板病变、手术并发症、砧镫关节畸形、患者年龄.结论镫骨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镫骨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其远期听力效果比较稳定.与镫骨切除术和撼动术相比较,镫骨钻孔活塞术后听力增进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铒-YAG激光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9例、10耳施术,男3例、3耳,女6例、7耳,20~64岁,平均45岁.耳硬化症镫骨手术6耳(3耳再手术,2耳伴锤骨前韧带骨化),其他手术4耳(3耳鼓室成型10~15年后传导聋再发,术中见镫骨周围钙化、骨化,1耳耳鸣,听力轻度下降,检查见鼓膜松弛部黏连,术中见鼓环上切迹与锤骨颈部骨性黏合).手术设备为Twin ER-YAG(铒钇铝石榴石二合一)激光系统,与OMPI手术显微镜相配套.激光使用参数一般用50mJ,连续脉冲.结果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听力平均缩小31dB,9例气骨差小于20dB HL,7例气导小于40dB HL.其中6耳镫骨手术,术后气骨差均缩小37dB HL,气导全部在20dB HL以内,其中3耳在15dB HL以内,1耳闭合.10耳术后全部无眩晕.10耳术前均有程度不同的耳鸣,术后8耳消失,1耳减轻,1耳仍有(严重鼓室硬化症,镫骨周围钙化、骨化包裹).结论铒-YAG激光用于治疗耳硬化症和鼓室硬化症安全高效,无内耳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0年追随检查了2~20年前作了双侧镫骨切除术的122例患者中的96例,其中女62,男34,首次手术年龄为7~62岁,大多系在30~50岁间手术。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使用的修复材料为小柱-筋膜,活塞-筋膜、脂肪-金属丝和Portmann 氏法等。术后追随听力检查发现气骨导差缩小到10dB 以内者有142耳(74%),缩小到20dB 以内者有22耳(11.5%),大于20dB 者7耳(3.7%)。术后1个月内发生全聋和严重感觉神经性聋者各3耳(各1.6%),术后观察期间全聋者7耳(3.7%),严重感觉神经性聋者8耳  相似文献   

6.
表现为双耳明显传导聋的耳硬化症,第二耳镫骨手术意味着冒2次可能导致即时或延时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因此目前第二耳手术仍有争议。由于目前的纯音测听评价术后听力改善仅考虑术耳的受益,未将未手术耳或第二术耳的听力纳入术后评价范围,因此未真正反映镫骨手术后的综合听力受益情况。该研究采用Glasgow受益标绘图(GBP)评价,此法通过计气、骨导平均阈值,作向量图,垂直轴为术耳阈值,水平轴为非手术耳或第二术耳的听力阈值,以手术前后的向量标绘来评价手术效果。在GBP图中,将患者分为六类,类:双耳综合听力正常,图纵横坐标均<30dB;和类:单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鼓室硬化症的病理类型和疗效.方法:对1983至1999年手术的129耳作回顾性分析.129耳中鼓室成形Ⅲ型62耳,病灶剔除加成形Ⅰ型55耳,行镫骨切除术2耳,行镫骨撼动、提高术4耳,面神经骨管骨质增生凿除2耳,4耳砧镫关节嵌合.结果:129耳中有钙化型109耳(85%),骨化型20耳(15%),其中8耳经光镜检查确诊.近期听力增加10dB以上骨化型12耳(60%),钙化型71耳(65%),钙化型近期听力疗效略好,但两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0耳(骨化型10耳,钙化型20耳)3个月~15年,骨化型仅5耳(50%)较术前提高10dB以上,且6耳再次手术;钙化型13耳(65%)保持了术后的疗效,两型远期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鼓室硬化症两种类型均常累及三听骨,治疗时尽可能保留镫骨,剔除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硬化症再次镫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耳足板小窗技术术后听力改善不满意的病人,局麻下行耳内镜下镫骨探查及再次人工镫骨置换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耳听力明显改善,气导平均改善26.5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3耳≤15dB,2耳为15~20dB,1耳无效。手术历时短,所有病人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再次人工镫骨手术,探查听骨链,重建听力具有图像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显微镜。  相似文献   

9.
镫骨切除术是抬疗耳硬化症所致耳聋的最有效方法。许多专家报告术后最佳短期听力情况,但长期效果观察甚少。下面报道该院镫骨切除术后随访10~23年(平均13.4年)的174例患者(213手术耳)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耳硬化症行镫骨切除术后复发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差达25dB)者是再次性镫骨手术(RSS)的适应症。目的是修正镫骨切除失败的原因,再建一个起作用的听骨键,改善患者听力或借助助听器以达到适用水平,RSS不应招致耳蜗的损伤。作者在1975~1985年间共行RSS120例。同期作者行镫骨切除123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最佳术式,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了耳硬化症的镫骨手术71例(耳)体会。其中镫骨提高术31例,镫骨部分切除术34例,镫骨全切除术6例。结果:术后随访,镫骨提高术和镫骨部分切除术具有同样稳定的近、远期听力效果。结论:认为镫骨提高术操作简便易行,前庭反应轻,应作为镫骨手术首先考虑的术式,即使镫骨撼动时足弓折断,也不影响后续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对晚期耳硬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1970年至1999年间的耳硬化症手术病例,对符合晚期耳硬化症标准[500—2000Hz骨导听阈(听力级,下同)均值≥40dB,气导听阈均值≥70dB的混合性聋]的68例(7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77耳)术后,5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听力级,下同)由术前的77.32dB减至53.70dB,提高23.62dB;71耳(92.21%)气导提高≥10dB,其中46耳(59.74%)气骨导差闭合。500~4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由79.01dB减至58.23dB,提高20。78dB;68耳(88.31%)气导提高≥10dB,其中32耳(41.56%)气骨导差≤10dB(闭合)。随访5~25年,听力稳定的有67耳,听力下降4耳(均为镫骨提高术患者,再次手术后听力均有提高),听力较术后进一步提高的有28耳。结论镫骨手术是治疗耳硬化症的有效手段,也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镫骨手术对改善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52例(5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30耳,骨疡型22耳)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其中单纯鼓室成形术12耳,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0耳。结果:全部病例均干耳,无一例胆脂瘤复发。语频段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5耳,提高20~29dB者9耳,提高10~19dB者31耳,小于10dB者7耳,无听力下降者。结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可行Ⅰ期鼓室成形术,鼓膜有效振动面积、镫骨及镫骨底板的活动度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咽鼓管功能不良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镫骨术后听力尤其是骨导听力改善情况,比较分析镫骨手术不同术式及长短期手术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行镫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56耳,重点关注听力情况。术后6周~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听力。结果 术前气导阈值(56.2±11.1)dB,骨导阈值(22.2±7.9)dB,骨气导差(34.0±8.9)dB;术后气导阈值(33.1±10.9)dB,骨导阈值(19.9±8.3)dB,骨气导差(13.2±7.9)dB。23例(41.1%)术后骨气导差≤10 dB,45例(80.4%)骨气导差≤20 dB。术后0.5、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分别下降了1.0、3.1和3.9 dB,而4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提高了0.6 dB。1和2 kHz频率的术后听力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t 1 kHz=2.536,t 2 kHz=2.666,P 均<0.05)。结论 镫骨手术可明显改善耳硬化症患者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缩小骨气导差。不同镫骨手术技术对于改善术后听力无明显区别,术后长期听力可以获得较好保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气骨导差(air-bone gap, ABG)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镫骨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手术、术前表现为混合性听力损失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08例(116耳), 其中女性71例(76耳), 男性37例(40耳), 平均年龄38.5岁。根据术前纯音测听ABG将其分为三组:S组, 15 dB≤ABG<31 dB, 共39耳;M组, 31 dB≤ABG<46 dB, 共58耳;L组, ABG≥46 dB, 共19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听力结果。结果术后有3耳(S组2耳, L组1耳)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组耳硬化症患者术后纯音听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平均气导阈值改善(21.6±13.4)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3, P<0.01);平均骨导阈值改善(3.7±7.6)dB, 术前、术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远期听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984年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75例(700耳)行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外中耳畸形患者进行随访,其中40耳未行听力重建术,实际听力随访635例(660耳)。随访3~19年,平均7.9年。结果外耳道狭窄120耳,外耳道再闭锁2耳,发生率18.5%(122/660)。外耳道感染6耳。术后听力改善(听力级,下同)20dB以上者512耳,占77.6%;其中改善30dB以上者231耳,占35%。随访结果:术后听力稳定者450耳(68、2%);随访听力比术后3周时听力不同程度下降者160耳(24.2%),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耳,听力下降20dB以上者35耳,123耳为听力下降10~15dB,但仍然比术前听力好。结论68.2%(450/660)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患者可长期保持稳定的术后听力效果;患者听力下降主要发生于术后半年内,与外耳道狭窄及感染关系密切,少数患者的听力下降与鼓室内粘连、后下壁骨质增生、听骨固定或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义耳种植体同步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同步骨整合义耳修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47耳)行骨整合义耳修复与同步听力重建手术患者.随诊2~5年,平均3年,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行性.结果 骨整合义耳修复一次成功率100%.采用Fisch技术同期成形的外耳道仅2例(2耳)外耳道口狭窄,无1耳闭锁.术后1~3个月听力结果 ,语频区平均听力提高15 dB以上者39耳(82.9%),25 dB以上者28耳(59.6%),35 dB以上者16耳(34%).术后随访2~5年有8耳听力下降超过15 dB,无1例有面神经麻痹及感音神经聋发生,骨整合义耳的钛植入体与周围组织无不良反应,也无松动和脱出,固位稳定.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听力重建与骨整合义耳修复同步手术是可行的,能获得满意的耳廓外形和好的听力水平.Fisch技术,定期随访和术后炎症控制埘预防新建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保持长期听力结果 稳定三者不可缺一.  相似文献   

18.
自1962年到1975年行Shea氏术式镫骨切除术1070例(1342耳),长期随访者772例(925耳),平均随访15年。听力用Madsen OB70型听力计(ISO,1964)测试,最初气导涮定0.25~8KHz,骨导测定0.25~4KHz频率,一年后只测定0.5~4KHz频率。远期效果分析的病例,只限于术后语频提高10dB以上者,占总病例的95%。其中男性占1/3,女性占2/3。在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患者镫骨底板切除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2月~2009年2月行镫骨底板切除术的30例(49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术前2天、术后1、3、6个月纯音测听结果,并分析年龄、术后耳鸣对听力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气导8000Hz平均听阈比术前提高了约8dB,骨导4000Hz平均听阈提高约10dB(P〈0.01)。≥40岁组术后高频平均听阈比〈40岁组明显提高(P〈0.01)。术后1个月有25耳(51%)出现耳鸣,其中约80%患者术后3个月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改善。结论耳硬化症患者行镫骨底板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可出现暂时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3个月听力明显改善,≥40岁患者高频听力受损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过程中对镫骨底板的过度非生理性振动,通过耳蜗内淋巴液导致靠近底板的外毛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使高频听力暂时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15例(16耳)临床确诊为晚期耳硬化症的患者在我科接受了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70.21 dB HL,平均骨导听阈38.49 dB HL,平均气骨导差(air conduction-bone conduction gap,ABG)31.72 dB H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结果 术后半年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 43.7 dB HL,平均骨导听阈28.95 dB HL,平均气骨导差14.75 dB HL,ABG≤20 dB者9耳,占比56.3%,ABG闭合≤10 dB者6耳,占比37.5%。无一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辅助技术降低了镫骨开窗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多数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实用、相对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