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胃反"等病范畴。脾胃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脾虚气弱,胃火上炎,和降失司,气机阻滞,胆汁上逆,伤及胃络,发为本病。文献显示,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胃痞壅滞,主用通降,慎用开破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满闷、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响气机的通畅,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木郁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则升降气机痞塞,或逆乱失常,导致气滞中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胃痞壅滞,主用通降,慎用开破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满闷、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响气机的通畅,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木郁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则升降气机痞塞,或逆乱失常,导致气滞中满;脾胃不和,则木可侮之,使气机乖常而生痞满.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从肝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肝与胃的生理病理关系探讨胃脘痛从肝论治。肝胃失和,气机不通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通为要,以肝胃同治为原则,以疏肝和胃为常法。  相似文献   

6.
<正>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积、气滞、血瘀、情志、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和;肝失疏泄,则脾壅胃塞,此谓木(肝)土(脾胃)不和。脾胃互为表里,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影响胃主纳谷和腐熟水谷的功能;脾气不升,气机阻滞,必碍胃通降浊气的功能;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在脏  相似文献   

7.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主统血,主运化,胃主通降,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与胃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人体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常,是大部分脾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肝与心在脾胃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与心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的密切联系。肝与心在调节情志活动上的作用紧密相关。在临床上,甘教授主张在治疗脾胃病健脾和胃的同时重视肝心同治。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是不容忽视的治法。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内科常见病,以胃脘部疼痛、胀满、嘈杂,暖气反酸等为主症,其病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肝与脾是木土同源,机体水谷的运化,精微的吸收转输必赖肝的疏泄功能协同完成。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皆生”,故调理脾胃,为治疗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9.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病、肝胆病一般均有脘腹胀满之症 ,并且多较顽固 ,难于消除。现仅就其脘腹胀满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治谈谈个人的体会。1 病因病机笔者认为 ,腹胀病位在胃 ,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 ,二者同居中焦。脾主运化 ,输布水谷精微 ,升清降浊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谓之“气机升降之枢 ,气血生化之源”。肝胆主人身之疏泄 ,为气机之总司。肝气条达 ,则气机通畅、升降适度。肝木与脾土相依相连 ,共同发挥着疏理气机升降 ,协调气血运化的生理功能。正因为如此 ,脾胃与肝胆健则同健 ,损则俱损。脾胃升降失常 …  相似文献   

11.
徐景藩教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景藩教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病位主要在胆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气机升降失常、胆汁上逆为主要病机,临床需辨证施治,结合降胆和胃;并列举典型病例,反映了徐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 慢性胃炎在胃病中的发病率最高,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中医把慢性胃炎归属胃脘痛范畴,有寒热虚实之辨。病机以气滞、火郁、血於、阴虚为主,与肝、碑、胃三脏有关,现将其辨证分型报告如下:1 慢性浅表性胃炎1.1 肝郁气滞型证见胃脘胀痛、胁痛、胸闷、嗳气,善太息、苔薄、脉弦。常因气恼忧思,肝郁气滞,不得疏泄,横逆犯胃乘脾,气机阻滞,肝胃不和,则胃脘胀涌。气病多走  相似文献   

13.
脾脏的升降气机、运化水谷、生成运行血液、主思虑等方面的功能多受肝脏辅助和协调。脾者肝之属,脾运赖肝以疏、脾统赖肝以藏、脾升赖肝以扬、脾思赖肝以调。脾病多受肝脏的影响,肝病常先传病于脾,肝病多传病于脾。在临床上理清肝脾关系治脾不离肝,对临床辨证和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学“胃院痛”、“呕吐”、“胃反”等病范畴。脾胃属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脾虚气弱,胃火上炎,和降失司,气机阻滞,胆汁上逆,伤及胃络,发为本病。文献显示,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疗效,假若配以适当护理,能明显提高疗效,现将相应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谈治肝安胃     
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症状多以胃院部胀痛为主,或兼见两胁胀痛,或喷气、嘈杂、呕逆、食不下或黑便等。往往虚实并见,寒热兼有,病情复杂。在治疗上或主温散,或主攻下,或单纯进补,或见症用药,虽可暂时获效,但仍难中征结。土需木疏,木需土荣:从正常生理角度来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康容川《血证论》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这说明胃之受纳,靠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则靠肝之疏泄;而肝之疏泄功能,又要靠脾胃水谷之精微以…  相似文献   

16.
胃溃疡是现代医学病名,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属中医学胃院痛范畴。现就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谈一下个人的认识。1胃溃疡的病因病机1.l胃溃疡的形成脾胃在生理功能上是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胃主受纳水吞,脾主运化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若因某种原因伤及脾胃而升降失常,牌失健运,气机阻滞,经络不通则见疼痛。气血失调,气滞日久,必见血瘀。瘀血浊邪积久,胃壁络脉失养,肉腐肌损,形成溃疡病灶。随着病灶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1.2胃溃疡病机的探讨1.2.l情志失调恼怒过度则伤肝木,怒气伤肝,肝木…  相似文献   

17.
补气健脾法治疗胃脘痛刍议西宁市中医院汪永洪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胃院痛多因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木克脾土,气血瘀而不行,阻涩络脉其痛剧烈。《灵怄》“胃胀者,胃脘...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是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众多脾胃病专家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瘀论治等不同的观点。该文试图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角度论述CAG的病因病机,为中医药防治CAG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往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肝脾相关,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胃为发病根本,临床多从肝脾论治以和胃降逆,效果不甚理想。新观点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肺脾关系密切,中医病机以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而致气机失调。治疗应从健脾益气、升降并举入手。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医学争鸣》2005,26(7):598-598
0引言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湿易伤脾,热易损胃,而脾胃同居中焦,易同时受湿热所侵.又因"胃为之市"主纳谷消食,"脾为之使"主转谷化精,故脾胃化纳相助共同完成纳谷转精的功能,当外感六淫、饮食不慎或情志不舒,皆可致胃壅脾滞,在疾病早期胃阳尚旺或邪气较甚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