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位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李建军 《山东医药》2006,46(2):32-33
将24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低位硬膜外麻醉组(E组)及全麻组(G组)各12例,手术分别采用低位(L1~L2)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连续无创监测麻醉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射血分数(EF)、左室射血前期(PEP)、心脏收缩功能指数(HI)、总外周阻力(TPR)、每搏作功(SW)。结果E组麻醉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变化显著(P〈0.05)。证实低位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而全麻则抑制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心脏泵血功能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对脊柱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中对脊柱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标准(ASA)选择ASA Ⅰ级~Ⅱ级行择期脊柱手术的病人20例,45岁~6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及拔管时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分别记录插管前的基础血压及心率、插管后的血压及心率、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术前(P<0.05);麻醉诱导时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术前(P<0.05);②两组病人插管后的心率均高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行脊柱手术,诱导更加平稳,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可安全地用于行脊柱手术的病人,并且在苏醒质量上更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1、0.2、0.3μg/(kg·min)]复合5 mg/(kg·h)的丙泊酚泵注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时、手术中、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C组丙泊酚用量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5mg/(kg·h)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麻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欧阳欢 《山东医药》2012,52(22):69-7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20例。给予咪哒唑仑2 mg、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1、R2、R3组剂量分别为1、2、3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麻醉诱导。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SBP、DBP、MAP、HR。结果 R1组T1时点DBP、MAP低于T0;R2组T1时点SBP、DBP、MAP低于T0;R3组T1、T2、T3、T4各时点SBP、DBP、MAP均低于T0,且低于R1组相同时点(P均<0.05)。结论患者术中血压下降程度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军  夏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4,(6):1147-114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4例行喉镜下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采用1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n=37例)采用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期间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诱导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HR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率及麻醉诱导时异丙酚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注诱导可明显降低插管反应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是一种良好的联合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6.
王昊 《山东医药》2011,51(40):107-10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糖(Glu)、皮质醇(Cor)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R组30—60S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F组诱导期静注芬太尼4μg/kg,术中芬太尼根据BIS深度情况给予0.05~0.1mg/次。记录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情况,并同时测Glu、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问、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MBP、HR、Glu、Cor、E指标、插管时呛咳反应例数及拔管时躁动例数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明显减轻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时的高血压反应,在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两种镇痛维持方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及内分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TCI组(R组)及舒芬太尼间断静注组(S组).麻醉诱导后R组给予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模式药物浓度为(6~8)ng/ml;S组间断给予舒芬太...  相似文献   

9.
李晓君 《山东医药》2009,49(10):101-102
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该病的发病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重要关系,不同的麻醉方式可引起不同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本研究分别对采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符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R4组、R6组和R8组各30例,在麻醉维持中分别维持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4.0、6.0和8.0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0μg/L,观察各组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气腹后即刻( T2)、气腹后30 min( T3)、气腹后1 h( T4)和气腹结束时( T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三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T1~5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T0显著降低(P<0.05)。 R8组T1~3时BIS、T1~5时心率(HR)、T1~5时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R4和R6组(P<0.05)。 R6组T3~5时BIS、T1~5时HR、T1~5时MAP均显著低于R4组(P<0.05)。三组各时点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8.0μg/L复合异丙酚麻醉较4.0μg/L和6.0μg/L能够显著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BIS,且能维持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 HR、SBP、DBP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术中30 min、术毕30 min,HR、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保证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获  赵兵  冯继峰 《山东医药》2013,(46):79-8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以及舒芬太尼(舒芬太尼组)或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组)的方法.两组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屏静脉麻醉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min(T3)、插管后3min(T4)、手术结束时(T5)、睁眼时(T6)、拔管时(T7)及拔管后3min(T8)两组患者SBP、DBP、HR、SpO2;手术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对患者SBP、DBP、HR的影响较舒芬太尼小.瑞芬太尼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组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快通道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士合 《山东医药》2009,49(46):95-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复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心脑外科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分别静注瑞芬太尼1(A组)、2(B组)、3(C组)μg/kg,均在90s内注射完毕,静注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1、3、5min时BP、HR变化及插管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在插管后各时点BP变化不明显(P〉0.05),B、C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各时点HR无显著变化。A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A、B组。结论2μg/kg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注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Ⅱ~Ⅲ级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61~86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芬太尼组),每组60例。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切开皮肤及关腹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压与插管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麻醉手术期间血压的平稳程度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对心率的影响较舒芬太尼组较大,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过程平稳程度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满意率(97.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 07%,P<0. 05);两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较术毕显著增加(P<0. 05);观察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 05);两组T1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0时刻显著降低(P<0. 05),对照组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显著降低(P<0. 05),而观察组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 05);观察组T1和T2时刻HR、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效果明显,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确定适合于婴儿的最佳剂量,为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40例,随机进入4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组[各组10例,0.25μg/kg组、0.50μg/kg组、1.0μg/kg组、2.0μg/kg组]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用药前(进行血气分析)、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抽取动脉血,测定NPY,记录相应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①心率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μg/kg组较0.25μg/kg组和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2.0μg/kg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均动脉压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0.5、1.0、2.0μg/kg 3组均较0.25μg/kg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NPY含量变化:1.0、2.0μg/kg组气管插管后2分钟、5分钟较用药前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气管插管后2分钟,1.0、2.0μg/kg组较0.25μg/kg组也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ASD或VSD修补术患儿麻醉诱导可行性良好,剂量以0.25~0.50μg/kg为佳,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NPY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子宫切除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瑞芬太尼组各80例,瑞芬太尼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复合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麻醉前1 h、麻醉后1 h以及手术结束后1 h检测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显著降低,且复合组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应激反应相关因子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麻醉1 h后,且复合组免疫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同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麻醉1 h后,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对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丙泊酚复合4 μg/L瑞芬太尼(R)组和丙泊酚复合0.4μg/L舒芬太尼(S)组,每组20例.采用分步达靶的方法,调节丙泊酚使BIS保持65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BIS等指标.结果 两种麻醉诱导方法组间的SBP、DBP、MAP、HR、RPP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更快速地回到气管插管3 min即回落到诱导后水平;R组HR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R无显著性变化;麻醉诱导后RPP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一样可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但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麻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麻醉诱导中,采用0.4μg/(kg·h)舒芬太尼的患者21例为A组;采用0.5μg/(kg·h)舒芬太尼的患者25例为B组;采用0.6μg/(kg·h)舒芬太尼的患者34例为C组,比较3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麻醉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麻醉诱导前,3组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后1 min及气管插管后3 min, A组AD及N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及A组和B组(P<0.05),B组气管插管后1 min及气管插管后3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变化值显著低于A组(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睁眼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P<0.05),C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在老年LC患者全麻气管...  相似文献   

20.
杨坤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30-5431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应用阿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所致的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阿芬太尼10 μg/kg(AF组)、芬太尼2μg/kg(F组)、瑞芬太尼1.5 μg/kg( RF组),其余镇静与肌肉松弛药相同.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分别于诱导前(T0)、阿片类药物注入后30 s( T1)、1 min(T2)、气管插管后30 s(T3)、1 min(T4)、3min(T5)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检测MAP、HR、PetCO2、SpO2.结果 组内比较:T1、T2、T5的MAP、HR、Vp、Vd、Vm与T0相比显著降低(P<0.01),PI、RI显著增高(P <0.01);T3、T4的MAP、HR与T0相比无显著差异,Vp、Vd、Vm与T0相比显著降低,PI、RI显著增高(P<0.05).与F组相比,AF组在T1~T2时期Vp、Vd、Vm、PI、RI有统计学差异(P<0.05),RF组在T1~T5时期Vp、Vd、Vm、PI、RI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F组比较,RF组在T3 ~ T5时期Vp、Vd、Vm降低,PI、RI增高(P<0.05),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等效药物浓度下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为显著,阿芬太尼次之,而芬太尼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