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简要介绍伤害性感受信号的传递和调制,以及形成神经元敏化的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3.
背景 组织酸化是炎症、缺血/缺氧、骨质破坏等多种疼痛条件下的共同病理特征.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ion channels,ASICs)是一类兴奋性阳离子通道,表达在神经系统,可直接被细胞外质子激活,介导组织酸化所致的伤害性感受. 目的 以ASICs为疼痛治疗靶标,将为疼痛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内容 综述ASICs参与组织酸化所致伤害性感受的相关研究. 趋向 近年来,研究发现ASICs在介导组织酸化所致伤害性感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ASICs为靶点,将为开发新型镇痛药物和疼痛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2受体为以ATP、UTP及其类似物激活的受体,分为促离子型P2X受体和促代谢型P2Y受体两大类,其各自又分为许多亚型。许多证据显示,P2Y,特别是P2Y2受体,在痛觉信息调节和痛觉过敏中起着重要作用。ATP和UTP作为P2Y2受体的天然激动剂,是伤害性感受和痛觉过敏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介质。P2Y2受体参与疼痛的调节可能与辣椒素受体有关。膜片钳分析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证明了是P2Y2而非P2Y1受体在ATP诱发的TRPV1介导的热痛过敏反应中起作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也显示大鼠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中TRPV1mRNA与P2Y2mRNA共同表达。这些证据证明了促代谢型P2Y,受体介导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核苷酸对VR1的增敏效应及参与伤害性感受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在脊髓亲角存在着大量的GABA递质/受体系统,参与了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调制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痛觉生理及临床镇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6.
在脊髓背角存在着大量的GABA递质/受体系统,它们参与了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调制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痛觉生理及临床镇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K+通道调控剂对与镇痛有关药物的抗伤害性感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钾通道开放剂或阻滞剂对镇痛药物或具有镇痛作用药物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开辟新的疼痛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钾通道开放剂或阻滞剂对镇痛药物或具有镇痛作用药物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开辟新的疼痛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BDNF支持了发育期间一些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生长与生存.BDNF是成年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调质.外周炎症、神经离断、神经损伤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在内的多种疼痛均能改变神经系统内BDNF的表达.BDNF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re-ceptior tyrosine kinase,TrkB)受体结合,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效应,在不同水平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甩尾法测定大鼠侧脑室给予1、2、4、8μg药物时对照组、内吗啡肽-1组、内吗啡肽-2组及吗啡组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结果:(1)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在大鼠热板和甩尾实验中的ED50及95%可信限为2.1(1.8-3.0)μg和3.6(2.7-4.8)μg,在醋酸扭体实验中的ID50及95%可信限为3.8(2.1-4.5)μg和5.1(4.0-6.7)μg。(2)热甩尾实验中,2μg和4μg内吗啡肽-1在5、10、20分钟时痛阈变化明显高于吗啡,而8μg内吗啡肽-1仅在5、10分钟时痛阈的变化高于吗啡;内吗啡肽-2与吗啡无明显差别。结论:内吗啡肽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有剂量依赖性的短程、强效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髓灰质背角的甘氨酸能神经元与减轻外周炎症引起的脊髓疼痛和慢性疼痛有关。神经元异构体甘氨酸转运体-2(ClyT2)可重吸收突触前释放的甘氨酸并调节甘氨酸能神经传递。本实验目的即研究甘氨酸转运体-2抑制剂ALX1393鞘内注射对急性疼痛模型大鼠是否有抗伤害性感受作用。方法给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通过甩尾实验、热板实验、爪压实验和甲醛实验评估ALX1393(4μg、20μg以及40μg)鞘内注射对大鼠的热性、机械性和化学性伤害,用旋转实验评估其运动功能影响。结果ALX1393对热性和机械性刺激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给药后15分钟出现最大效果,明显效果持续约60分钟。给予ALX1393后立即注射士的宁可完全拮抗其抗伤害性感受作用。在甲醛实验中,ALXl393有剂量依赖性的减轻疼痛作用,早期和晚期都有,而晚期效果更明显。与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相反,ALX1393用到40μg对运动功能也没有影响。结论本研究证明了ALX1393对急性疼痛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提示抑制性神经递质转运体有望成为急性疼痛的治疗靶点,Olyr2选择性抑制剂可能会成为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用于镇痛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氯胺酮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药,且能部分激动阿片受体,故可有效地减轻继发性痛敏和治疗其他顽固性疼痛。本文仅就氯胺酮镇痛的实验、人体及临床研究的某些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改良外周炎性痛敏触发切口痛后持久伤害性敏化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术前痛敏对切口痛后持久伤害性敏化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脊髓水平蛋白激酶Mζ(PKMζ)的表达变化。 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非触发组和触发组,各14只。非触发组大鼠脚底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μl,触发组大鼠脚底注射1%角叉菜胶5 μl。两组分别于实验前、炎性痛敏后1~6 d以及切口痛后1~10 d观察大鼠对机械和伤害性热刺激的疼痛行为学变化;分别于切口痛前及后1、3、10 d观察脊髓PKMζ的表达。 结果实验前所有大鼠机械刺激缩爪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值(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触发组大鼠在注射1%角叉菜胶5 μl后出现了短暂的痛阈降低,并于3 d后恢复到基础值;两组大鼠切口痛后均出现活动频繁、跛行、舔咬手术切口等异常行为,与术前比较,两组大鼠的MWT、TW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口术后5 d,非触发组大鼠的MWT、TWL逐渐升高,于术后10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触发组大鼠MWT、TWL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非触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观察结束。与非触发组及术前相比,触发组大鼠脊髓背角PKMζ含量迅速升高(P<0.05),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至观察结束。非触发组大鼠脊髓背角中PKMζ含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大鼠脊髓背角中PKMζ免疫阳性细胞均有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与非触发组及术前相比,术后10 d触发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PKMζ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非触发组脊髓背角浅层PKMζ的免疫阳性细胞数虽有所增加,但数量明显低于触发组(P<0.05)。 结论术前外周炎性痛敏可以触发切口痛后大鼠持久伤害性的敏化状态;脊髓背角PKMζ特异性抑制剂ZIP可以抑制这一敏化状态,这一作用与其特异性抑制脊髓水平PKM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嘌呤受体可分为P1和P2受体,在后者的诸亚型中仅P2X受体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P2Y受体及其他亚型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P2X受体与伤害性感受器的分布相一致,并参与不同疼痛的调制。现就P2X受体以及其在不同疼痛状态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遗忘、催眠、制动是全身麻醉的必要组成部分.此文主要总结了以往在3种研究水平(整体动物水平、器官组织水平、细胞分子水平),使用不同的方法(传统药理学的方法,在活体或离体电生理的方法,以及离子通道电化学方法,基因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吸入麻醉药作用于脊髓产生制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作为痛指标,观察脊髓表面应用可乐定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5组:(1)生理盐水对照(鼠数=5);(2)可乐定5μg组(鼠数=5);(3)可乐定10μg组(鼠数=8);(4)可乐定20μg组(鼠数=6);(5)可乐定30μg(鼠数=7)。用药方式为脊髓表面滴注。结果:各剂量组可乐定均对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剂量低于20μg时,药效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剂量增至30μg时,药效无显著增强。结论: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曲马多抗伤害性效应及与脊髓α_2受体效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后随机分为5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曲马多10μg组、育亨宾10μg组、育亨宾1mμg+曲马多10μg组。育亨宾10μ+纳洛酮10μg+曲马多10μg组。于大鼠左后爪掌心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后鞘内注入上述药物,从福尔马林注射后的30min开始对大鼠的表现行为进行Dubuisson & Dennis评分。另取一组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腰段脊髓制成细胞膜悬液,以~3H-育亨宾为放射性标记配基,盐酸育亨宾为非标记配基,曲马多为竞争剂,行标记配基的饱和结合反应及竞争取代反应,并计算~3H-育亨宾与脊髓α_2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及曲马多与~3H-育亨宾竞争结合脊髓α_2。受体的抑制常数(KI)。结果 鞘内注入10μg的曲马多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注射后大鼠的疼痛反应。10μg育亨宾单独鞘内注入无明显抗伤害性效应(P>0.05),预处理可使10μg曲马多鞘内注入后大鼠的伤害效应评分最多可增加56%,但仍低于对照组大鼠的伤害性效应评分(P<0.05);增加纳洛酮10μg预处理可使10μg曲马多鞘内注入后大鼠的伤害效应评分增加200%。受体放射性分析表明~3H-育亨宾的KD值为1.79nmol/L,曲马多的KI值为34.14μmol/L,IC_(50)为68.25μmol/L,提示曲马多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拟观察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c-fos及Trk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在慢性神经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成熟神经元功能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脊髓BDNF是伤害感受反应的一个内源性调质。本文就BDNF在脊髓水平参与伤害感受调制的作用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脊髓特别是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从感觉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整合和传递的第一站,其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两种系统,即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系统,二者对多种因素(组织和神经损伤、炎症、缺血)导致的疼痛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GABA递质/受体系统是脊髓内重要的抑制性调节系统,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