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50岁以上社区人群高血压与卒中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状况。方法 在北京崇文和石景山地区,选择各约5万自然人群的社区,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52名年龄≥50岁的非卒中人群中进行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防治KAP水平的调查。结果 崇文组和石景山组除了在文化程度方面崇文组高于石景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性别、年龄以及血压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崇文组高于石景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晓高血压可引起脑出血和脑梗死者均在90%左右,并且石景山组高于崇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经常测量血压者均在80%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曾经测量过血压者两组均在90%以上,石景山组高于崇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高血压患者能按医嘱治疗高血压者均超过85%。结论 社区≥5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继续广泛开展和加强高血压与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今后开展早期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03—2013‐06我院门诊中符合标准的32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326例调查对象脑卒中预防知识总分(10.14±2.98)分,脑卒中防治态度总分(11.48±3.78)分,脑卒中防治相关行为总分(8.93±3.37)分,防护知识得分与防护态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 r=0.423,P<0.05);患者对脑卒中的防护知识与行为的得分存在正相关( r=0.387,P<0.05);患者防护态度与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 r=0.343,P<0.05),男女之间的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居住城市的调查患者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均高于农村的调查者(P<0.05);文化程度比较高的调查对象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对于居住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应重点进行早期预防干预,积极开展有关脑卒中相关防护知识的教育活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情况、知信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长宁区≥40岁的10428例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的方式,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情况及知信行得分,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脑卒中患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630例脑卒中高危者,其中脑卒中者336例,发病率3.89%;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均分(28.12±5.84)分,总知晓率39.06%,防治信念总均分(40.14±6.83)分,总得分率63.71%;防治行为总均分(37.74±7.20)分,总得分率48.3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饮酒、有无糖尿病等特征患者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因素为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比例为3.89%,发生率较高,且缺乏脑卒中防治知识,防治态度总体较好,防治依从性较低,年龄、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均是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卒中知识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卒中知识水平,分析其知识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上海、长沙及成都四城市各选择两个社区,在两个社区内以户为单位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每个社区至少选择300户居民,每户确定一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社区医生,调查问卷由社区医生入户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接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②卒中相关知识: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治疗、卒中的早期症状、发生卒中症状后如何就诊,以及获得卒中知识来源等。结果 共完成2519份调查问卷。①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44.2%~87.7%,对常见卒中症状的知晓率为58.2%~80.2%;②社区居民希望获取卒中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医生讲解的健康大课堂(77.7%)、电视(73.1%)、报纸(59.6%)、宣传短片(43.6%)、杂志(39.2%);③社区居民卒中知识积分与其文化程度正相关(rs =0.114,P <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s =-0.152,P <0.001);④女性的卒中知识水平高于男性(P <0.001)。结论 本研究所调查的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认知不足,需要给予健康教育。加强教育目标人群主要为高龄、低文化程度、男性及卒中风险高危的居民。教育途径主要应集中在医生(包括社区医生)举办的健康大课堂、电视及报纸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10 026例,进行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为9 529例,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06%。其中城市与农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收入、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就业状况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 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科普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农村社区≥35岁人群血压水平进行普查,分析其中无高血压病史者血压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的特点,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农村社区抽取10000自然人群,选择其中≥35岁者进行高血压病普查,剔除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后对目标人群进行年龄、性别与血压的情况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72名对象,其中男性2454名,女性2718名;平均年龄(53.3±12.7)岁。男性平均收缩压为(123.88±11.99)mmHg(1mmHg=0.133kPa),平均舒张压为(77.38±6.66)mmHg;女性平均收缩压为(120.12±12.72)mmHg,平均舒张压为(75.04±4.45)mmHg;男女性别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血压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2.7%,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高血压筛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结论:在非高血压病人群中,男性各年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女性为高;除男性〉75岁年龄组外,血压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高血压筛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海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析影响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为痴呆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14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MSE、CDR、GDS量表评价其总体认知功能情况。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轻度组)和重度认知功能损害(重度组),观察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析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等因素对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轻度组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42.99%,重度组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1.50%。年龄、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发生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低血糖反应等影响因素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轻度组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脑卒中发生率、糖尿病病程和低血糖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轻度和重度组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发生率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影响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相关指标和非糖尿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朝阳区太阳宫社区5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市434例居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202例)和对照组(232例)。每个居民都详细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冠心病、腰围、体重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及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P〈0.05)。结论在社区内开展颈动脉超声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及干预,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人群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影响.方法1997~2000年对长沙市35岁以上社区人群中的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防治,并监测1996~2000年干预和对照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人均下降了4.25mmHg、舒张压人均下降了1.16mmHg(P<0.01),且不论男女,人均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干预使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50%.结论综合性干预能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差异。
方法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的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5例急
性卒中及TIA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安大略省的11个卒中中心的
3551例卒中及TIA患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中安大略省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①基线信息:北京地区的患者较安大略省的患者年轻(64.5±12.9 vs 70.2±15.3,P<0.001),
并且男性较多(64.8% vs 51.6%,P<0.001);既往史有吸烟、饮酒、卒中、高血压的比例北京地区均
高于安大略省(P均<0.001),而既往史有TIA、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的人数安大略省高于北京地区(P
均<0.001)。②院前信息:与安大略省的患者相比,北京地区的患者使用救护车到达急诊的比率较低
(33.5% vs 78.4%,P<0.001),并且2.5 h内到达急诊的比例较低(21.0% vs 42.4%,P<0.001)。③
治疗情况:北京地区的患者中,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比例低于安大略省(93.9% vs 99.2%,P<0.001),
并且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比例较低(23% vs 64.7%,P<0.001)。在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北京地区
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较低(8.1% vs 17.4%,P<0.001),然而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给与抗
凝治疗的比例两者无明显的差异(75.9% vs 75.5%,P =0.945)。北京地区和安大略省地区缺血性卒
中患者出院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相近(77.0% vs 77.9%,P =0.544)。④结局事件:与安大略省地区
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卒中的比例较低(3.4% vs 5.1%,P<0.001),然而住院期间肺炎
的发生率较高(12.5% vs 7.6%,P<0.001)。北京地区患者的住院死亡率、7 d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均
显著低于安大略省地区(7.7% vs 14.7%,5.7% vs 9.3%,7.9% vs 15.9%,P均<0.001)。
结论 北京和安大略地区的卒中/TIA住院患者在基线信息、住院治疗和结局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认
识到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卒中住院治疗的质量,有助于更好地制订卒中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在两个社区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样670户居民,每户确定一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前统一培训社区医生,调查表由社区医生入户问卷填写完成。调查内容包括:(1)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2)卒中相关知识,包括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的早期症状、发生卒中症状如何转运以及获得卒中知识来源。结果 (1)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为48.1%~84.8%。(2)对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为62.8%~82.8%。(3)有50.3%居民认为发生卒中后应该求助于“120”或“999”急救系统转运至适合医院。(4)居民获取卒中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91.3%)、报纸(76.6%)、社区医生/医生(62.8%)和杂志(51.0%)。结论 目前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相关知识认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教育途径主要应集中在电视、报纸、社区医生/医生举办的健康大课堂、杂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以及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利用精神卫生服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对664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1)664名企业员工中焦虑检出率为19.9%。抑郁检出率为29.4%。不同焦虑状态的企业员工ATSPPH总分、信任性、社会成见和人际开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抑郁状态的员工ATSPPH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倾向显著高于其他组,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其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信心越低,开放性越少。(2)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上,女性ATSPPH总分、自我认知、信任性和人际开放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程度上,文化程度越高,ATSPPH总分、自我认知和人际开放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状态上,未婚员工ATSPPH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和人际开放评分高于已婚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求助行为的员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比较,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企业员工人际开放因子上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P〈0.05)。结论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提升专业心理帮助的利用度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索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参考美国社区卒中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研究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讲座前使用问卷调查上海市虹口区志愿参加本研究的390名社区居民对卒中预警症状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卒中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3~5个月后采用相同方式再次调查其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①第一次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10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分别为2%~80%;被调查者对5项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51%~63%。②开展健康教育后,被调查者中了解≥2、≥3和≥4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比例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01),了解≥3和≥4项预警症状的被调查者比例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25和0.0227)。结论 目前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佳;健康教育是提高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症)患者,分为实验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为1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1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为疗效观察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和治疗费用为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NIHSS评分每减少1分、BI评分每增加5分、mRS评分每减少1分,患者每人每天所花费的住院费用。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14 d时NIHSS、BI、mR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4 d后NIHSS评分下降主要在构音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BI评分提高主要在用厕、吃饭、移动、行走、穿衣、上楼、洗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RS(0~2)分的患者近期残障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②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01)。③NIHSS评分每减少1分,BI评分每增加5分,MRS评分每减少1分,实验组所需费用均较对照组少。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为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AA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结果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81,P均<0.05).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均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负相关(r=-0.47~-0.27,P均<0.05),矛盾性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50,P< 0.01).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矛盾性、成功性二因子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 0.05);组织性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矛盾性可能增加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躯体症状报告单、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对115例SFD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纳入研究的109例SFD中,69例(SFD抑郁组)BDI总分≥14分,40例(SFD非抑郁组)BDI总分≤13分。SFD抑郁组CERQ—C不适应性策略总分[(46.83±7.58)比(41.35±9.32)]、TAS总分[(61.55±7.05)比(55.20±9.84)]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D抑郁组的认知功能、运动系统、疼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症状清单总分[(26.38±6.80)比(22.35±6.30)]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对有关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CERQ—C不适应性策略总分、性别、受教育年限依次进入方程。结论SFD伴发抑郁较为常见,SFD抑郁组较非抑郁组存在更为严重的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SFD抑郁的发生与不适应性策略、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体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TD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TD(TD组)、58例非TD(非TD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浓度,并与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总分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及非TD组(P〈0.05),TD组不同性别血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PD患者的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r=-0.26及-0.31,P〉0.05),血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33,P〉0.05)。结论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T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