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者男,55岁.因双手背、手腕和踝部出现暗红色角化性斑片2年,于2008年8月23日就诊.2年前初夏.患者双手背变红,皮肤增厚,渐累及手腕和足背部.皮损部位于出汗或接触水后变为白色,冬季消退,次年夏季皮损再次出现,无明显不适.未治疗.患者父亲和儿子同患鱼鳞病.其家庭成员中未见与患者同样的角化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双手背暗红色斑疹,遇水后变白1周,于2017年8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暗红色斑疹,以右手背为重,接触水3~5 min后出现灰白色角化性丘疹及斑块,无瘙痒、疼痛及紧绷等自觉症状,离水干燥后呈现暗红色斑片。既往体健,无长期服药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无特殊化学物品及药品接触史,无手足多汗和外伤史,非特应性体质,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6岁。双手角化性斑片3年、复发2个月。本患者与既往报道的SAK病例不同,初期仅表现为手掌及指侧缘淡黄色角化性斑片,随着病情进展,皮损表现为黑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浸水后均发白、起皱,伴轻微紧绷感,离开水后恢复原状。治疗1个月后随访,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4.
报告2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男,42岁,双手腕、手背角化性皮疹。患者女,26岁,双手腕、手背、双踝、双肘、双膝、双腘窝角化性皮疹。皮损均表现为双手指背、手背至手腕褐色对称性角化性斑片,浸水后皮损变白,夏季发生,可自行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乳头瘤状增生伴角化过度。  相似文献   

5.
1 病历资料 例1.男,23岁.因双手背、双足背褐色角化性斑块反复发作3年,于2009年7月21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夏季无明显诱因双手背远端、指背出现褐色斑片,不伴痒痛.皮损接触水或被汗液浸渍后变白,干燥后又恢复褐色.皮损渐增多,延及双手腕屈侧、双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损有明显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患病以来,曾多次在外院疑诊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水源性肢端角化病"等,均未予治疗.否认特殊化学药品接触史.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4岁。手足皮疹3年,加重1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多发于手腕、手背及足背。遇水皮肤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7.
报道4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表现为手腕、手背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褐色角化性斑片,遇水皮损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人口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5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62例,详细了解其人口学资料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62例患者中男55例,女7例,发病年龄4 ~ 53岁,平均年龄24.02岁;病程15 d至10年,平均为26.6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接触水后变白,主要分布在指背、手背、手腕、掌侧缘、踝部、膝部、肘部,冬季自然缓解;真菌检查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少量淋巴细胞。结论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明显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10.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是2008年在国内报道的一种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存在困难。本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作系统性回顾,发现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受湿热气候及化学物质影响明显;角蛋白、表皮分化复合体蛋白及脂质分化与代谢异常导致表皮增厚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皮各层黑素颗粒增多导致皮损区色素沉着;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体遗传机制有待阐明;常伴发寻常型鱼鳞病,二者关系尚未明确。治疗上以加强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1.
例1女,22岁。因双手腕部暗色斑反复3年余于2009年9月6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原因双手腕出现暗色斑,局部略有角化肥厚,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遇水后明显加重。皮损夏季发作,冬季自愈。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水源性肢端角化病。男,49岁,汉族。双手、手腕部皮肤接触水约1分半钟后出现米粒或芝麻大小苍白色及肤色丘疹,双手掌及手指侧缘起皱发白,增厚,时间越长皮损增多越明显,融合增大更明显;水温越高,皮损出现速度越快。无痒痛,轻度胀紧感,停止浸水并擦干后,皮疹逐渐消退,约15分钟后完全消退。高渗氯化钠溶液浸泡试验(-)。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13.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由Bazex等于1965年首先描述,也称伴肿瘤性肢端角化症、类肿瘤性肢端角化症,其病因认为与体内癌病灶有密切关系,属恶性肿瘤特别是喉癌的重要皮肤标志之一。此病非常少见,我们近来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面及手足紫红色浸润斑、脱屑、痒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来我所就诊的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病理的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29例患者起病多为青壮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29/29),多发于手腕、手背,遇水皮肤发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病理学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本组病例是否为一种新的皮肤病,或是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的一种亚型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肢端暗色角化性斑片反复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腕、趾背出现暗色斑,局部轻度角化肥厚,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浸水后发白,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或消退。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特殊化学  相似文献   

16.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acrokeratoelastoidosis,AKE)是一种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皮损主要发生于手足,为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角化性丘疹。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扁平苔藓在临床并不少见 ,但同时合并疣状肢端角化病者不多 ,现将我科所见 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37岁 ,工人。主因包皮及四肢远端丘疹 ,痒 3个月就诊。 3月前无诱因患者发现包皮出现环形紫红色扁平丘疹 ,瘙痒明显 ,同时双足及双踝部出现类似皮疹及疣状丘疹。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不详 ,外用“皮炎平”、“肤轻松”等药物治疗 1个月 ,未见好转。其后 ,又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 ,病情始终不见减轻 ,皮损逐渐增多而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 ,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包皮可见环形排列…  相似文献   

18.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PrxI和CLASP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皮损中过氧化物还原酶I(Prx I)和胞质链接相关蛋白1(CLASP1)的表达水平。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例SAK患者腕部皮损及其周围皮肤和9名正常人腕部皮肤中的Prx I和CLAS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 mRNA水平为(0.94±0.66)和(0.95±0.76),明显高于皮损周围(0.51±0.20,0.56±0.31)和正常皮肤(0.45±0.26,0.47±0.33)。SAK皮损中Prx I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而CLASP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棘层,二者的阳性染色范围及程度明显高于皮损周围和正常人皮肤。结论: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双手背、手足侧缘丘疹13年,患者13年前双手背、双大鱼际、双足外侧起淡黄色扁平米粒大小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多。其祖母有类似病史。体检: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大鱼际、双手背皮损主要位于指指关节处,部分丘疹融合,似指节垫样改变(图1)。双足外侧淡黄色半透明扁平米粒大角化性丘疹,部分皮疹中央有脐凹,对称分布,形成“铺路石”样改变(图2)。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足外侧淡黄色扁平丘疹组织病理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皮突轻度延长。弹力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20.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手足角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接触水数分钟后手和(或)足部突现半透明至白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伴或不伴瘙痒、胀痛、烧灼或紧绷感,局部干燥后不久皮损消失或者改善.组织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