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伏天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天灸组、安慰剂组,评估治疗前后的治疗成绩评分和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天灸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67%。天灸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灸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伏天灸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温和灸治疗,治疗组予通阳灸治疗。两组治疗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愈显率为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4例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艾灸与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行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疏血通2ml和腺苷钴胺1mg的混合液配合温和灸,比较治疗一疗程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PRS疼痛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项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4.19%.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田宁  谢健周  曾顺军 《新中医》2017,49(7):130-132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采用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愈显率观察组91.43%,对照组60.61%,2组临床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水平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该疗法是一种安全快捷、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中西医结合介入疗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为"风寒阻络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符合中医"风寒阻络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我院研制的中药药饼灸。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中药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恢刺法针刺夹脊穴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 月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服药组、针刺与服药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脊痛消胶囊口服治疗和针刺结合脊痛消胶囊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颈功能障碍量表(NDI)和VAS疼痛评分数据,并用SPSS25.0软件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NDI评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的N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灸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用透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3例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均有改善(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灸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卢惠芳 《新中医》2021,53(20):127-13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 组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2 组颈椎疼痛、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75.4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量表(SF-MPQ) 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F-MPQ 各项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F-MPQ各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颈椎活动度指标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上述颈部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ASCS 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ASCS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疼痛、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郑小莉 《新中医》2021,53(24):169-17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4 d 为1 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2 组均治疗2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Cobb 角。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Cobb 角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Cobb 角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 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治疗组(n=50);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服用西比灵5mg,1次/d,同时给于颈部牵引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0例,2组均采用牵引、超短波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症状积分治疗前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40.00%,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2%,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例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接受康复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接受康复治疗后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术后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药物治疗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邱晓岚 《世界中医药》2014,9(8):1083-1085
目的:探讨针灸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6例,2组均给予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改善睡眠,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3.68%、总有效率98.5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15%、88.24%,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病VAS评分差值(4.72±0.53)分大于对照组(3.88±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可促进病情缓解,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颈部肌群的综合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102例)。观察组使用益气养血活血中药(八珍汤加减)加Thera—Band渐进式弹性阻力带的运动康复训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加口服眩晕宁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头颈活动度、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变化情况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6.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痊愈24例,占47.06%,对照组2周内痊愈7例,占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得以改善。组间比较,左右侧屈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均得以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70%,低于对照组的14.71%。结论:益气养血活血的中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良好,在减轻眩晕和颈部胀痛不适症状、改善头颈活动度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等方面均优于牵引疗法;特别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对照粗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例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经比较发现,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对FBSS有显著疗效,疗效随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本组95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5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黛力新;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心率与HAM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焦虑情绪,且无明显不良发应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