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头针配合体针、电针的治疗方法,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定(手运动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手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手功能分级评定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体针、电针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幸存者尿失禁的发病率很高,大约有20%,是判定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尿失禁不但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卒中后康复。目前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方法不多,而针刺治疗作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焦氏头针取穴方法,运用电针治疗急性中风偏瘫病人90例,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刺激血管舒缩区、运动区和平衡区,进行即刻效应的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区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个区,经统计学处理<0.01,提示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相关的取穴方法是有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头针加电针治疗帕金森病3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海东 《四川中医》2004,22(4):88-89
目的:观察头针电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取头针的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以电针强刺激进行治疗。结果:有效率92%。结论:头针加电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尿潴留属排尿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近年来采用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头针疗法是根据西医解剖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的投出作为针刺刺激区来治疗脑记性疾病的一种外训方法。笔者在1990年9月至1995年5月间应用头针为主配合体针同步脉冲刺激,治疗了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并观察了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现报告如下:至一般资过本组31例,均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sl~78岁,平均为61.5岁;病程,6个月以内7例,6个月至1年16例,1年至1年半之间者8例;病种,局灶性脑梗塞19例,多发性或大面积脑梗塞12例,左侧偏瘫者20例,右侧偏瘫者11例,伴有运动性失语…  相似文献   

7.
尿潴留属排尿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近年来采用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但治疗上仍以传统的口服药物为主,长期单一药物治疗可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目前辅助治疗日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其中针灸成为多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首选。笔者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其中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较多,临床疗效明显。现介绍近年来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概况,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耳聋或称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包括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药毒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等。本病病因较多,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电针加头皮针治疗本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89~1994年我们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中的4条穴线治疗中风病1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154例中,男性98例,女性56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其中脑血栓形成105例,脑梗塞10例,脑出血37例,珠网膜下腔出血2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半年,多数在3个月之内。2治疗方法ZI选穴顶额前斜线,顶额后斜线,顶旁一线,顶旁二线。均取健侧。2.2操作方法用1.5或2寸毫针分别在健侧须领前斜线、顶领后斜线的上消、中%、下%各透刺1针,顶旁一线、顶分H线各刺1针,共8针。毫针以30度角进针到帽状健膜下,再…  相似文献   

11.
电针头穴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均有改善(分别P<0.05和P<0.01),但从改善程度上发现头电针配合尼莫地平治疗VD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改善上有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的趋势;在对各亚项进行了评分和分析时,发现治疗组对定向力、计算力的改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记忆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语言能力的改善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头电针配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尤其在改善VD患者定向力和计算力方面头电针发挥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头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加用头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甘露醇,速尿降颅压,止血芳酸止血,针刺组加用头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以及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的测定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的恢复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组血浆粘度,血栓素,内皮素治疗后有  相似文献   

13.
张红星  周利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04-1205
目的观察头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和环核苷酸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 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血流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 (cAMP)和环磷酸鸟苷 (cGMP)的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血流量显著减少,血浆 cAMP含量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给予头针和体针治疗后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血浆 cAMP含量均明显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针治疗能增加脑缺血局部血流量,升高血浆 cAMP含量,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与结论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达94%。治疗后两组对比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流速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观察指标得出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8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针刺组取头针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3,体针取太阳、四白、攒竹、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用甲钴胺注射液0.5 mg、甲硫氨酸4ml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40 ml静脉点滴;针药组采取针刺组和药物组相结合的治法。观察治疗前后睑裂宽度、眼球运动及眼位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2,P0.05),痊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患者,其痊愈率为79.03%,痊愈率最低的为药物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8.24,P0.05),总有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95.16%),最低的为药物组(58.06%);治疗后3组患者的斜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P0.05),治疗后患者斜视度最小的为针药组(7.85±2.13)度,偏斜度最大的为药物组(12.64±2.24)度;治疗后3组患者睑裂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P0.05),其中针药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睑裂最大(8.85±2.13)mm,最小的为药物组(5.64±0.24)mm。结论头针体针并用配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丘脑痛患者5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估1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MPQ)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构成比较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头针联合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皮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含量及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头体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及对脑梗死的防治。方法:收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对Hcy及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血浆Hcy水平在TOAST1型和TOAST2型脑梗死中明显升高。Hcy与传统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头体针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头体针疗法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能够减轻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加味并配合针刺、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综合组),并设单纯中药组32例、单纯西药组31例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血脂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及血脂均有改善,尤以综合组明显:各组疗效比较亦以综合组为佳。结论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8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组则头针与康复训练相隔4 h以上。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14 d两组对比,治疗组上肢肌张力处于0级的病人比例(19.1%)明显少于对照组(38.1%),肌张力≥Ⅰ级的病人比例(80.9%)明显高于对照组(61.9%);治疗第28 d两组对比,治疗组上肢肌张力处于0级的病人比例(38.1%)明显高于对照组(23.8%),肌张力≥Ⅰ级的病人比例(61.9%)明显低于对照组(76.2%)。治疗第14 d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第28 d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早期可显著缩短上肢软瘫期,持续干预则抑制其肌张力进一步增高,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