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暴盲病名的发展沿革及其分化进行了介绍。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抄本眼科》又称为"落气眼"。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眼科教材及专著对暴盲所包含的现代医学眼底疾病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对暴盲病名进行分化,首见于彭清华1989年发表的《中医眼科病名规范化的探讨》,分为视衣脱落暴盲、目衄暴盲、脉络阻滞暴盲、目系炎性暴盲和目系外伤暴盲5种病名;1999年出版的《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眼病》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目衄暴盲、络损暴盲、火郁暴盲、视衣脱落5种;2003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在彭清华对暴盲分类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和视衣脱离4种。  相似文献   

2.
急性视神经炎(AON)是眼科临床常见的急症,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中医病名为暴盲,首见于《证治准绳》,是指双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组眼病[1]。本组于1998—2004年共计在门诊治疗急性视神经炎12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开展、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药物控制,眼底出血性疾病变成了临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截根据笔者多年临床体会,认为在治疗本病.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就现代医学而言,眼底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所致眼底出血较常见.在我们的本科七版《中医眼科学》教材中也重视了辨病和中医辨证的结合,将眼底出血分归于"络损暴盲"、"络阻暴盲"、"视瞻昏渺"等疾病范畴中.  相似文献   

4.
陈冬雪  林颖 《国医论坛》2012,27(2):52-53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0)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中医称本症为“络损暴盲”,归“暴盲”范畴。眼内视衣脉络瘀阻或血溢脉外所引起的眼底脉胳受损是暴盲的症候学特征,属于中医的血瘀之证。  相似文献   

5.
暴盲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年来笔者在暴盲的证治中,采用分型定方,辨病定加减的方法,收效满意,现略谈体会。 暴盲病因病机复杂,古今医籍论述颇多,概而言之,多与气、血、痰、火有关,实证常为气滞、气郁、气逆、血瘀、痰热、血热;虚证多因气虚,阴虚而致眼络阻塞,目系猝病,玄府闭塞,神光郁遏而成暴盲。 1 气血瘀阻 视力骤停,性情急躁,胸胁胀痛,头昏目胀。舌质紫暗,脉弦或涩。多见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经病变和视盘血管炎。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明目。方用  相似文献   

6.
刘书勤 《河北中医》2003,25(7):539-540
凡眼外观端好 ,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 ,甚至失明的内障眼病 ,均属中医学暴盲范畴 ,俗名“落气眼”。西医学中引起暴盲的眼底疾病有多种 ,如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其病因病机虽与多种因素有关 ,但多为情志不舒 ,肝失条达 ,气郁络阻 ,清窍被扰所致。从肝论治暴盲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多由情志不畅 ,气郁不舒 ,以致气血郁结阻滞。根据《内经》“木郁达之”的治则 ,采用郁者舒之 ,结则散之 ,使其条达舒畅。例 1 冯某 ,女。 2 0 0 2 0 70 6就诊。右眼外观端好 ,视力突然下降 2…  相似文献   

7.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眼病,尽可能消除或减轻任何引起NAION的相关因素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减轻病变程度尤为重要。中医认为NAION属于暴盲或视瞻昏渺范畴,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从络病理论论治NAION,并探讨NAION多双眼发病及预后差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入目而为之精。……血之精为络……,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至宋以后,眼科成为独立专科,如明朝的《审视瑶函》即为眼科之专著。中医对眼底的认识似包括视衣、目系、血络等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上属于脑”,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尤其与肾最为密  相似文献   

9.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络阻暴盲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琴 《四川中医》2005,23(7):92-93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络阻暴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络阻暴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10例(110只眼)。均首先用按摩眼球加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急救后,治疗组采用通窍活血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西药维生素类、扩张血管类及营养神经药治疗,3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好转90只眼,无效20只眼,总有效率81·51%;对照组好转83只眼,无效27只眼,总有效率66·3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络阻暴盲,临床观察较西药对照组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络损暴盲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141例住院治疗络损暴盲患者及74例健康者统计数据。结果:除RBC(P>0.05)外,其余MCV、RDW、PLT、PCT、PDW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是络损暴盲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athy,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根据症状将该病称之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现代医学也称之为"消渴目病"。"久病入络"理论属于络病学说的核心观点之一,其由络病理论发展而来,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重要观点。DR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必虚且虚久常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到眼部而为目络,目之络脉众多、纤细幽深,络中血行缓慢,易于瘀滞;消渴病暗耗气血津液,目络空虚,气亏血少推动无力,终至瘀血产生。此外,从现代发病机制而言,DR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状态等有关,以上机制或可直接产生瘀血,或为瘀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医学将DR归属于络病范畴,络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瘀血贯穿DR的始终,是DR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络以通为用"也是叶氏提出的观点之一,已经在诸多学科进行了应用,疗效确切。在治疗本病时,也要严格把握"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针对DR之络虚和瘀血,采用补虚通络的方法,配合虫类药、风性药、散结药和入肝经的药,使亏虚之目络得补、瘀滞之目络得通,以达到了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探讨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与中医络病之间的关系,指出络脉是一氧化碳毒邪传变的主要途径,而DEACMP是毒邪入脏腑阴络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络脉瘀阻是其主要病机,临床上应用中医治疗DEACMP,"通"络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3.
贾英杰教授认为郁怒是乳癌发生的常见诱因,肝气失疏是不可忽视的病机。肝郁气滞,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气滞痰浊胶结于乳房,经络痞涩,发为乳癌;"治乳症,不出一气字……若治乳从一气字着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通",指出疏肝理气之法应贯穿于乳癌治疗的始终,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重视疏肝理气,在组方遣药配伍注意药味、剂量;临证加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肥胖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痰湿阻络”为切入点,根据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结合柴可夫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健脾和络法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辨证分型多属总结个人经验,急需统计学的验证与完善,提供规范和标准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统计,初步确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所采集病例的基本病机以"邪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湿)为主,"正虚"(气、血、阴、阳及肝脾肾)为辅。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得出CSR分六证型:寒湿痹阻,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结论:通过对证候群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拟定CSR中医证候按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为中医药辨证论治CSR提供较为客观的证型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络病学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共有4次大发展:第1次,在《黄帝内经》中首次出现了"络";第2次,张仲景针对络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出现了"络病证治";第3次,在前两次的基础上,清代叶天士阐明了相对较完善的络病体系,并且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千古名论;第4次,近现代医家完善了络病学理论体系,并且不断的扩展络病学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9.
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名、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中医的肺萎、肺痹、络病与西医肺间质纤维化相吻合;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痰、致瘀,痰瘀互结痹阻肺络而发病,并且具有上盛下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袁国强  吴以岭 《新中医》2004,36(9):7-10
从中医奇经和络病理论探析多发性肌炎的诊治思路。指出内源奇经亏损,八脉失养,络气虚滞,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痹阻肌络是基本病机。确立扶元起萎,养荣生肌,健脾益肾为主,驱邪除痹,化瘀通络为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