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学多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脾胃、肝、肾等脏密切相关,其中以脾胃最为重要。文章从中医基础理论与古代文献入手,以气机升降为纽带,深入阐释了脾胃、肺、肝、肾各脏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探讨渍结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洁)、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有关,涉及肺脾肾三脏,其中脾虚失健为发病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电子结肠镜下表现均与疮疡有相似之处,故可以疮疡论治。临床以消、托、补三法论治,同时兼顾重视脾胃、调畅气血,配合外治法治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临床上观察其发病与肺、肝、肾亦有着密切的关联,治疗上从肺肝肾着手论治,能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情志致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增高,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复发或加重,受情志影响非常明显。王新月教授治疗此类UC患者多在分期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由从肝论治入手,调理气血,兼顾脾胃、心、肾,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易反复发作,且难治愈。传统医学在认识病机上多认为脾虚湿盛,治疗上健脾化湿,日久温补脾肾,效果不佳。通过学习黄元御《四圣心源》的圆运动思想(轴轮运动思想),根据"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气易横逆、易下陷"等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提出从肝胆脾胃四脏同治,且以脾胃为主,重视中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治肝时要宜补,不易泻肝;治脾胃时,要分清脾病升降失常,还是脾虚木乘,中气不足。  相似文献   

6.
从升阳举陷法、调肝健脾法、脾肾双补法三方面入手,探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即肝、脾、肾三脏同治同调,以治脾为关键,并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佐证,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胃虚弱、湿浊内盛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治脾和固护脾胃功能在整体治疗中尤为关键。采用中药内服辅以针灸整体调理,以健脾益气为基本,佐以化湿理气、和血、导滞、温阳、补肾、固摄。针灸能取扶正祛邪之功,使脾复健运、水湿得化,大肠气血得行。整体调理能调理机体免疫,防止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迁延不愈或愈后再复发。笔者在临床治疗该病多年,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糜烂、溃疡,出血点以及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外因主要与风、寒、暑、热之邪侵袭有关。因脾胃等脏腑先虚,外感之邪乘虚而入,使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而水浊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出现腹泻、腹痛及粘液血便。内因主要与七情郁结,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使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固涩,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湿邪留注大肠有关。本病为正气先虚,外邪侵袭而发病,主要病位在脾、胃、大肠,与肾、肝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侯平玺教授以健脾补肾为治疗肿瘤的立法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伤,则后天之气不足,亦不能充养先天之气,脾肾亏虚,机体功能失调,则易产生恶性肿瘤;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与转移的特性,其疾病进展过程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无形中损害了人体的消化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体气机圆运动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肝脾助肾水以温升,上济心阴,肺胃助心火以凉降,下温肾阳,中焦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脾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为脑-肠轴失衡。脑-肠轴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为核心,在这个网络中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以及免疫因子所介导的相互作用与调节,保持着该网络在整体水平上构成和维持机体内环境及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由此推测中医学的"气"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有关,气机紊乱的实质即该网络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14.
陈明德 《天津中医药》2010,27(4):346-347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15.
总结朱生樑教授辨治慢性便秘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便秘病位在肠腑,与脾、胃、肺、肾、肝、心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上不唯肠腑,不离肠腑,慎用苦寒泻下之品.  相似文献   

16.
肝胆湿热、横逆犯胃与脾胃虚寒是胃疾常见的两大病因,周老临证贯以疏肝健脾、和胃降浊与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为法则,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功能为关键,最终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脾、胃、肝、肾是人体代谢生理的重要脏腑,脾胃之受纳运化、肝之疏泄、肾之气化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完成体内物质的利用与更新.在饮食、情志、遗传及体质因素影响下,脾胃肝肾系统失调,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从脾胃肝肾论治代谢性疾病,强调在健脾、清胃、疏肝、益肾等基础治法上,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19.
胸痹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因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有赖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主水等功能正常。关于胸痹,许多医家对本病的治疗法则有所偏重。如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辛温通阳、豁痰开结诸法。路老治疗胸痹,不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脏腑相关理论,辨证治疗,求治于本;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脾、肾、肝等不同临床路径治疗胸痹,为治疗胸痹开辟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170例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以中医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专家经验为基础,编制“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一对一统一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证候统计分析。结果这些患者的证候(证型)出现频率较高(10%以上)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证、痰湿蕴肺、肝火证、心阴虚。实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肝、肺,虚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肾、脾胃、肺。结论本研究的常见证候(证型)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能由于在不同的艾滋病证候研究过程中,患者(被调查者群体)和研究者均存在诸多内、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