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能不同,方剂名的译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当前的翻译理论对译文文化因素的要求日益提高。归化和异化翻译作为与语言及文化密切相关的翻译策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们的争论也不曾终止。译者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异化与归化两种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价值,应相辅相成,共同使翻译起到跨越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笔者从中医方剂名称翻译的具体情况出发,阐述归化及异化翻译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这两种翻译策略对中医方剂名称的理解与学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典籍名称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其翻译同样需引起注意.本文梳理了包含谦词的中医药典籍名称,基于规范性、对应性、可读性和民族性4个翻译原则,提出翻译策略:翻译含有异质文化概念的典籍名称时,优先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保留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概念;但若源语的文化价值观有违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时,优先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尽量弱化或去除谦词的贬己色彩.本研究以期规范中医药典籍名称的翻译方法,为中医术语翻译中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利于中医药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方剂名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汇集了我国历史文化之精粹。方剂名称中隐含的各种文化意象的保留与传递意义深远。为便于西方文化群体快速了解中医方剂,现行的翻译策略以突出方剂功效的意译为主,辅以音译和简单直译。然而,以上3种翻译方法虽能满足西方文化群体的部分需求,却磨灭了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作为深入理解方剂的重要渠道,方剂名称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同方剂功效一样,需要译者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进行传达。笔者拟从"深度翻译"出  相似文献   

5.
以目前由权威机构在线发布和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方案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本中的中医证型术语、中药方剂名、中药饮片、现代中药制剂名称等的翻译,发现当前中医英译翻译策略基本以异化法为主,具体方法上以直译和音译为主,术语翻译存在不统一甚至漏译、误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首先,本文分析归纳了含数字的方剂名称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如译名数量极有限、译语混乱不一致、译名冗长不达意、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其次,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特点及对外推广的角度,对比剖析了一些常见含数字方剂名称的英译版本,以此抛砖引玉,旨在探讨既能体现方剂名称的医理内容,又能凸显中医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推进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中医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博大精深中医文化和深厚哲学内涵的翻译。因此在中医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将源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还是采用异化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本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的介绍和对中医术语的分析,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时译法选择的几个原则。认为两种译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药方剂名称英译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规范译名提供借鉴.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报道,收集具体译例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名称翻译中存在同名异译、异名同译、文化上的误译等不规范现象,阻碍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中药方剂名称英译应遵循统一性、准确性和简洁性原则,译者应根据方剂名称的命名方式,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传达原文的信息内涵.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2位著名译者罗希文和李照国翻译的《伤寒论》为例,对比分析2个译本在方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异同,尝试探索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指出中医方剂文化负载词包括方剂名称、中药名称、煎药用水、剂量剂型等,这些中医特有的名词术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语,应由中医文化持有者给出适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邓容  邓曼 《环球中医药》2013,(4):295-297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如今文化翻译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每个穴位的命名都有其文化内涵,但少有译者从此视角讨论穴名的翻译。本文回顾了后殖民翻译研究的理论源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阐明该理论在中国语境的适用性。从后殖民视角剖析了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穴位翻译标准的利与弊,指出穴位英译的处境。针对穴名翻译标准存在的不足,归纳出目前主要存在的其它三种译法,即直译法、意译法,以及音译加释义法,并对这几种策略进行讨论。最后指出穴位名称的英译应注重文化内涵的输出。  相似文献   

11.
就谢教授及其同僚运用西医术语表达中医概念的回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46-1049]关于采用西医名词来英译中医概念,将有助于中医之西传与国际化,笔者的观点与谢教授大有出入,并认为这种翻译方法容易破坏中医概念的完整性及独立性。笔者以风火眼为例,说明此种翻译法的缺陷。并认为对于欲深入了解中医的人,还是直译(仿造)译词较有益,并以丰富例词说明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现象的研究及对中医术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特征的分析, 总结了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的形成原因, 并依据形成原因提出了几个补偿改善方案, 包括音译法、造词法、意译法和具体法。虽然文章肯定了中医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 但由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是不间断的, 因此中医的不可译性不会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魏迫杰编写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为依据,对他倡导的一个汉字对一英文词的逐字直译法进行评论,对他认为用此法仿造中医英文名词能忠实呈现中医原貌的观点提出疑问。魏迫杰的直译法是首先规定中医名词中常用单个汉字的英文对应词,然后在翻译时遇到这些汉字用规定的英文对应词置换,从而产生仿造的中医英文名词。通过这种直译法仿造出的中医英文词汇令人十分费解,其中有很多歪曲了中医的原义。这种逐字直译法的错误根源是混淆了中文的字与词的概念,误认为字就是意义的单位,双音词和多音词的意义不过是两个或多个字义的相加。另一个原则性错误是忽略了单音词的多义性,硬性规定中文单字的英文对应词,并据此仿造出中医英文词汇。本文通过《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的许多实例说明这种译法所造成的种种谬误。  相似文献   

14.
词汇空缺现象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它给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给翻译造成麻烦。作者从中医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就中医术语的翻译提出具体原则:“对等翻译”、“等效翻译”和“音译”。  相似文献   

15.
从时态、语态、语气、复杂句子等方面探析针灸英译句子的基本特点,并从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复合法和借用西医用语等方面分析针灸学汉英翻译方法,给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翻译思路,促进我国针灸学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ocume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ublished in PDF form onlin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20-page document includes several sections describing why the Considerations is necessary, the specificity of texts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who constitutes an ideal translator of Chinese medicine; what types of language exist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specific issu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domestication versus foreignization, technical terminology, period-specific language, style, polysemy, and etymological translation. The final section offers a brief advisory for consumers, and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ction, specific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more rigorous guidelin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urrent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everal of these sections, and includes links to the original document.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文化缺省又普遍存在于中医翻译中,给翻译实践及文化传播造成颇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和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中医文化缺省的特点.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提出音译加注、意译、归化、释义等翻译策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修辞格及五行名词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学英语定语从句的状语化译法。方法:主要结合具体例句分析其语法现象,从而探讨医学英语定语从句翻译的技巧之一——转译法,即译成状语从句,并指出其翻译技巧的指导意义。结果:在英语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判断主句、从句语义上的逻辑关系,翻译时摆脱英语表达形式的束缚,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将定语从句转译成状语从句形式的翻译。结论:定语从句在医学英语中广泛应用,正确理解及翻译定语从句对于学习中医学英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目标受众的认知特点,结合翻译功能、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探讨它们与中医语言的关系和影响,研究中医语言翻译,以有效传递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英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学界较少对刘国辉译本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刘国辉《伤寒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翻译特色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虽然该译本尚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看该译本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如借助西医术语进行归化翻译,使用汉语拼音进行异化翻译,增加副文本进行深度翻译,统一修辞手段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