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掰安瓿而划伤护士手的事件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经常发生,已形成了一种职业性伤害.目前因出自不同厂家的不同剂量,剂型的安瓿规格千差万别,而临床最常用的安瓿规格较为固定,根据这一情况,制作了一种安瓿折断器,临床使用效果非常好,其制作方法及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折安瓿是护士每日重复多次的操作,因折安瓿导致护士手部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从2005年9月开始,我科使用自制的笔筒式安瓿折断器,受到护士的欢迎,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用304型不锈钢板,规格:长8.0 cm、宽4.7 cm、厚0.5 cm,采用氩弧焊技术制成管柱状,两端均为圆形剖面,其直径为1.5 cm。然后将管柱一端垂直距离1.5 cm长度处、按45°角把圆形剖面切割成椭圆形剖面。最后用耐温AB胶将一颗约0.3 cm×0.2 cm的合金钢颗粒黏合固定于椭圆形端顶的内壁即可(见图1)。2使用方法图1笔筒式安瓿折断器示意图①易折安瓿所谓易折安瓿,是指标有易折蓝点… 相似文献
3.
临床操作中折安剖时被玻璃划伤手有时发生,并且锯安剖的砂轮易掉落、丢失。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制作了一种安剖折断砂轮组合,解决了上述问题,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发现护士配药时,手经常被玻璃安瓿划伤,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快速安瓿消毒折断器(已获专利),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因折安瓿而割破手的事件在临床中时有发生,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同时解决砂轮易掉落,丢失问题,作者根据在工作中的体会,自己动手制作了安瓿折断器与砂轮组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孟旻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76
因折安瓿而割破手的事件在临床操作中时有发生 ,已形成了职业伤害。目前因出自不同厂家的不同剂量、剂型的安瓿规格千差万别 ,而各科室最常用的安瓿规格却在一定时期内较为固定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我们制作了一种“自助式”针筒安瓿折断器 ,临床使用效果好 ,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 (1)按不同剂量的安瓿相应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 :1,2ml安瓿 ;5 ,10ml安瓿 ;2 0ml安瓿分别选取 2 ,5 ,10ml注射器。 (2 )利用注射器上的刻度测量安瓿头部锥体斜高。 (3)拔出针栓 ,用剪刀截取针栓 ,截取针栓长度 =针筒长度 -安瓿头部斜高。 (4)… 相似文献
7.
8.
为解决临床上安瓿折断问题 ,自制一种安瓿切割器 ,经过 2年临床应用 ,效果较好。1 制作方法 使用 14mm不锈钢柱 ,经车床切割打磨成一端内径为 9mm、长 2 8mm、一端内径为 14mm、长 34mm的钢管 (内径粗的一端和内径细的一端分别可套入 10ml和 2~ 5ml的安瓿 ) ,在其中外侧焊有一“U”型不锈钢丝手柄 (“U”型钢丝直径3mm ,长 10mm) ,整体外型似“T”状 ,将不同规格安瓿放入相应钢管内 ,边缘恰好卡在安瓿细颈部的压点划痕处 ,双手配合即可整齐掰开。2 使用方法 将安瓿消毒后按安瓿大小规格不同 ,放入相应的钢管内 ,左手拇指与其它 4指握… 相似文献
9.
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其发生原因中玻璃伤占32.4%,居第2位[1],而玻璃伤又多因掰安瓿所致[2].利用茂菲氏滴管制成简易安瓿折断器,经3年的临床应用,有效避免了护士玻璃划伤.现将简易安瓿折断器的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做的最常见的一个操作就是静脉输液,静脉输液在加药液过程中锯断安瓿的时候,容易被安瓿的断缘和断掉的碎片划伤手指,而且,有的碎片和溅出的药液容易溅人眼睛内,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危害,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1.
滴眼液是眼部疾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巩固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点眼药1-2周;而青光眼患者需终身使用眼药治疗以及大量门诊需用眼药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回家自行滴眼药;因患者及家属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常常发生眼药滴不进眼内、瓶口接触患眼睫毛既浪费了药液,又因污染眼液,导致眼部的感染。为此笔者改良了国外的滴眼液装置,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配药是护士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在配置药品过程中,锯掰玻璃安瓿是每天进行频率最高的一项操作,也最容易造成手割伤。经统计我科护理人员在锯掰玻璃安瓿配置药液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手割伤。笔者制作简易掰瓿器,经临床试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医疗器械厂出厂的手术床无支手板套,为了临床需要,根据手术病人的特点及术中治疗和观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手术病人支手板套,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小儿烧伤是烧伤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烧伤,约占烧伤病例的34%,因其体积小单位体表面积大,又因其对治疗不合作,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尤其小儿卧床体位对治疗影响更甚。临床上无合适的小儿翻身床,用普通病床定时翻身,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我科根据患儿的特殊情况制作了两种小儿人字床,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