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 4 8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声像改变。结果 发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 38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1例 ,冠状动脉瘤形成 4例 ,巨大左冠状动脉瘤 1例 ,2例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 ,对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及预防心血管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纳入的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同时选取60例健康婴幼儿为正常组,对两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主干内径〉2.5 mm中的45例于1~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见左冠状动脉主干最宽2.5 mm,最窄1.7 mm,平均2.0 mm;右冠状动脉主干最宽2.3 mm,最窄1.8 mm,平均1.9 mm。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川崎病,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约有20~30%的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扩张。我院近来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6例川崎病人的左右冠状动脉进行了观察,发现有5例病人的左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一例左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对患者无损伤,可反复多次探查,可作为观察川崎病有无冠状动脉受累扩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川崎病所致的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测量各支冠状动脉内径及显示长度 ,观察冠状动脉内膜及腔内透声情况。冠状动脉扩张内径为 4~ 8mm ,或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CA/AO) >0 .3为冠状动脉瘤 ;巨大冠状动脉瘤内径 >8mm ,或CA/AO >0 .6。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 6 3例 ,其中冠状动脉瘤 16例 ,巨大冠状动脉瘤 6例。累及左侧冠状动脉 33例 ,右侧冠状动脉 9例 ,双侧冠状动脉 2 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及随访具有安全、简便、可靠、迅速、定位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冠状动脉的变化。结果50例川崎病患儿中17例有冠状动脉扩张,其中冠状动脉扩张≤mm的12例,〉4mm的5例;2例合并管壁增厚,3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5例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另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中有3例单纯二尖瓣轻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院48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声像改变。结果 发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38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1例,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巨大左冠状动脉瘤1例,2例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及预防心血管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分析 5 0例川崎病患儿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于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川崎病患儿 72例 ,资料完整并符合 1 994年日本 MCLS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者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 7个月~ 7岁 6月。所有患儿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冠状动脉损伤 1 3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冠状动脉瘤 5例 ,均排外了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1 .2 方法  5 0例患儿入院诊断明确后静脉取血2 ml检测血浆 D二聚体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及其心功能变化. 方法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102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用Cuben法检测患儿左室收缩功能;用经二尖瓣多普勒血流图检测患儿左室舒张功能. 结果 102例患儿中,检出41例有冠状动脉病变,其中急性或亚急性期单纯冠状动脉扩张5例.川崎病患儿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川崎病有较高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尤其是在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06-03~2006-11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1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TXB2的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XB2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增高(P<0.05);恢复期TXB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TXB2的浓度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P<0.05);恢复期CAL和NCAL组比较TXB2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TXB2水平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单纯性冠状动脉痉挛,占同期造影病例的5%。全组于首次造影发现有“狭窄”性改变后,6例给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3mg后5min、2例分别给含服硝酸甘油0.6mg及硝苯吡啶10mg后10min进行复查;余2例于口服硝苯吡啶7个月后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原有的“狭窄”改变均消失。管腔直径在用药前为0~3.0mm,用药后增大至3.4~5.6mm,痉挛的严重度为42~100%。痉挛血管形态呈条索状及缩窄状者各4例,鼠尾状及中断状者各1例。最后,作者对痉挛的造影观察法、诊断标准及其形态表现等加以讨论;并认为痉挛并不少见,故对首次造影示有“狭窄”表现者,均应于给扩冠药后作造影复查对比,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早期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其中18例第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冠状动脉内径〉2.5 mm者,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追踪观察,并对相同年龄组正常婴幼儿的冠状动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婴幼儿如有原因不明持续高热,部分有口腔黏膜改变应常规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如冠状动脉内径〉2.5 mm时,应高度考虑川崎病可能.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随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最具价值手段,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维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瘘2例。此2例临床初诊为乏氏窦瘤破裂、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其中1例经心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为有冠状动脉瘘。右冠状动脉瘘的二维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为:(1)石冠状动脉瘘异常粗大(直径1.2~1.5cm);(2)石房室沟有环样结构;(3)在右冠状动脉瘘管内及其入口处可测到连续性湍流。  相似文献   

13.
郭亚莉  潘梅 《中原医刊》2006,33(9):85-8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所导致的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方法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15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超声检测。结果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以冠状动脉扩张为主,治疗后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有缩小趋势。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作用,为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唐敏 《安徽医学》2004,25(4):303-304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分别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 ,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治疗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结果 本组病例经两种方法治疗均获痊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仅 2例见有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在川崎病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疗效肯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无发生冠状动脉瘤的危险 ,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监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的价值.方法对6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49例,以内径>3mm为冠脉扩张,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D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川崎病患儿2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9例)、恢复期(3例)3组;又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18例)、非冠状动脉扩张(9例)2组,正常儿童(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及超声检查,阳性患儿大部分在6个月或冠状动脉扩张消失后复查,并与临床转归相比对.结果 对照组均为阴性,15例患儿心肌显像阳性,急性期9例,亚急性期5例,恢复期1例;扩张组12例阳性(66.7%),非扩张组3例阳性(33.3%).复查结果:15例患儿中13例获得随访,其中7例恢复正常,5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 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观地显示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川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疑似川崎病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常规观察心脏大小、功能、瓣膜情况外,重点观察双侧冠状动脉情况,给予确诊,并定期复查。结果:47例疑似患儿中有39例有冠状动脉改变可以确诊,另有9例检查无冠状动脉改变并经复查仍无变化后可减少或停止用药。结论: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性,可动态地检测冠状动脉,而且其对患儿冠状动脉的准确测量又可对于临床诊治起重要的指导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5例川崎病(MCLS)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CHO)检出冠状动脉病变25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CAD)19例,冠状动脉瘤(CAA)6例。全部病例随访12~120月(平均54月)。结果:CAD在病后3~12个月全部消失;CAA在24个月后消失2例,持续存在4例。并就本病的预后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国儿童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早期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壁全层炎性病变[1 ,2 ]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该期冠状动脉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 ,伴有管腔轻度增宽。现将 1 2例川崎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之间 ,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 1 2例 ,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8个月至 6岁 ,其中 2岁以内 1 0例 ,4岁 1例 ,6岁 1例 ,平均 2 5岁。1 2 方法 使用美国ATLHDI30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宽频探头P4~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崎病后冠 状动脉病变及转归,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判断和长期随访中的作用。方法:1979-1997年因川畸病在治疗和随访中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的87例,最长随访时间为16年6月。随访时给予阿斯匹林或阿斯匹林加华法令口服。每个病人每隔1-3年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直至正常。总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167次,每次造影前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造影发现48/87(55%)病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在随访过程中消失,6/87(7%)病儿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明显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而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狭窄或血栓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逐渐增高,冠状动脉瘤的比例逐渐降低。造影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照研究发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瘤的发现率为76%,狭窄或血栓性病变的发现率为18%,不能发现远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血栓性病变。结论:长期随访发现55%病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恢复正常,7%的病儿可发展成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病儿均需长期随访,当出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时需及时处理。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替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川崎病后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