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 ℃。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 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复方颠倒凝胶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方法]采用卡波姆-940制成凝胶基质,以凝胶的胶凝温度和凝胶粘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和制备复方颠倒凝胶;对其外观、酸碱度及流变学进行评价,并以p H值为7.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为释放介质,采用膜透析法考察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处方优化结果为凝胶基质占处方总量的25%,凝胶处方的胶凝温度为33℃。复方颠倒凝胶外观为金黄色透明半固体状,p H值为7,黏度为7533 m Pa/s;复方颠倒凝胶在12 h内释放率达到90.38%,符合Ritger-Peppas方程,表明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结论]复方颠倒凝胶制备工艺稳定,其外观、酸碱度、流变学和体外释放性能等理化性质均符合体外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温度敏感型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乌头碱温敏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恒温摇床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5.80)为释放介质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乌头碱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6.1℃。96 h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9.45%。结论本实验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乌头碱温敏凝胶缓释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考察凝胶材料用量、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药物量、反复冷冻-解冻次数等因素对复合凝胶释药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凝胶材料用量、载药量和冷冻-解冻次数增加,复合凝胶的释药速度减慢;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为2∶1时,药物释放最慢。结论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对盐酸小檗碱具有缓释效果,可通过处方工艺因素调节其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5.
赵秀峰  武洪林  于晶 《医学综述》2009,15(15):2352-2355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凝胶微球实现结肠定位治疗的目的。方法选择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选择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为衣膜材料,采用流化床技术包衣,以微球圆整度、包封率、释放度为质量指标,对球芯滴制工艺和处方进行了单因素考察,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优处方。结果凝胶微球体外4h药物累积释放率<15%,12h>85%。结论按最优化处方工艺制得的5-氟尿嘧啶微球符合结肠定位制剂要求,且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黄体酮为模型药物,泊洛沙姆407为温敏凝胶材料,制备温敏型黄体酮原位凝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保湿材料和生物黏附材料,考察处方因素对温敏凝胶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自制体外释放装置,研究甘油、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液体石蜡、泊洛沙姆407用量和药物粒径等处方因素对温敏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以零级、一级和Higuchi方程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实验表明,甘油的保湿效果最佳,聚卡波非的生物黏附能力最强。确定最优处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黄体酮4.0%,泊洛沙姆407 20%,甘油5.0%,液体石蜡5.0%,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0%,聚卡波非0.2%,山梨酸0.08%,分散介质为0.1 mol/L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pH 4.0),其胶凝温度为33.8 ℃。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药物粒径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大,而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液体石蜡、甘油和泊洛沙姆407用量对药物释放无明显影响。与普通黄体酮凝胶相比,温敏凝胶中药物释放更快,且黄体酮在温敏原位凝胶中的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眼用温敏型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原位凝胶(Ber-BSA-NPs-Gel),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F127)和泊洛沙姆188(F6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去溶剂化法制备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Ber-BSA-NPs),冷溶法制备Ber-BSA-NPs-Gel;使用NDJ—1型黏度计测定凝胶黏度;以模拟泪液为释放介质、UV法考察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经过处方优化,确定原位凝胶基质的处方为26% F127和4% F68,优化处方在30.9 ℃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经泪液稀释后在34.2 ℃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er-BSA-NPs-Gel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结论 制备得到的眼用温敏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眼用温敏型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原位凝胶(Ber-BSA-NPs-Gel),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F127)和泊洛沙姆188(F6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去溶剂化法制备小檗碱白蛋白纳米粒(Ber-BSA-NPs),冷溶法制备Ber-BSA-NPs-Gel;使用NDJ—1型黏度计测定凝胶黏度;以模拟泪液为释放介质、UV法考察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经过处方优化,确定原位凝胶基质的处方为26% F127和4% F68,优化处方在30.9 ℃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经泪液稀释后在34.2 ℃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er-BSA-NPs-Gel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结论 制备得到的眼用温敏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优化布地奈德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剂处方。采用冷法配制凝胶溶液,反转试管法测定胶凝温度,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以及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的用量进行优化,并考察在大鼠体内的胶凝情况,以Franz扩散池法考察释放性能。确定的最优处方为布地奈德0.002%,HPMC 0.93%,P188 2.00%,P407 18.31%。优化确定了布地奈德直肠用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剂处方,其能够在直肠广泛与黏附,并长时间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以壳聚糖/甘油磷酸盐(glycerophosphate,GP)为基质的温敏原位凝胶作为脂溶性药物吲哒帕胺(indapamide,IPM)的载体,并通过其体外理化性质的评价优化处方。方法通过潜溶-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技术(CoSol-Sur技术)制备吲哒帕胺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对原位凝胶胶凝时间、胶凝形态和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对IPM壳聚糖/GP系统胶凝时间与胶凝形态,以及黏度测定结果表明,潜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均能对体系相转变行为形成干扰效应,其中DMAC强于Glycerolformal、Pharmasolve;Tween 80、Solutol HS15强于TPGS、Cremphor ELP。结论通过Cosol-Sur技术成功制备吲达帕胺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蛇床子酸缓冲温敏型凝胶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缓冲能力为指标,筛选酸缓冲体系,以蛇床子为模型药物,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采用冷溶法制备温敏凝胶,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胶凝温度为指标优化处方,并对优化后处方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5.0%蛇床子提取物、0.2%尼泊金乙酯、10.0%PEG400、16.4%泊洛沙姆407、5.2%泊洛沙姆188、5.6%乳酸-乳酸钠缓冲体系、57.6%纯化水;优化后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5.1±0.1)℃,pH值为(4.21±0.03),胶凝时间为(2.4±0.4)s,铺展性良好,黏度适宜,具有缓释作用。[结论]制得的中药蛇床子凝胶具有温敏、缓释及酸缓冲特性,符合老年性阴道炎局部用药的生理结构特点及用药需求,为老年性阴道炎外用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亲水凝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骨架型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地尔硫卓为水溶性模型药物,HPMC 为亲水凝胶材料,分别制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片和具有调控层的双层骨架片,考察HPMC作为凝胶骨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水溶性药物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改变HPMC的黏度,调节其用量由20%至40%可以减慢药物释放,但具有一定的限度;联合应用5%~2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 CMC-Na)为骨架材料可以显著减慢药物体外前期的释放,达到24 h持续释放;当以HPMC 和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 EC)为调控层辅料制备双层骨架片时,增加调控层的重量(为含药层的10%~40%)及调控层中HPMC 的比例,能减慢药物释放,尤其减少了前期突释现象。结论:HPMC 的黏度、用量及与骨架材料的联合应用等对药物的释放影响较大;在缓释片的基础上加上一层不含药物的调控层制备双层骨架片,可以有效控制缓释药物前期释放过快,改变药物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亲水凝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骨架型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地尔硫卓为水溶性模型药物,HPMC为亲水凝胶材料,分别制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片和具有调控层的双层骨架片,考察HPMC作为凝胶骨架材料和调控层材料对水溶性药物缓释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改变HPMC的黏度,调节其用量由20%至40%可以减慢药物释放,但具有一定的限度;联合应用5%~2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为骨架材料可以显著减慢药物体外前期的释放,达到24 h持续释放;当以HPMC和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EC)为调控层辅料制备双层骨架片时,增加调控层的重量(为含药层的10%~40%)及调控层中HPMC的比例,能减慢药物释放,尤其减少了前期突释现象。结论:HPMC的黏度、用量及与骨架材料的联合应用等对药物的释放影响较大;在缓释片的基础上加上一层不含药物的调控层制备双层骨架片,可以有效控制缓释药物前期释放过快,改变药物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确定5-氟尿嘧啶最大吸收波长,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直接释药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同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药量在6~14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9%,RSD为0.9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方便、准确,适合于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直肠应用前景的温度敏感性水凝胶(液体栓)。【方法】以黄芩苷(Baicalin,BC)为模型药物,以泊洛沙姆407(PoloxamerF127,P407)为主要凝胶基质,以冷法制备温敏凝胶,以相转变温度为主的多因素为指标,筛选出含药液体栓的最佳处方。进而借助透析袋-浆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最佳处方为P407-RA-PEG400(18::05:1.0)。该处方,制成的胶凝温度约为35℃,7h内体外释药百分率达92%,含药温敏凝胶相比原料药不论在释药的速度和程度上均有显著优势,说明该剂型更能发挥黄芩苷的速释作用。【结论】制备出了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稳定的载药温敏凝胶,以期为难溶性药物以及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做一点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纳米粒温敏凝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 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眼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纳米粒,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温敏基质,以人工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二因素五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温敏凝胶处方,释放度检测法考察该处方的体外释药性。 结果 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60.7±5.1)nm,包封率为(62.5±1.8)%,载药量为(10.43±0.30)%; 最佳温敏凝胶基质组成为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22%:6%),胶凝温度为(32.3±0.2)℃,载药纳米粒温敏凝胶24 h释放总量达71.9%。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纳米粒温敏凝胶结合纳米粒和原位凝胶的优点,具有理想的胶凝温度和缓释效果,有望成为眼部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以及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卡波姆9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凝胶基质,以黏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磁力搅拌法制备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并采用半透膜透析法,研究药物累积释放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探讨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选用0.5%卡波姆与0.5%HPMC作为基质制得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该制剂体外释放行为接近一级方程模型(r=0.9978)。结论:成功制得鸦胆子油鼻用p H敏感型原位凝胶,且其按照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胡芦巴胶对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微丸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考察亲水凝胶材料种类和用量以及药物溶解性能对微丸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结果微丸的缓释性能随着处方中胡芦巴胶比例以及药物水溶性降低而得到改善,但胡芦巴胶的缓释效果稍逊于瓜尔胶、魔芋胶和羟丙胶纤维素。结论胡芦巴胶作为一种天然亲水凝胶材料,其缓控释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胰岛素(IL)的眼部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为进一步体内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温敏性凝胶基质泊洛沙姆407和188制备IL-ISG,并测定其在模拟泪液稀释前和稀释后的胶凝温度,通过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特性.结果 IL-ISG在模拟泪液稀释前和稀释后的胶凝温度分别为(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魔芋胶骨架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评价魔芋胶作为新型载体材料用于缓释骨架片制备的可行性。方法: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和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魔芋胶骨架片,考察魔芋胶粒度和用量,魔芋胶与卡波姆比例,填充剂种类,主药粒度,压片工艺,压片压力等对其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魔芋胶骨架片可缓慢释放药物;随魔芋胶粒度降低,骨架材料用量或压片压力增加,药物释放减慢;与魔芋胶与卡波姆比例为5∶1和1∶5相比,两者比例为1∶1时,药物释放最慢;与微晶纤维素和乳糖相比,Eudragit L 100作为填充剂,可明显延缓药物释放;压片工艺和主药粒径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魔芋胶可作为一种新型载体材料用于缓释骨架片的制备;骨架材料用量,不同骨架材料比例,魔芋胶粒径,填充剂种类和压片压力是影响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