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康复组.针推组给予规范化的电针与推拿治疗,即电针尺泽、曲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等主穴并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操作;康复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PNF挤压稳定手法等康复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面谱量化评级(AFS)和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次要疗效指标为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RS)和治疗后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结果:针推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AF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及mRS评定均较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P<0.01).尽管治疗后针推组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与康复组治疗相当[3.55%(5/141)vs 8.45%(12/142),1.42%(2/141)vs 5.63%(8/142),均P>0.05],但数据提示针推组有优于康复组趋势.结论: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操作规范,治疗中风后肩痛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康复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曹秦宁  乔鸿飞 《陕西中医》2012,(11):1530-153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营养神经治疗,针刺组针刺拮抗肌,康复组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联合组同时采用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治疗方法,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积分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分组治疗3月,联合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分均明显优于针刺组及康复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针刺结合康复组21例,康复组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体针取百会、哑门、曲池、环跳、三阴交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头针取智三针、脑三针、运动区、平衡区等穴,不提插捻转,留针1 h。均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和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与针刺结合康复组显效、无效和有效率分别为12(63.16%),18(85.71%);7(36.84%),3(14.29%);63.16%和85.7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单纯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及康复疗法3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康复训练组(n=38)、针刺组(n=30)与推拿组(n=32),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训练组予以康复训练疗法,针刺组予以针刺疗法,推拿组予以推拿疗法,疗程为4周,采用Ashworth痉挛(MAS)量表、Barthel指数(BI)及卒中痉挛性偏瘫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PRO)量表评估患者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推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3%,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65. 79%)及针刺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与针刺组上下肢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明显高于推拿组(P 0. 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与推拿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P 0. 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与针刺组卒中痉挛性偏瘫PR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明显高于推拿组(P 0. 05)。结论:在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上,针刺疗法与康复训练疗效相当,而推拿疗法疗效优于前两者;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康复训练与推拿疗法疗效相当,且均优于针刺; 3种治疗方案中,推拿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靳三针刺法与综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到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混合组,针刺组31例采用单纯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案,康复组29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混合组38例采用靳三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对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调节血脂水平,并给予阿斯匹林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常规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痉挛缓解状况。结果:在神经功能方面,混合组的疗效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1),在综合康复能力评分(FCA)上,混合组要好于其余两组(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混合组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用这两种方案,尤其是在缓解痉挛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可以作为治疗的一种参考样式。  相似文献   

7.
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帅  苏李  吕海波  刘建桥 《中国针灸》2013,33(5):399-402
目的:评价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处于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44例)与康复组(42例).针刺康复组采用关键点针刺法选取头面、胸腹、肩背、手、足、踝等部位的穴位,如攒竹、膻中、肩(髑)、养老等,并配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康复组单纯采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抗痉挛疗效.结果:针刺康复组抗痉挛总有效率为90.9%(40/44),优于康复组的73.8%(32/42,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均可改善Fugl-Meyer评分及FIM评分(均P<0.05),针刺康复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且在第1个疗程治疗后对FIM评分的改善针刺康复组即显示出优势,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期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社区中风患者分为常规理疗组(对照组)、中医康复组和康复训练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理疗、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评分。结果 3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中医康复组和康复训练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而中医康复组和康复训练组之间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有与康复训练相当的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皮针刺治疗对脑瘫患儿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存在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脑瘫或合并癫痫患儿随机分为针康组(99例)和常规康复组(85例)。研究期间两组患儿均维持原抗癫痫用药方案,常规康复组予常规运动训练、推拿等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5次为一疗程,休息20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针康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头皮针刺治疗,以神庭、本神、四神针为主穴,配穴取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颞三针等,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5d后进行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情况。结果:治疗后针康组好转27例,无变化47例,加重25例;常规康复组好转11例,无变化46例,加重2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瘫合并癫痫患儿,针康组好转8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常规康复组无变化4例、加重7例,针康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脑瘫合并癫痫样放电患儿,针康组好转19例、无变化43例、加重21例,常规康复组好转11例、无变化42例、加重2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并不会增加脑瘫合并癫痫或癫痫样放电患儿癫痫发作或脑电图异常加重风险,并且对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患儿,头皮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针刺推拿综合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针刺组、推拿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建立多维评价指标,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3组一般资料基线一致,组间可比;3组临床疗效,针推组痊愈显效率68.3%、总有效率88.3%,针刺组51.7%、75.0%,推拿组50.0%、76.7%,针推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的疗效,P<0.05;治疗后3组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均P<0.01,针推组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变化无差异,P>0.05;3组治疗起效时间,针推组短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疗效肯定,使用安全;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较之单纯采用针刺或推拿疗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标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靳三针加康复组40例、靳三针组40例和康复组40例。治疗方法:(1)弛缓瘫:靳三针组:取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为主穴。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依据《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2)痉挛瘫:靳三针组: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为主穴。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案依据《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疗程均为28天。结果:3组上、下肢体功能活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14天3组之间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在下肢则优于单纯康复和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针刺与康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6,(6):728-730
目的:评价采用武连仲教授针刺"三廉泉"为主的经验方对急性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其中,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实施;针刺组则运用武连仲治疗吞咽障碍的"三廉泉"为主的经验方,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采用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0%,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3组总有效率比较。结论:武连仲教授针刺"三廉泉"为主的经验方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明显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及康复组,每组30例。针刺康复组采用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取穴一致的单纯针刺治疗;康复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相同康复方式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针刺康复组MAS、CSI、FMA、BI各评分均较针刺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和康复组之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76.7%(23/30)和73.3%(22/30),针刺康复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在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康复训练组和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中药、康复训练组采用快速针刺法结合中药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人中、百会、天府、尺泽、委中、三阴交,施以快速针法。结果针刺结合中药、康复训练组有效率为86.6%(52/60),优于康复组的66.6%(40/60)(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恢复期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娟 《中医药研究》2012,(6):697-69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针刺纽、康复组,各35例。针刺结合康复组采取针刺与康复治疗相结合,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ST疗法,通过各疗法评定标准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针刺组、康复组的77.1%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Fugl-Meyer)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针刺结合康复组40例,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7(42.5%)、18(45.0%)、5(12.5%),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0(25.0%)、17(42.5%)、13(32.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发病在2周~3个月内的偏瘫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靳三针结合康复组和康复组各40例。治疗方法:(1)弛缓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2)痉挛瘫:靳三针加康复组: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为主穴,配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组:只用康复训练方案。疗程均为28天。结果两组上、下肢体功能活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14天两组之间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下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早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靳三针具有更好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用Fugl-Meyer法评定三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及针康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针康组Fugl-Meyer值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针康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康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比单纯药物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8例)和康复组(35例)。针刺康复组给予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康复组给予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方案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智能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②在改善程度上,治疗2个月后针刺康复组的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11±4.08)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为(75.45±13.95)分,较康复组[(17.05±3.84)分、(66.06±12.75)分]改善更显著(均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针刺康复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的继续改善程度较康复组亦显著(P0.01,P0.05)。结论:以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西医康复方案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骨缝针刺(颅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颅针配合康复训练)、康复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每日治疗1次。治疗1个疗程(4星期)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改变。结果针康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颅针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较佳治疗方案,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