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1年10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317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涉及13条经脉的101个穴位、194个组方,其中只有三阴交、关元、中极等11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0%,以1~4个穴位为组方 的文献占71.29%.结论: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囹圄,但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统计近百年的相关临床文献来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尿路结石的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11年到2011年11月已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文献,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及组方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41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尿路结石涉及8条经脉的27个穴位、41个处方,其中只有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膀胱俞等6个穴位使用频次超过10%,以1-4个穴位为组方的文献占81.82%,膀胱经、肾经和任脉居穴位经脉归属的前三位.结论:针灸治疗尿路结石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囹圄,但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分析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使用万方数据库检索1982-2013年2月针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穴位的使用频次及归经情况等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涉及穴位80个、组方57个,其中只有听会、听宫等8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5%,组方以4~6个穴位的文献占50.82%。结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组方虽然繁多,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现代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取穴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查阅近2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临床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共纳入179篇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涉及76个穴位,合970频次。结论:原发性痛经的基本取穴规律:重视足经和阴经的应用,尤其是足三阴经的应用。从经络角度而言,以任脉和足三阴经为主;具体从腧穴的角度而言,以三阴交、关元、气海、地机、足三里、中极、太冲为主,同时依据经络诊察的结果配伍使用相应腧穴。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2年4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以及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5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涉及12条经脉的52个穴位、46个组方,其中只有足三里、天枢、大肠俞等12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5%.以4个及少于4个穴位为组方的文献占50.00%.结论:虽然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囹圄,但是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2年3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以及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0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14条经脉的104个穴位、70个组方,其中只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12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5%,以1~2个和4个穴位为组方的文献占51.85%.结论:虽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的樊篱,但是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侯云霞  陈少宗 《河南中医》2013,33(2):300-302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1月-2011年11月.对这些文献的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及归经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53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涉及12条经脉的73个穴位、91个处方,其中只有足三里、中脘、胃俞等13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了10%,以1~5个穴位为处方的文献占81.05%.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在取穴组方方面较为繁纷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析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1年11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15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涉及了14条经脉和包括经外奇穴在内的134个穴位、107个处方,所取穴位经脉归属前三位的依次为膀胱经、督脉、和肾经;以6个主穴组方的文献相对较多。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取穴与组方较为繁乱复杂,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腧穴使用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现代文献研究。对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取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穴位及经络的使用频次。结果:70篇文献涉及腧穴131个,三阳经腧穴占36.18%,三阴经腧穴占23.43%。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神庭、合谷。使用频率较高的经脉依次为督脉、任脉、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等。结论:现代针灸治疗中风认知功能障碍取穴注重循经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部及颈项部,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三阳经腧穴多于三阴经腧穴,常规取穴多于特殊取穴。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处方决策与经验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经验统计分析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处方决策提供参考。在纳入的318篇文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涉及13条经脉的123个穴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40%的穴位只有6个。可见目前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的取穴组方方面较为混乱,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 data)、PubMed自建库时至2018年12月31日有关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经过筛选,提取数据,并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08篇文献,涉及处方108条、腧穴39个,选穴总频次为582次。肩髃、肩贞、肩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涉及频率最高的经络为手三阳经,占总频率的76.1%。其中近部取穴频率为79.6%,远部取穴频率为21.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相关性最高的是肩髃-肩贞,支持度为95.37%,置信度为90.29%。聚类分析发现5个有效类群,突出的肩贞-肩前-肩髃穴位群集,与关联规则分析及其他结果高度契合。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应重视对手三阳经腧穴的运用,尤其是重视对近部腧穴的运用,配合辨证循经远部取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取穴现状、取穴规律。方法:对近百年来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725篇文献中,针刺治疗颈椎病涉及14条经脉的213个穴位,其中185个穴位在出现的总穴位中不足5%,超过10%的穴位只有14个。最常用的穴位是膀胱经穴位、经外奇穴、胆经穴位。结论:目前针刺治疗颈椎病在取穴组方方面较为繁纷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穴位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刺激方法及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20年来穴位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刺激方法及取穴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干预方法以单纯使用灸法最多,占到所纳入文献的31.30%,其次为针灸并用。无论是针法灸法,还是穴位注射等其他方法,最常用的穴位均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和关元等,涉及的主要经脉有胃经、任脉和膀胱经。在运用针法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组方中,双穴配伍时以足三里、天枢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为74.24%;三穴配伍时以上巨虚、天枢和足三里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为37.88%。在运用其他穴位刺激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组方中,当运用双穴配伍时,支持度最高的为上巨虚配大肠俞或上巨虚配足三里,为34.67%;当运用三穴配伍时,支持度最高的则是大肠俞、天枢和足三里组合,为33.33%。结论:传统的针法灸法仍然是主要的干预方法;不同的穴位刺激方法所取用的主要穴位基本一致,所采用的组方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符合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由相关穴位与肠道的神经支配在脊髓水平的重叠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近20年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纳入文献的统计归纳,总结临床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规律,为临床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相关方法,统计并描述纳入文献的常用穴位、经络及施术方法。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328篇,涉及46个主穴、1726频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俞、迎香、大椎、印堂、合谷、足三里。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膀胱经、大肠经。结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所选穴位主要集中在肺俞、迎香、大椎、印堂、合谷、足三里;经络以膀胱经、大肠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溃疡针灸治疗的取穴规律。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中文检索数据库2003~2017年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文献,收集整理具有治疗效果的针灸处方,利用Excel表通过频率、频次分析其取穴特点、分部取穴及手法补泻。结果:本研究统计51篇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文献,共72个处方、79个穴位、375个频次,其中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使用频次较高;口腔溃疡针灸治疗时腧穴选用频率最高的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目前,文献报道的针灸治疗口腔溃疡取穴处方体现了"从心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上下结合"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76—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个期刊文献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78篇文献,提取209条穴位处方进行分析,出现频数前5位的穴位依次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及中渚;常用穴位组合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翳风、听会""听会、听宫""翳风、听宫";衍生出22个新的核心穴位组合及11个新穴位处方。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以耳部周围穴位为主,头面部的取穴以交会穴居多,并配合经络远端取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取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年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近50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黄褐斑的主要穴位有15个,分布于八条经脉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穴的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为基本主方;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与全身取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建立Excel表格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7个,使用频次为1171次;所用腧穴归属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为主,其累积使用频率高达56.11%;其中夹脊穴的频率为12.69%;风池穴频率为8.26%;外关穴频率为7.75%,曲池穴频率为7.35%,合谷穴频率为7.05%,五穴累积频率达63.95%。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以及夹脊、风池、外关、曲池、合谷五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按文献检索策略,经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DOMS文献,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探索分析。结果:针灸治疗DOMS主要选用膀胱经、脾经以及阿是穴;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结论:针灸治疗DOMS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选用膀胱经、脾经,常使用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等穴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痛经""经行腹痛""针刺""针灸"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痛经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114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和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三阴交-太冲,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痛经可以使用三阴交-太冲-关元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足三里、次髎、中极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