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静 《现代养生》2016,(4):279-280
目的:研究识别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实施之前的识别率与实施后的识别率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心内科护理人员心电图错误识别率由10.67%降至4.67%,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产后出血护理为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产后出血护理管理,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产后出血早期识别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产后出血早期识别率较开展前由64.0%提高至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产后出血早期识别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性和产科护士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 2015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 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抽取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前、1年后各300个手术器械包进行调查, 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手术器械管理效果, 并抽取活动开展前后各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为14.67%, 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的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前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87.33%、89.67%, 均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的98.33%、99.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 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也可能有一定效果, 故值得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科,但是儿科护士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还欠全面和专业,本研究探讨品管圈管理对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7-12-01-2018-04-30本院实施品管圈管理的400例患儿及家属为品管圈组,选择2017-08-01-10-30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400例患儿及家属作为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由46.31%提高到7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9,P<0.001。品管圈组家属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3.75%,χ~2=95.096,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皮下出血的概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组,收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进行质量改进后,切实降低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从改善前的27.94%降至17.64%,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皮下出血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成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在提高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士盲插鼻肠管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ICU护士盲插鼻肠管成功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盲插鼻肠管操作中存在缺陷以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盲插鼻肠管成功率高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由54.24%提升到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ICU护士盲插鼻肠管成功率,而且提高了员工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引入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通过活动,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6.14%提高到活动后的89.87%。通过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品管圈对提高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效果观察。方法于2018年1-6月采用品管圈对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改进,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主题,列出活动计划表,并逐步实施,对活动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影响因素,绘制柏拉图表,并设定目标,进行要因分析、因果分析,并拟定对策,通过PDCA实施具体对策,之后进行改善后数据的采集并分析,同样绘制改善后柏拉图,并分析目标是否达到。结果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中,主要为清洗时器械没有拆卸到最小单位、多沟槽、多纹路、多孔洞器械刷洗不彻底、未设专岗等。活动实施前,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86.04%;在活动实施后,清洗合格率为97.41%。结果显示,实施前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降低器械返洗率,保证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目标管理及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及方法,即确定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全员参与,组织培训,制定并落实计划,加强过程监管及目标考核,对全院7个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监测。比较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前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士集束化护理措施依从率、半卧位依从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口腔护理依从率。结果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29‰(例/千机械通气日),显著低于基线值12‰(P0.01)。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士集束化护理措施依从率从活动前的78.1%上升到活动后的96.3%;半卧位依从率从活动前的87.7%上升到活动后的97.8%;手卫生依从率从活动前的67.0%上升到活动后的89.4%;手卫生正确率从活动前的78.3%上升到活动后的89.7%;口腔护理依从率从活动前的91.4%上升到活动后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20,(2):215-218
目的探究品管圈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为主题、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的状况、等待手术器械补充无效时间及圈成员评分情况。结果活动实施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相关的指标不规范率低于实施前,等待手术器械补充的无效时间显著降低,圈成员无形效果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器械的装配管理工作,可降低复用性手术器械装配不规范率,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强化"患者安全"服务理念,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宋艳红 《现代保健》2014,(31):88-9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知晓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及对策实施。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61.47%提高到93.33%。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知晓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抢救室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抢救室备用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实施。结果备用药品使用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6.7%,升高到活动后的93.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抢救室备用药的管理,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三个科室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从5.19%提高到50.4%、从19.91%提高到62.06%、从14.14提高到了21%,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3.3分提高至2.8~4.6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并从多维度提升圈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侯宁静  黄婧  杨白林 《现代养生》2014,(18):294-295
通过在内分泌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集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达到规范及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能力、经验训练及临床工作总结,完善抢救流程,强化病历书写质量。品管圈活动在抢救程序改进及人员训练中室可行的,在科室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的实用方法,为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寻找教育策略。方法将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作专项培训,培训周期为3个月,首月为静脉留置针穿刺培训,次月为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的培训、最后1月为手术室专项流程强化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在值班过程中对急诊手术的准备及接诊,危重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应急能力与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专项培训速度快、针对性强,短期内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急能力,得到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的好评,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工作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分析外周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由圈员共同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比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骨科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评估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与静脉治疗效果,以确认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从7.99%降至3.34%,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骨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意识,规范静脉输液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采用不同时间点观察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卫生情况,分析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现状,探讨对策。结果改进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洗手执行率、合格率方面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1月,其洗手的手卫生执行率及合格率与改进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教育,同时加强监督力度,可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及合格率,增强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护理软技能培训对普外科低年资护士软技能提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的50例低年资护士为观察对象,所有护士均进行PDCA循环法护理软技能培训。通过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价培训前后所有护士的软技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后所有低年资护士专业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所有低年资护士各项社会能力以及总体软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护理软技能培训应用于低年资护士中,可明显提高护士的软技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出院患者家属问询次数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天津市环湖医院八病区2013年7月1-15日出院患者家属问询次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及家属频繁询问的原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策实施后,出院患者家属问询次数从164例减少到48例。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改善病房环境,提高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方法对儿科工作0-5年的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流程、急救技能操作等内容的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能力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的急救能力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急救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紧急救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