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已证实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和血红素氧合酶1(HO-l)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1-3],但IFN-γ和TNFα是否调节HO-l尚未阐明,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哮喘模型制备和药物干预:健康雄性豚鼠60只,体重(150 ±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哮喘组,参照Huston法[3],实验第l、4、7天豚鼠超声雾化吸入1%卵蛋白(OVA) 3min致敏,第21天雾化吸入2%OVA5min诱发其哮喘发作;B组:激动组,致敏和诱喘方法同A组,豚鼠诱…  相似文献   

2.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在哮喘豚鼠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内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NOO^-)的生成及其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18只哮喘豚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6只):用10%卵蛋白1ml腹腔注射液致敏,2周后用1%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复制豚鼠哮喘模型。(2)哮喘加氨基胍(AG)组(6只):该喘同哮喘组,在每次诱喘前1h腹腔注射AG10mg/kg。(3)正常对照组(6只):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哮喘豚鼠均用  相似文献   

3.
环胞霉素A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胞霉素A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王建平雷茂禄李怀臣窦建明王春霞聂天珑实验通过豚鼠哮喘模型,观察环胞霉素A(CsA)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对象与方法健康豚鼠400~450g,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10只,模型复制腹腔注射10%卵...  相似文献   

4.
吸入氨基胍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氨基胍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张建勇朱惠如钱梓文观察吸入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1.动物:健康雄性豚鼠16只,体重420~498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随机分为两组:对...  相似文献   

5.
吸入肝素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素在临床上作为抗凝剂而广泛使用。然而很多证据显示,肝素还有非抗凝血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我们通过抗原激发形成哮喘豚鼠模型,以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研究肝素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肝素抗哮喘的机制。材料与方法 健康豚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三组:哮喘模型组(A组,20只):用5%卵蛋白生理盐水注射于豚鼠后腿肌肉,每侧04ml,同时腹腔注射1ml。2周后将豚鼠置于面罩内,给与1%卵蛋白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0秒;肝素治疗组(B组,20只):模型…  相似文献   

6.
哮喘豚鼠血浆和肺组织鸟苷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鸟苷素在哮喘豚姒发病中的变化。方法 16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只)和哮喘组(10只),采用方向免疫法测定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0及肺组织鸟苷素,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哮喘组动物血浆及肺组织鸟苷素分别较对照组增加56%及183%,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BALF鸟苷素4只低于检测水平,另2只分别为1.7pg/ml及1.6pg/ml,哮喘组BAL  相似文献   

7.
哮喘豚鼠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 在哮喘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 70 只豚鼠完全随机分为7 组,每组10 只,其中两组分别应用HO1 特异性激动剂血晶素和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豚鼠哮喘模型,另外5 组分别为哮喘发作前、发作、自然缓解、地塞米松预防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分光光度计和放射免疫竞争分析法等,检测血及肺组织的HO1 活性、一氧血红蛋白(COHb)、环磷酸鸟苷(cGMP) 、血浆IgE 水平,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和HO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变化。结果 哮喘发作组和血晶素激动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4-754~10-188,P<0-01) ,血晶素组更为显著,如肺HO1 活性:每小时每毫克蛋白生成胆红素量为(1449±426)pmol;肺COHb:每毫克蛋白含(0-83 ±0-29) % ;肺cGMP:每毫克蛋白含(1-96 ±0-65)pmol;血浆IgE:(73±21) kU/L;HO1 蛋白表达≥4 级;BALF细胞总数:(21±4) ×108/L。地塞米松预防组和锡原卟啉抑制组除CO 含量和肺HO1 活性略高外,余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乳梨醇(Lactitol)治疗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双盲法分别给予40%乳梨醇溶液0.55-1.75ml·kg ̄(-1)·d ̄(-1),平均1.05ml·kg ̄(-1)·d ̄(-1)1日3次,以获得每天1-2次软便,及安慰剂5%葡萄糖10ml,1日3次,均连续服用2周。服药前后分别行数字连按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体表感觉诱发电位(SSEP)及血氨检查,并随访有无临床肝性脑病发生。结果:乳梨醇能有效降低血氨,改善NCT、DS,缩短SSEP的N2、P2、N3、P3潜伏期。N1-P3、N1-N3峰间潜伏期,且副反应小。结论:乳梨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在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情况,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氟美松组和哮喘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ICAM-1mRNA的表达变化,用HE染色方法来测定炎细胞在支气管粘膜中的浸润程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CAM-1mRNA主要在支气管粘膜下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哮喘组豚鼠支气管组织表达ICAM-1mRNA较正常对照组及氟美松组显著增加(P<0.02,P<0.05),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ICAM-1mRNA的表达量与炎细胞总数之间显著相关(P<0.05)。提示支气管粘膜组织ICAM-1mRNA表达与哮喘支气管粘膜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有关,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D-半乳糖诱导大鼠脑老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与方法  1998年4~8月,选用3月龄Wistar大鼠30只,体重130~155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一组为青年对照组,另一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1·d-1,共7周,制成衰老模型组。同时选用20月龄Wistar大鼠15只,体重560~600g,作为老年对照组。相同环境下饲养,7周后断头处死,取全脑,吸干血迹后置冰台上分离成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海马和下丘脑5部分,-20℃保存。3组各取10只大鼠,各脑区称重后加入冰冷磷酸盐缓冲液(pH7.4)匀浆,每2只大鼠相同…  相似文献   

11.
E-选择素mRNA在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选择素mRNA在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曹国强杨肇亨周向东实验将豚鼠制作出哮喘模型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旨从细胞粘附分子的角度探讨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发生机理。24只豚鼠,雌雄不限,体重300~550g...  相似文献   

12.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1例咳嗽受体敏感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咳嗽机制。方法 对11 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7 例哮喘稳定期患者、10 例急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和10 例健康成年人,以组胺吸入进行激发感应FEV1 下降20 % 的浓度(PC20FEV1)和吸入酒石酸测定咳嗽受体敏感性(CRS5)。结果 CVA患者、哮喘稳定期患者、急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和健康成年人的PC20FEV1 分别为(3-75 ±1-58)g/L、(2-01 ±1-46)g/L、(17-4 ±1-52)g/L 和(18-03 ±1-69)g/L,CVA 患者显著降低( P < 0-01);CRS5 分别为(38-01 ±2-04)g/L、(82-28 ±1-45)g/L、(35-88 ±2-18)g/L、(114-81±1-33)g/L,CVA 患者显著降低( P< 0-01) 。结论 CVA 患者咳嗽受体敏感性的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在过敏性哮喘豚鼠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在过敏性哮喘豚鼠发病中的作用蒋东波李华强史源潘捷冯素珍杨映波李天星徐有奇对象:健康豚鼠24只,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用卵白蛋白常规制做哮喘模型后(下同),采心脏血标本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取...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OJ)患者术后发生肾功损害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我们对OJ大鼠冷应激状态下血浆ET-1水平进行了测定,探讨OJ应激状态下ET-1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①动物与分组:SD大鼠40只,体重220g±30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control)、胆总管结扎对照组(BDLControl)、胆总管结扎应激组(BDLstress)和胆总管结扎加ET抗血清应激组(BDL+Abstress),每组10只.②模型制备:术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内皮素转化酶(ECE)mRNA在哮喘气道粘膜的表达,以及吸入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支气管粘膜组织ET-1和ECEmRNA的表达量;对支气管粘膜炎症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哮喘非激素组(10例)和对照组(10名)ET-1mRNA表达量分别为0.86±0.06,0.14±0.06(P<0.05);ECEmRNA表达量分别为0.31±0.04,0.30±0.05(P=0.238);哮喘激素组(10例)ET-1mRNA表达量为0.22±0.01,ECEmRNA表达量为0.16±0.01;哮喘非激素组粘膜炎症评分为6.0±1.9,且与ET-1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哮喘支气管粘膜ET-1mRNA表达增高明显,而ECEmRNA无明显改变;吸入糖皮质激素显著抑制ET-1和ECEmRNA的表达,可能是抗炎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发热对豚鼠胆汁成分及胆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豚鼠60只分为致石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再将每组分为发热组和对照组.皮下注射煮沸脱脂牛奶1mg/kg使发热组动物发热,每周1次,共4次.45d后将60只豚鼠全部处死,其中发热组在处死前36h皮下注射松节油1ml/kg,使其在处死前处于发热状态.检查胆囊并取胆汁进行分析.结果致石饲料发热组结石发生率最高,为400%,而致石饲料不发热组为133%(P<001).发热组胆汁总蛋白(25g/L±19g/Lvs10g/L±09g/L,A2vsA1)及胆红素浓度(743μmol/L±626μmol/Lvs123μmol/L±55μmol/L,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发热对豚鼠胆汁成分的影响在胆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变化,为探讨PK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资料。材料与方法 (1)大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参照吕国平等[1]报道的方法,哮喘组大鼠每只腹腔内注射抗原液1m1致敏,2周后用超声雾化喷雾1%鸡卵清蛋白(OVA)让大鼠吸入20分钟激发哮喘,对照组腹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1m1。(2)分组:SD雄性大鼠(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8只,体重150~2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正常对照组):喷雾生理盐水20分钟,每日1次,共2周。B组(即…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髓质素对组胺诱发气道痉挛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对组胺诱发麻醉豚鼠气道痉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0.03μg/kg、0.3μg/kg、3μg/kg、30μg/kg四个剂量组及AM0.02μg/kg、0.2μg/kg、2μg/kg、20μg/kg四个剂量组,每组豚鼠7只,戊巴比妥钠麻醉状态下,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和AM,同时组胺(10-4mol/L)雾化吸入,采用动物体描箱测定豚鼠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结果异丙肾上腺素0.3μg/kg、3μg/kg和30μg/kg剂量下能明显拮抗组胺诱导的豚鼠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P<0.05)。AM2μg/kg、20μg/kg剂量下能明显拮抗组胺诱导的气道阻力增加,0.2μg/kg、2μg/kg,20μg/kg剂量下能明显拮抗组胺诱导的肺顺应性降低(P<0.05)。结论AM具有拮抗组胺诱发豚鼠气道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取健康大耳白兔16只,体重2.1~2.4kg,随机分为2组。Ⅰ组:肝门阻断后,通过门静脉向肝内持续灌注生理盐水(40~45ml/kg·h-1);Ⅱ组灌注ATP-MgCl2(100μmol/kg·h-1)+含氧生理盐水(40~45ml/kg·h-1)。阻断60min后恢复肝血流灌注120min。于缺血前、缺血后60min及再灌注120min分别切取肝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光镜下及电镜下改变:Ⅱ组缺血60min及再灌注120min细胞损伤程度均较Ⅰ组同期明显减轻。认为ATP-MgCl2含氧晶体灌注液能有效防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提高肝细胞对缺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人工通气患者的总能量及蛋白营养支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营养素──优特力生对21例肺心病呼吸衰竭人工通气患者进行4周管饲营养支持(能量37~45kcal·kg ̄(-1)·d ̄(-1),蛋白质140~1.67g·kg ̄(-1)·d ̄(-1),测定人体测量值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并与15例普通管饲的通气患者(其分别为24~29kcal·kg ̄(-1)·d ̄(-1)和0.92~1.09g·kg ̄(-1)·d ̄(-1))作对比。通气1周末,两组病人均发生混合性营养不良;第2周末,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已接近正常,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末,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仍低于正常,人体测量值两组无差异。说明管饲优特力生能早日消除此类病人混合性营养不良状态,并达到正氮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