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附4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25例,其中肝门胆管癌6例,胆囊癌2例,胆总管腺癌4例,胰头癌、十二指肠腺癌各3例,胰头转移瘤7例.良性梗阻性黄疸22例,其中炎性梗阻3例,胆囊或胆总管结石伴炎症13例,术后瘢痕、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息肉各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典型MRCP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藤蔓"征,胆管突然截断,断端圆钝形态不规则,呈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或充盈缺损.良性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树枝"征,胆总管逐渐变窄或其内形态规则的充盈缺损,断端锐利、平直或倒杯口状或圆锥状.结论 MRCP是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过程中,一旦出现胆汁郁积就会发生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同题。有人建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诊断性治疗来加以鉴别.本文报道14例胆汁郁积型慢活肝应用强的松治疗的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为18~52(平均34)岁,均发生伴有搔痒的复发性黄疸,其中2例有眼睑黄色疣或黄色瘤。体检2例有肝脾肿大及蜘蛛痣,实验室检查:4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为正常值的3~20倍)、硷性磷酸酶升高(为正常值的2~4倍)及 IgG 的轻度升高。除1例的 HBsAg 阳性外,其他3例的 HBsAg 和全部病例的抗 HBs、抗 HBc、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与免疫因素有关的胰腺慢性炎症。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是AIP常见的胰腺外表现,其最佳治疗方案需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AIP尤其是IgG4-SC的临床诊治方式。方法: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25例AIP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和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AIP患者均为I型,男女比例为5.25∶1,平均年龄6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56.0%)和上腹痛(44.0%),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胰腺增大饱满、包鞘征、胆总管下段狭窄继发胆系扩张,伴血清IgG4水平显著升高。14例IgG4-SC患者中,3例总胆红素在1~2倍正常上限(ULN)之间,3例在2~5倍ULN之间,8例5×ULN。83.3%的患者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EUS-FNA)获得病理学诊断。接受单纯激素治疗与接受胆管支架联合或不联合激素治疗的IgG4-SC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AIP是临床少见疾病,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病变常累及胆管引起IgG4-SC,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表现。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梗阻性黄疸,无需额外的胆管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4.
婴儿肝炎综合征1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自1996~2000年共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患儿129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中男87例,女42例,年龄1~2月74例,2~3月38例,3~4月15例,4~7月2例。 1.2 临床表现 黄疸: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和巩膜黄疸;消化道症状:有腹泻者51例,呕吐者29例,有灰白色大便者8例;肝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而胆系的恶性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不可忽视的病因[1]。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造成胆管梗阻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文献多有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报道,较少有HCC侵犯胆管形成癌栓及其治疗的报道。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底,共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4 514例,其中HCC合并胆管癌栓71例(1.57%)。本文对17例有较完整随访记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管癌栓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2.8岁。根据临床症状、既往手术史、B超、CT、肝功能及AFP检查确诊为HCC,检出14例合并梗阻性黄疸,3例无黄疸。治疗前总胆红素15.1~406μmol/L。(正常参考值2~17μmol/L)主要症状为黄疸7例(41.2%)、黄疸伴腹痛6例(35.3%)、黄疸伴发热1例(5.9%)、腹痛3例(17.6%),另有消瘦、腹块、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所有病例均无外科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olestasis of pregenancy,ICP)是一种妊娠期所特有的肝内胆汁淤积,临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多发于妊娠晚期,病程经过一般比较良好,常随妊娠中止而迅速恢复,故又称良性妊娠黄疸。本病当属中医“黄疸”范畴。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了17例ICP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诊断要点 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或不伴有黄疸;②伴黄疸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主要为结合型),且有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③HAV、HBV、HCV及HEV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④超声波检查未见胆道系统异常。 1.2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年龄22~35岁,2例为中期妊娠,其余15例均为晚期妊娠,初产妇14例(82.4%),经产妇3例(17.6%),全部病例于发病前12个月内无口服避孕药史,6个  相似文献   

7.
华支睾吸虫病的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胆汁中找到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的62例作为诊断观察组,其中47例伴梗阻性黄疸者行EST,为EST组;同期行ERCP检查的1283例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为诊断对照组;同期34例因单纯华支睾吸虫性梗阻性黄疸手术者为外科手术组。结果6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全部有弥漫性肝内胆管末端囊性扩张,而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无一出现此征象。EST组治疗后1~2周,胆总管平均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GT均明显降低。EST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EST组需输血人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费用却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结论 对临床怀疑华支睾吸虫病的患者,如果传统方法不能确诊,应行ERCP检查,其影像学特征是弥漫性肝内胆管末端囊性扩张,同时可抽吸胆汁检测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对出现梗阻性黄疸者,EST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重症肝炎(简称重肝)1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9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14例,正常成人对照21例血浆氨基酸测定结果,以探讨血浆氨基酸分析对重肝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16例重肝中,急性重肝1例,亚急性重肝12例,慢性重肝3例,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均经B型超声断层和/或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其中5例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常合并胰、胆系疾病,尤其易合并胆石症,憩室机械性压迫胆总管,而无胆系合并症者,导致梗阻性黄疸的甚少见,我院曾遇一例。患者男,54岁,1990年2月7日以梗阻性黄疸入院。1年前经常上腹痛,曾出现过黄疸。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诊断未定。4天前又出现上腹痛与黄疸,无发热。查体:体温36.8℃,巩膜黄染,剑突下触痛(+)。  相似文献   

10.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疸,临床少见且其表现类似结石所致胆总管梗阻症状,易于误诊。我院自1978~1988年共收治肝包虫73例,其中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5例,均经手术证实,占我院同期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例总数的0.75%。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例1 女,26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右肩及后背放射,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壶腹部病变所致肝外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2013年行EUS检查的患者,有163例为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例,比较分析EUS在不同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超声表现、定性诊断及对诊疗措施的指导作用。结果 163例患者皆为常规彩超(B超)、腹部CT、MRCP、MRI怀疑为低位梗阻性黄疸,最后均行EUS检查的患者,诊断病因有:胆总管结石71例(43.6%)、胆总管下端肿瘤23例(14.1%)、壶腹部肿瘤同时侵及胆总管下端胰头21例(12.9%)、胰头肿瘤18例(11.0%)、炎性狭窄16例(9.8%)、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3例(8.0%)、外压性1例(0.6%)。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达97.5%,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 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院采用 PTC技术诊断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18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0例 ,女 85例 ;年龄 2~ 6 8岁。临床症状为发热、寒战 ,右上腹阵发性剧痛或持续性疼痛 ,黄疸 ;部分患者有腹胀、食欲不振及灰白色样大便。均经 B超、CT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胆石症 10 5例 (肝内胆管结石 2 8例 ,肝外胆管结石 2 7例 ,混合性结石 5 0例 ,多发性结石 82例 ,单发结石 2 3例 ,结石横径为 0 .5~ 3.5 cm) ,胆管癌 37例 (直径为 0 .6~ 2 .7cm) ,胰腺癌 2 2例 ,胆总管囊肿 8例 (1.4~ 4cm) ,胆总管慢性炎症所致狭窄 4例。梗阻近侧端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癌肿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各种影象学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着重讨论证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的价值和其它影象学的特征。资料来源收集1988~1990年因癌肿侵犯胆管内、外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均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上的改变。发现黄疸至住院平均为22.4±8.2天。全部病例均进行肝胆酶谱学(TB.ALT.ASTAKP、γ-GT)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经CT检查者47例,ERCP者27例,PTC者37例,腹腔动脉造影(SCA)者14例。  相似文献   

14.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PTGC)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经行无创影象检查[超声、CT和(或)MRI]未明确诊断的梗阻性黄疸28例,在施行PTC未获成功后,采用细针PTCC检查,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2岁(范围30岁~88岁),肝功能测定间接胆红素平均为87.2μmol/L(范围16.3μmol/L~41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45.6μmol/L(范围12.7μmol/L~187.1μmol/L).PTGC采用抽吸法穿刺,以7~8肋间进针.穿刺成功后行多体位摄片,直到胆道系统显影满意为止.所有患者都进一步行手术和(或)ERCP予证实.结果施行PTCC患者共28例,无1例失败,成功率达100%,定位诊断率85.7%,定性诊断率71.4%.恶性胆道梗阻17例.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9例,定性诊断7例,定位诊断8例;胆管癌4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肝门区癌肿(含转移癌)3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胆囊癌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良性胆道梗阻10例.胆总管结石6例,定位诊断6例,定性诊断6例;乳头良性狭窄2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1例;慢性胰腺炎1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0例;先天性胆总管畸形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无1例与操作技术有关并发症.结论对于无创影象检查未能明确原因的梗阻性黄疸,而施行PTC未获成功者,采用PTCC不失为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途径,其可明显提高了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具有明显临床使用价值.且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在PTGC征象中从阻塞端的位置来诊断疾患更具意义.对于晚期患者或病性较重,不能耐受手术,可给予施行PTD,合并感染者,不但起到引流效果,且可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的给予.同时PTGD引流胆汁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胆囊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10.9)岁,其中胆管癌10例(术后5例),胰头癌3例,胃癌术后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癌1例,不宜行十二脂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ERCP失败,经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或内支架。结果全部PTBD成功,其中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13例(3例左右胆管双引流),金属内支架4例。引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21.6±132.1)μmol/L,引流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88.6±10.1)μmol/L,较前明显下降(P<0.05),直接胆红素从(252.3±36.3)μmol/L降至(53.3±9.4)μmol/L(P<0.05)。结论PTBD对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吸虫致梗阻性黄疸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吸虫病是广东省常见病,主要影响胆道系统,严重者可发展为梗阻性黄疸。我院和南方医院1999-2003年共发现肝吸虫病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均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中男43例,女9例,年龄32—83岁,平均61.3岁,均出现黄疸。其中17例发热,45例有不同程度腹痛,42例大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全部病例均经腹部B超或CT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并予ERCP检查。2.器械:OlympusTJF200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乳头切开刀、导丝、球囊导管、鼻胆引流管及高频电发生器等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经腹倥镜确诊为慢性特发性黄疸(旧称Dubin-Johnson综合征)4例的BSP廓清试验,均见血中该染料有回升现象,并与剖腹证实的胰头癌引起的肝外梗阻性黄疸3例,肾癌肝转移1例及肝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淀粉样病1例的BSP廓清试验亦见血中BSP回升者作比较。对慢性特发性黄疸3例作了层析,其他肝病组未作层析。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查被公认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作者通过对584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并结合临床特点作了相关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为临床提供有治疗价值的信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我院1990至1999年住院的梗阻性黄疸患者584例。男377例,女207例,年龄20岁~82岁。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仪器包括Toshiba-240,AI Performa,Rtfino等。探头频率为3.5MHz。 1.2 方法平诊患者空腹8h以上,急诊患者无严格空腹限制。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1994年1月~1996年12月门诊病人,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6~65岁,平均34.5岁,病程0.5~12年,平均3.8年,全部病例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第6届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等症,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肝掌、蜘蛛痣,其中伴有黄疸12例,肝脾肿大者3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开始随机选择自愿应用内镜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技术解除胆道梗阻,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共治疗肝门转移癌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其中肝癌13例,胆囊癌3例,胃癌14例,食管癌2例,回肠腺癌1例,胰腺癌5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92~521d,平均(185.42±104.41)d。随访观察5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3~14个月,平均(8.6±4.1)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2例。结论内镜支架引流术是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