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跃忠  潘锵荣 《浙江医学》2002,24(12):707-70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AC)n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49例,非糖尿病肾病35例)和60名正常对照者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Z-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而Z+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Z-2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Z+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区(C—106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Bfa I对192例重庆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人的(C—106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频率较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中与糖尿病肾病有关,P值分别为0.032和0.046。结论 AR基因启动区(C—106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功能性多态性和遗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技术分析了139例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61例,非糖尿病肾病组78例)和63例正常对照者AR基因5’端(AC)n的多态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Z-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x^2=6.88、10.51,P〈0.01);含Z~2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也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X^2=4.95、8.15,P〈0.05、0.01)。结论AR基因Z-2等位基因与青岛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并发背景型视网膜病变(BDR)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DM患者74例,其中并发BDR39例,无视网膜病变35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经多聚酶链反应(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AR基因5′端(AC)n多态性标记。结果① 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共检测出7种等位基因,其中以Z、Z+2、Z-2三种等位基因最常见。② Z-2等位基因在BDR组高于NDR组和CON组;Z+2等位基因在BDR组低于NDR组和CON组。结论山东地区2型DM患者AR基因5′端 (AC)n存在7种等位基因,Z-2等位基因可能是BDR的易感基因,Z+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5.
肖争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1):977-980,985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并存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202例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和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结果:①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TG基因型频率和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CT基因型频率在早期DN组均明显高于非D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②将上述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发现,早期DN组的TG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D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DM)患者:①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可能是DN的易感等位基因及易感基因型.②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可能是DN的易感等位基因及易感基因型.③联合分析发现,同时携带TGCT基因型的2型DM患者,DN的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石红  宁英远 《医学综述》2004,10(1):40-42
糖尿病 (DM)微血管病变是导致DM病死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它们会随着病程迁延和血糖控制不良而迅速发展 ,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醛糖还原酶 (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 ,AR基因的多态性与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现就AR基因的多态性与DM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1 醛糖还原酶 (AR)AR存在于神经、视网膜、晶体、肾小球和血管壁等非胰岛素依赖性组织[1 ] ,属于还原型辅酶 2依赖性醛 酮还原酶族 ,在体内呈单体存在 ,可催化多种醛还原为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型DM患者119例为DM组,根据其同时伴(+)或不伴(-)DN与DPN,将DM组分为四个亚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2例为正常对照(CON)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尿素/甲酰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法分析各组AR基因的二核苷酸(AC)n串联重复序列的多态标记,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各组中Z-2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DN+/DPN+组最高,在DN-/DPN-组最低;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在DN+/DPN+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合子Z-2/Z-2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纯合子Z+2/Z+2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Z+2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及DPN的保护性基因;Z-2等位基因是DN易感基因,而病程和Z-2等位基因可能共同促进了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 (AR)和山梨醇脱氢酶共同构成。醛糖还原酶是该通路的限速酶 ,属还原型辅酶II(NADPH)依赖型醛 -酮还原酶族 ,特异性较差 ,可催化多种醛还原为它们相应的醇 ,将D -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 ,随后在山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果糖。正常  相似文献   

9.
李海珍 《医学综述》2011,17(8):1190-1192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糖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等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机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DN的发展。多元醇途径激活可能是慢性高血糖损害多种组织结构的启动和促进因素。而醛糖还原酶作为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酶,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0.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对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在单侧肾结扎的基础上注射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灌胃4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AR mRNA水平.观察依帕司他对AR mRNA是否有影响以及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4周后,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AR mRNA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M组)(P〈0.05),但L组和H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可降低A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芳  丁伟  李红  何敏慧  楼定华 《浙江医学》2003,25(12):710-7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醛糖还原酶 (AR)mRN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技术检测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无视网膜病变和14例伴视网膜病变 )和35名正常对照者PBMC中ARmRNA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PBMC中ARmRNA水平(1.07±0.94)高于正常对照组 (0.29±0.10,P<0.01)及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 (0.64±0.46 ,P<0.01)。糖尿病患者PBMC中ARmRNA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PBMC中ARmRNA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2型糖尿病患者 1 99例 ,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 (NDN)和糖尿病肾病组 (DN)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其 2 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2 4hUPro)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其AGT基因多态性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AGT各基因型的Upro水平呈MT >MM >TT ,其中MT与T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而AGT基因多态性在NDN组和DN组的分布并无明显差别。结论 AGT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患者的 2 4hUPro水平有关 ,可能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糜酶(CMA)基因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和遗传学方法,对145例汉族正常人群和130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MA基因CMA/B多态性频率检测;同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6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4例,并分别检测各组CMA基因CMA/B多态性频率。结果CMA/B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汉族正常人群中,CMA基因AA、AG、GG型频率分别为0159、0497和0345。糖尿病组及其3个分组患者CMA/B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19、0.560和3.359、1.940,均P〉0.05),而DN组患者与非DN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03和1.062,均P〉0.05)。结论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CMA基因CMA/B多态性,而CMA/B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糖尿病和DN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N)患者8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DM)患者60例,60名健康人作对照(正常对照组),抽提每人外周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bp Alu的插入/缺失(I/D)基因片段,进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带并确认每例的基因型。各组间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应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和χ2检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应用χ2检验。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Ⅱ、ID和DD的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组间ACE基因的基因型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0,P>0.05);3组的等位基因I和D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4,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rs mellitus,DM)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CF)与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相关性及木犀草素(Luteolin)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左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以木犀草素灌胃治疗。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木犀草素治疗组。分别于30d和60d测定各组大鼠匀浆中醛糖还原酶含量,并利用Van Gieson氏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结果DM大鼠心肌匀浆中的醛糖还原酶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经木犀草素治疗后心肌匀浆中醛糖还原酶(AR)降低,糖尿病30d和60d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多变粗,木犀草素治疗后胶原纤维变细、减少。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的改变与醛糖还原酶量的变化有关,木犀草素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AR)活性而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rs2308765和rs9269186 2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高血压肾病的关系,为高血压肾病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4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和52例对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进行SNPs突变检测。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分析应用χ2检验。结果:rs2308765位点呈G/T二态性,本研究群体中出现G/G和G/T 2种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rs230876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9269186位点呈C/G二态性,本研究群体中出现了C/C、G/G和C/G 3种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s9269186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s2308765位点的SNPs可能与高血压肾病无关,而rs9269186位点的SNPs可能与高血压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