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小丹  徐光 《西南军医》2016,(4):313-3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血路管调速器在喉癌术后患者鼻饲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5例喉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5例,A组使用普通胃管进行鼻饲饮食,B组使用安装了体外循环血路管调速器的胃管进行鼻饲饮食。统计两组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时间、胃管破损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每次鼻饲饮食护理时间为8.6分钟,B组为6.2分钟。A组患者鼻饲过程中胃管破损而重新置入胃管4例(13.3%),B组未发生胃管破损。结论在喉癌术后患者的鼻饲饮食中使用安装了体外循环血路管调速器的胃管,可以减少胃管破损,避免胃胀气,缩短护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鼻饲病人,我们只重了胃管的质地、软硬、耐酸、耐腐蚀的程度,而忽略了长期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的感染机会.特别对昏迷、高热.口腔疾患不能由口进食需要长期甚至终生靠鼻饲管供给营养和药物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长期留置胃管导致感染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硅胶胃管在胃内留置的安全时间,确立适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方法选择我院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62~70岁组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1;71~80岁患者分为实验组3、实验组4和对照组2。每组患者20例。所有组别均在置管方法、鼻饲液成分、鼻饲体位、符合营养热卡的治疗条件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实验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观察6组患者鼻饲并发症、6h血清白蛋白、微量血糖值、总蛋白、体重情况。结果 6组老年鼻饲患者在不同鼻饲量与时间间隔下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状况、白蛋白及总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需要注意每次鼻饲量和间隔时间,才能使老年人胃内置管达到安全、适宜的生理需要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因脑卒中、老年痴呆、脑萎缩等发生吞咽困难,而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其营养的摄入和能量的供给,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目前,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加上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患者在医院内由护士照顾时间较短.出院后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在家中由家庭照顾者进行照顾。  相似文献   

5.
鼻饲作为临床基础护理操作 ,应用广泛 ,并发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则较少见。我科自 1995年以来 ,所收治的颌骨粉碎性骨折、口腔粘膜撕裂缺损患者 ,清创缝合后 ,其中 3例胃管在鼻腔保留 5~ 7d后 ,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耳部针刺样疼痛、低音调耳鸣伴耳内堵塞感、听力减退等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现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3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8岁 ,均为重度颌面外伤患者 ,其中 2例为下颌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1例为上颌骨锥型骨折 ,合并口腔粘膜撕裂。清创、缝合复位固定术后给予留置胃管 ,鼻饲流质饮食。2 原因分析及讨论2 .1 咽鼓管是沟…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往往病情重、病程长,由于伤后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消耗,长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是护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项主要措施。我科临床应用最多的是留置胃管鼻饲,留置胃管要定时更换,但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因咽喉部手术的特殊原因,再加上病情重,患者无法配合,从而给置胃管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科自1996年至2001年对38例次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高,效果满意,特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外科临床上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302例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302例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均取得了成功,留管时间3~6 d,平均4.5 d。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外科手术患者是有效的护理方法。临床上要加强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选择富有弹性、走行较直、局部皮肤无炎症、直径为3.0~4.0 mm的中等血管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强无菌操作和应用碘伏消毒可降低局部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正确封管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45例外科昏迷患者胃管置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小娟  高红 《武警医学》2002,13(3):177-178
昏迷患者由于意识障碍 ,咳嗽反射减弱 ,吞咽动作不协调 ,需鼻饲营养或置胃管治疗时多易误入气道加重病情。我们利用患者呼气末瞬间胃管置入法护理 45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5例均选自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 41例 ,女 4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2岁 ,平均年龄 35 3岁。昏迷原因以外伤居多 ,其中车祸伤 2 9例 ,空中坠落伤 12例 ,外科原发疾病恶化 4例。 45例患者均一次置入胃管成功。2 器械准备 鼻饲包 :治疗碗 1个 ,压舌板 1个 ,镊子 1把 ,胃管 1根 ,纱布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长期鼻饲患者胃管的更换及固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长期鼻饲的患者 60例随机分为2组,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胃管更换组和经引导钢丝更换胃管改进组,同时对胃管固定加以改进,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和细带双套结固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引导钢丝更换胃管和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患者的不适反应,鼻黏膜受损发生率,胃管滑出率显著低于常规胃管更换组和胶布固定组,而且一次插管和固定成功率高.结论 长期鼻饲的患者经引导钢丝更换胃管,并采用双套结固定胃管,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一次插管和固定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