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治疗和早日康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共1235例,采用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初筛假阳性179例,假阳性率为14.5%;复筛假阳性15例,假阳性率为1.25%。最后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3例异常,异常发生率为2.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确诊患有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干预,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春雷 《临床医学》2006,26(10):54-5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丁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可行性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选,于出生后3~7d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复查,仍未通过者确诊为听力损失。结果4696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率95.7%。经初筛通过了4268例(90.9%),初筛未通过428例(包括双侧或单侧朱通过)。其中394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92.6%,复筛通过了326例(82.7%),复筛未通过68例(17、3%)。其中66例于出生满3个门后再进行了复查,复查率97.1%,经复查54例通过了再复查,16例仍朱通过哲确诊为听力损失,占正常新生儿的0.34%。其中双侧均未通过5例,单侧未通过11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快速、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疗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发现,听力障碍的发生,与听力障碍家旅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母孕病毒感染史、宫内窒息史、早产、婴儿患病史等有关,值得临床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院内生产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3天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于出生后42天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三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实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系统,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性在护士轮班时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诊断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筛率95.42%,初筛未通过11.70%,参与复筛89.55%,未通过复筛38.33%;对照组初筛率为92.83%,初筛未通过13.91%,参与复筛70.32%,未通过53.21%。实验组诊断阳性率39.53%,干预率93.02%;对照组诊断阳性率23.40%,干预率82.9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以及干预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的情况,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检测NICU中172例高危新生儿,初筛异常62例,占36%;复筛62例,异常10例,占16.1%;3~4月龄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5例,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91%。对照组检查普通肺炎患儿52例,初筛异常3例,占5.8%;3例复筛全部通过。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是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院内分娩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分娩后3 d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 d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3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试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并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护士班次的职责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过程。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情况。结果:试验组初筛、复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畸变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美国产GSI-70型便携式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筛查。结果: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527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93.21%,复筛通过率81.40%,6例新生儿诊断听力障碍。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萍乡市安源区2018年至2022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为基础,统计近5年听力筛查结果并分析异常结果的随访。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安源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资料,每年有1 000余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本次共收集5 241例活产新生儿,筛查人员对出生后48~72 h后正常新生儿利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于42 d内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转至专门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诊断,并跟踪随访,记录萍乡市安源区2018年至2022年听力筛查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2018年至2022年萍乡市安源区共5 241例活产儿中,有5 19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初筛率为99.20%,共有4 865例通过初筛,334例未通过初筛,未通过率为6.42%;初筛未通过召回314例,复筛率为94.01%;复筛通过266例、未通过48例,未通过率为18.05%;共45例复筛未通过召回,转诊率为0.87%;5 199例完成初筛的新生儿中,有31例失访,完成程序筛查数5 168例,确诊听力障碍13例,发生率为0.25%。确诊的13例听力障碍患儿中,有10例家长接受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7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对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0~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诊断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比较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等6个因素与筛查通过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因素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产妇孕期的保健,尽量降低异常分娩的情况,普及并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尽可能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加强对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接受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 对1 706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326例,不论接受或未接受第2次复筛者均行电话随访.结果 未通过听力初筛的326例中,82例回院复筛,复筛率为25.2%(82/326),未通过复筛6例,占7.43%(6/82).244例(74.8%,244/326)未接受复筛的原因:家长持侥幸心理占38.1%(93/244),失访占44.7%(109/244),其他占17.2%(42/244).结论 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者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对复筛的重视程度,对提高复筛率、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本院儿保门诊检查的3 055例婴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两次筛查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3 055例婴儿初筛异常率5.43%,复筛异常率10.84%,复筛异常18例经ABR确定5例为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64‰。听力障碍儿以高危儿为主,高危儿中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7.21‰,正常新生儿听力异常检出率为0.3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χ2>3.84,P<0.05)。【结论】DPOAE和ABR能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通过筛查,婴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言语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通州地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入住本院NICU的283例新生儿在病情稳定或出院前运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 d左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上级医院,出生3个月后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283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70.1%,初筛未通过83例.复筛实际人数64人,通过45人,通过率70.3%,复筛未通过19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早产儿为高危因素前三位.结论 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3.
杨芳  张丹  汤让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61-1562
【目的】通过对比出生后48~72h新生儿和出生30d婴儿听力筛查初筛和复筛的通过率,探讨儿童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方法】将本院2004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3301例分为两组。A组:出生后48~72h进行听力筛查;B组:出生30d进行听力筛查。两组筛查未通过者,30d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听力诊断中心确诊。【结果】A组1236例,初筛通过率83.01%,复筛通过率90.48%,B组2065例,初筛通过率91.96%,复筛通过率69.88%(P〈0.01)。A组与B组转诊率分别为1.62%和2.42%。【结论】新生儿出生30d进行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出生后48~72h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的初筛与复筛.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1614例(同期住院1662例)听力筛查率97.11%,2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结论 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快速、简便、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可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儿,尽早进行听力干预,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提高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及其通过率、复筛率,降低假阳性.方法:以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娩的161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以2010年2月~2011年5月分娩的152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听力筛查初筛率及其通过率、复筛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初筛率为100%,通过率为93.77%,复筛率为100%;对照组初筛率为80.89%,通过率为80.44%,复筛率为78.43%.两组初筛率及其通过率、复筛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及其通过率、复筛率,提高听力筛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EOAE及ABR对我院206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先用TEOAE进行初筛、复筛、再复筛,仍未通过者测试ABR,2次ABR测试异常者诊断为听力障碍。结果:206例高危新生儿用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70‰(35/206),复筛为136‰(28/206),再复筛为102‰(21/206),用ABR复查诊断为听力障碍疾病29‰(6/206)。结论:TEOAE及ABR很适合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与ABR合用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儿及同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26例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前采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正常足月儿听力筛查异常率0.01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异常率36.9%,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比较听力筛查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异常率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越重,听力异常率越高,故所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应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61-4062
148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按照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耳道及鼻腔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观察组初筛通过709例,未通过32例,初筛通过率为95.68%,对照组初筛通过663例,未通过78例,初筛通过率为89.47%,观察组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际复筛1例,实际复筛率为3.12%,对照组实际复筛15例,实际复筛率为19.32%,观察组筛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对新生儿耳道及鼻腔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利于对及早发现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有利于患儿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情况,以便早发现、早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TED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再次复筛,复筛未通过即采用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本院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2%(441/500),复筛通过率90.7%(49/54);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初筛与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更高;本组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8%(4/500)。结论 TEOAE是一种准确、敏感、简捷、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更应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于病情稳定、出院前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NICU中12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初筛异常46例,占36.2%;复筛46例,异常9例,占19.6%;9例患儿3~4个月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57%(2/127)。对照组检测正常新生儿182例,初筛异常18例,占9.9%;18例复筛全部通过。【结论】NICU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进行听力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