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瘀证的变化情况,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候资料,并对血瘀证进行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等。结果:介入治疗术后血瘀证评分较术前降低,有51.5%血瘀证评分为重度的患者在术后转为轻度(P0.05)。当介入治疗后血瘀证合并其他证型时,血瘀分级为重度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痰浊证,其次为阳虚证。结论:经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当血瘀证合并其他证型时,血瘀证严重程度较单纯血瘀证为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访408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1天、介入治疗后1月、6月观察中医证型等,并与介入时的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血瘀证患者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2)介入治疗前血瘀证257例(62.9%),其中心血瘀阻证131例(32.1%),气虚血瘀证126例(30.8%);介入治疗6月后,血瘀证243例(59.6%),其中心血瘀阻证86例(21.1%),气虚血瘀证157例(38.5%),介入治疗后血瘀虚证显著增多;(3)血瘀证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节段数多,以血瘀实证最为严重;(4)再狭窄在血瘀证中最容易发生,其中在心血瘀阻证最为显著。结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如何与介入治疗相得益彰"成为中医界研究的活跃领域.恩师张琪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另辟蹊径,致力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的临床研究,在继承孟河医派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发展,针对临床血瘀证、痰浊证及气虚证等在整个病程中的演变做了系统性研究,为指导中医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的辨证论治做出了前驱性贡献.现将张师辨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验案3 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91-793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证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给予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然后对其介入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的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标实证中血瘀证比例与术前、术后1 d、1周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的气滞证比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痰浊证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的本虚证中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气滞证和血瘀证冠心病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干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成为限制其疗效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对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证型认识及药物研究进展提出,应更深入把握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并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治疗的患者30例,分析治疗前后症状及证型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血瘀阻证、阴寒凝滞证减少,痰浊痹阻证未见明显改变,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较前增多。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胸闷、胸痛等症明显减少,脘腹胀满、乏力等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患者"标实"与"本虚"偏重不同,但"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不变。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将冠心病介入治疗与中医证型相结合,探寻介入治疗后病情发展与中医证型、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408例,其中男性213例,平均年龄66.6±9.8岁,女性195例,平均年龄66.2±7.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9例,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大肝癌经羟基喜树碱(HCPT)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介入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提高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方法:选择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HCPT并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卡铂)并碘油栓塞治疗.对所有病例均按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湿瘀搏结证、肝肾阴虚证五型进行辨证.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介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前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为主(35%),其次为脾虚肝郁证(23.75%)、湿热蕴结证(18.75%)、肝肾阴虚证(13.75%),湿瘀搏结证所占比例最少(8.75%).治疗组介入后气滞血瘀证病例较介入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介入后湿热蕴结证病例均较介入前增加,以对照组明显(P<0.05).其余各证型介入后分布与介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是原发性大肝癌的最基本病机;介入后多向湿热蕴结证型演变;羟基喜树碱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抗癌散结功效;大肝癌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应重视清热化湿、泻火解毒.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9-13
目的探讨胸痹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及其变化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及改善病人术后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二科中医诊断为胸痹且符合冠脉造影手术适应症的患者8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冠脉积分等信息采集,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按调查时段的不同随机抽取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并运用舌诊仪及脉诊仪对其进行舌象、脉象的信息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冠脉介入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冠脉无狭窄患者26例,冠脉狭窄50%患者6例,冠脉轻度狭窄患者9例,中度狭窄患者9例,重度狭窄患者29例,冠脉完全闭塞患者8例。经统计分析,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中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5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1例;冠心病患者所属中医证型中气虚血瘀比例最大,其次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对所有冠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冠脉积分评价,经非参数检验,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4种证型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跟术后1周中医证型未见明显变化,仍然是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气虚证与血瘀证的积分比例开始出现变化,气虚的症状加重,而血瘀的症状较术前有减轻的趋势。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气虚血瘀证是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对应冠脉病变支数有所不同:气虚血瘀证多见单支及双支病变,痰阻心脉多见多支病变,而气滞血瘀证可见于多支病变中;冠脉造影结果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病变积分、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明显;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仍为气虚血瘀型,随着介入术后患者病程的延长,气虚症状较前明显,而血瘀症状较前减轻,这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冠心病(CHD)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影响。方法:对两家三甲医院140例术前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且符合其它各项标准的病例,按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完成中医病史的采集及证型的辨别,最后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瘀证、痰浊证分布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治疗对其血瘀证、气滞证有明显效果,同时也加重正气的损伤。结论:血脂异常主要对CHD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痰浊证、血瘀证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术前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型最多(67%),术后证型以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为多(分别占33%和29%)。手术前后胸痛、胸闷等标实症状大多很快缓解(P<0.01和P<0.05),而心悸、自汗、下肢浮肿等本虚症状及患者的舌象、脉象在手术后短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由本虚标实转变为以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将1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证(37例)、脾虚证(45例)、湿热证(18例)、血瘀证(28例)及阴虚证(26例),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法(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 TOF MS)分析其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并结合中医证候特点,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结果 介入前1周,M/Z为3 392、4 970、5 911、6 200、8 575 Da的血清蛋白峰在各证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述5个差异蛋白峰同时出现于脾虚证和血瘀证中。介入后1周,阴虚证M/Z为8 575 Da的血清蛋白峰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证型间出现血清差异蛋白质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PCI术后再狭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6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并观察其中医证候表现。结果再狭窄组21例,无再狭窄组41例,再狭窄率为33.87%。2组本虚证辨证均以气虚证为主要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阳虚证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标实证辨证无再狭窄组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再狭窄组以痰浊证为主要证型,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痰浊证为主,气虚痰浊可能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中医辨证论治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进行证型分析。术后具有气虚证表现病人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介入术后的继续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证候特点。方法选取肝癌患者3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2项四诊信息并量化计分,采用SPSS13.0软件对四诊信息等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聚类分析,365例肝癌患者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五型,其中以脾虚证多见,肝郁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次之。结论聚类分析可实现肝癌证型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痛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如何与介入治疗相得益彰"成为中医界研究的活跃领域。恩师张琪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另辟蹊径,致力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的临床研究,在继承孟河医派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