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70例病人通过康复体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等。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有效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康复体操的应用对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四高"特点。由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康复期长、医院床位紧张、家庭经济负担重等条件制约,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病情稳定后多回归家庭完成康复治疗。但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知识的了解,易致出院患者生活模式异常,不利于疾病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保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和家庭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本文对此类患者进行系统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陈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258-1259
脑卒中是指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脑动脉破裂或栓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者死亡,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近年来,其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超过8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内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做好出院指导后并执行一套为期3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现状和干预需求。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自制的家庭康复干预现状及干预需求调查问卷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获得家庭康复干预的占84.3%,入户干预的仅11.8%;家庭康复干预内容大多停留在饮食、用药、运动训练指导上,日常生活能力、记忆、理解识别能力训练等开展率分别为47.1%、44.1%、24.5%,且干预效果不容乐观。干预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预防疾病复发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运动训练指导、家庭康复环境布置指导、医生心理指导。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存在问题,专业人员家庭康复干预能力有待提高;建立并完善科学、可行的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家庭康复水平,是现阶段我国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2010-2011
目的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高,恢复期患者回归社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对丁字沽街社区辖内48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56例患者进行连续性、规范的、有效的社区康复管理。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训练采取传统训练技术和作业相关训练,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训练时间和锻炼强度。对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心理疏导,树立康复的信心,必要时配合精神类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和亲友讲述心理学知识,配合医生密切观察患者思想的动态变化。为脑卒中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社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每个季度定期随访,在随访工作中医生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进行查体,督导治疗,指导用药,指导护理。结果 56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康复效果显著11例(19.64%);康复管理效果较好18例(32.14%),病情稳定25例(44.64%),复发1例(1.79%),无效1例(1.79%)。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和心理疏导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全科医生要把握最佳康复治疗的时机,遵循规范的康复治疗模式,采用适宜的综合、廉价、方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最大化。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1)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环境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以淮河为界,收集南京、无锡、苏州、绍兴等南方地区和徐州、滨州、天津等北方地区的111例患者,分为南方组(n=70)和北方组(n=41),进行规范的8 w社区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社区康复治疗8 w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南、北方患者经过8 w的临床路径社区康复治疗,MBI、FMA、SS-QOL评分较康复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0.05);两组8 w末与入组时的MBI、FMA评分增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S-QOL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北方在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的疗效上不受地域因素影响;但南方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优于北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为今后施行有效社区康复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社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32例脑卒中患者,20例脑卒中患者看护人,填写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健康指数量表(EQ-5D)。结果 走路有些问题较走路没有问题的、卒中后出现抑郁焦虑并发症较没有出现发症的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需求的可能性增加;存在行走困难和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更需要家庭康复技巧及辅助器具的指导;存在吞咽困难和抑郁焦虑状态的脑卒中患者需要心理干预;病程长及存在语言、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更需要康复知识指导;有尿路感染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需要居家环境改造的指导。结论 存在不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需求不同,社区康复工作应重点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3.
黄浦区脑卒中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管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浦区社区综合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23例黄浦区2016年7月—2017年6月新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137例)与对照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另对干预组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肢体康复训练、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所有研究对象定期由康复指导师进行量表评估,并完成2次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Berg分值(BBS)、知识知晓程度及PHQ-9得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知识知晓水平的提升幅度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女性、高龄及低文化程度者提升幅度大(P<0.05),知晓程度的提升程度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呈现正相关(β=1.6,P=0.010)。结论开展社区脑卒中患者综合康复管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并缓解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脑卒中后患者社区诊疗、康复随访机制,以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再发率和致残率。方法根据《指南》制定适合脑卒中后患者社区康复管理规范,并在浙江省三个社区医院3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样本实施研究,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各项脑卒中危险因素、运动功能、心理状况的随访,并给予药物、康复干预,每月按照随访项目记录随访结果。结果①危险因素基线筛查:31例患者中发现高血压25人(80.65%),糖尿病9人(29.03%),吸烟6人(19.35%),肥胖5人(16.12%),颈动脉斑块4人(12.90%),高脂血症2人(6.46%),房颤1人(3.23%)。②危险因素的控制:在随后一年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及用药干预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吸烟、酗酒、肥胖、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行为也有一定的改善。③运动功能的康复:患病时间<1年的患者在早期(3~5个月)进行康复锻炼恢复更快,但即使在患病≥1年时进行康复锻炼,仍能够取得肌力的改善和日常功能的提高。④心理功能康复:通过长达一年的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及部分药物治疗,抑郁和焦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社区康复的随访和健康指导,能有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并促进患者的康复,为制定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管理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脑卒中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1例)及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取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于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的社区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康复前后ADL及IADL量表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对照组仅在部分日常生活能力项目上有所提高,而自理能力在干预前后各项活动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综合医院康复中心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脑卒中康复越来越受重视,康复技术和手段也随之不断发展。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逐渐被应用到脑卒中康复治疗中,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神经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有效。本文围绕音乐治疗的形式和神经音乐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进展,及国内神经音乐治疗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和西药组,每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SFMA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结果治疗1月后,3组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综合康复组与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1),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3组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康复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19.
做好脑血管病急性期到恢复期的康复工作是临床医生、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家庭指导性康复训练则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发病1个月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体检;康复组42例,在门诊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与指导并定期上门随访。对两组初诊时和3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来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经康复护理后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科学、合理、正确的康复与护理手段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