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白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璃  梁虹 《广东医学》2005,26(12):1642-1643
目的应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长波紫外线(UVA 320~400 nm)照射小白鼠,快速、简便、可靠地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方法应用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法),对接受8-MOP/UVA照射24 h的小白鼠进行皮肤表皮、真皮组织结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小白鼠经8-MOP/UVA照射24h,皮肤增厚,表皮组织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弹性纤维增粗、增多,排列紊乱或聚集成团,胶原退行性变明显,甚至可见无定形物质,血管不规则扩张,血管壁增厚,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8-MOP/UVA可以快速、简便、可靠地建立小白鼠的皮肤光老化模型,为临床进行皮肤光老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芳维A酸乙酯对8-MOP/UVA诱导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芳维A酸乙酯对8-甲氧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8-MOP/UVA)诱导的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8-MOP/UVA诱导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衰老,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芳维A酸乙酯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学、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及P1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26d,8-MOP/UVA作用组,芳维A酸乙酯B1,B2,B3组及正常对照组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G0+G1)细胞数分数分别为0.96,0.82,0.85,0.86和0.85,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8.3%,13.9%,13.9%和0.0%,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13.9%,19.4%13.9%和0.0%;芳维A酸乙酯各剂量组与8-MOP/UVA作用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芳维A酸乙酯对8-MOP/UV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衰老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A酸类的细胞生长抑制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宇  李德如  闫国富  张洁 《重庆医学》2008,37(12):1271-1273
目的研究芦荟凝胶(aloe gel,AG)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芦荟凝胶作用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碱水解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芦荟凝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细胞周期时项分析结果显示5%、10%浓度芦荟凝胶处理组细胞周期S G2/M期细胞百分率及增殖指数PI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的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芦荟组在不同时间段时其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10%浓度芦荟凝胶处理后的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表达增加(P<0.05)。结论芦荟凝胶能有效促进人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强脉冲光对目标皮肤进行连续照射,在照射前及照射后取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的强脉冲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照射2,3次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7.9±1.7)×10-4、(11.1±2.4)×10-4]明显高于照射前[(2.1±0.7)×10-4],P<0.05.结论 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证实了强脉冲光的除皱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有效针对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检测RNA干扰后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4对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靶序列(shRNA1、shRNA2、shRNA3、shRNA4),将合成的shRNA片段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U6,经酶切与测序验证表明成功构建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并将该干扰载体与空载体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人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依次为Col-shRNA1组、Col-shRNA2组、Col-shRNA3组、Col-shRNA4组、空载体转染组),另选未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该干扰载体的干扰效应.结果 酶切与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扰组Col-shRNA(1~4)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组(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的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合成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4组有效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它们均能明显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与减少细胞胶原的合成,其中Col-shRNA1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连续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用直接红对石蜡切片中的胶原进行特异染色。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中,肝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肝切片中胶原的沉积亦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给予25mg/kg的牛磺酸可明显降低肝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肝切片中胶原的沉积亦明显减轻。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3组间工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黄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创面修复的第11天,复黄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黄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酸枣仁原药及其多糖、生物碱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用酸枣仁水煎液、酸枣仁多糖、酸枣仁生物碱和盐酸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进行灌胃治疗,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各组药物疗效。实验结束,取脑,作组织匀浆,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呈明显抑郁状态,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模型组不动时间较长(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酸枣仁水煎液组、酸枣仁生物碱组小鼠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均减少(P<0.05,P<0.01),SOD活性升高(P<0.05,P<0.01),MDA含量降低(P<0.05,P<0.01)。酸枣仁多糖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酸枣仁有抗抑郁、镇静的作用,其中生物碱抗抑郁作用较强,多糖类抗抑郁作用不明显,且药效均不及酸枣仁煎剂。  相似文献   

13.
维拉帕米阻抑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UUO模型组、维拉帕米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术后8天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色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HYP和MDA含量明显升高,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含量明显升高,肾组织SOD含量显著下降(P〈0.01),维拉帕米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肾组织HYP和MDA含量明显下降,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下降,肾组织SOD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拉帕米能减少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降低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的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从而阻抑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徐敏 《重庆医学》2015,(33):4618-4620
目的:通过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来探讨沙棘总黄酮对皮肤的保护修复作用,为寻找新型抗紫外线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 UVB 反复照射,构建 UVB 辐射小鼠皮肤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皮肤形态学变化、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肤内脂类受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即丙二醛(MDA)的量和胶原蛋白量的变化程度。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皮肤形态学变化明显,表皮层增加,真皮层增厚,UVB 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构建成功;模型组较正常组 SOD 活性和 MDA的量分别是极显著降低和升高(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较模型组 SOD 的活性和 MDA 的量分别是极显著升高和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胶原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胶原蛋白量较高(P<0.01),但阳性对照组出现了增生性瘢痕。结论沙棘总黄酮能有效防止 UVB 反复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提高皮肤组织中SOD 活性和胶原蛋白量,抑制 MDA 的量升高和瘢痕增生,并对 UVB 导致小鼠皮肤光老化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稀土氟化钕微粒对大鼠肺组织的氧化损伤及致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对实验大鼠灌注不同剂量的氟化钕微粒悬浮液,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羟脯氨酸碱性水解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肺组织呈纤维化趋势,不同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染尘1、3个月时,各剂量组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只有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时,各剂量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个月时,各剂量组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1个月低剂量组外,不同时间点各剂量组HY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稀土氟化钕微粒可导致大鼠肺组织氧化损伤,随染尘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初步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处理组,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黄芪处理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皮下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黄芪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①肝脏的损伤性改变有所减轻,肝组织HYP及肝纤维化指数(FI)明显降低;②血浆内毒素含量、ALT及肝组织MD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黄芪可减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酸锌+缺血/再灌注组(MT组)。对比观察各组肺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I/R组与C组相比,肺组织中MT的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MPO活力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肺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示I/R组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C组,肺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MT组与I/R组相比肺组织中M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MPO活力明显下降,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AI显著低于I/R组,肺组织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有所减轻。结论:金属硫蛋白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中性粒细胞聚集,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  相似文献   

18.
潘庆  范延红  谢晓波  刘楠  王海昌 《医学争鸣》2009,(22):2489-249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过程中Notch1的变化情况,探讨在此转分化过程中Notch1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CFs,以10μg/LTGF-β1诱导CFs向MFB转分化.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1作用24,48,72h组,采用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法测定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75μmol/L)阻断Notch1受体活化.实验分对照组,DAPT作用24,48,72h组,检测SMA及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TGF-β1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较α-SMA,HYP表达量随TGF-β1诱导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Notch1则呈下降趋势,均以72h最显著(P〈0.01);加入DAPT后,与对照组相比较α-SMA,HYP表达量随DAPT作用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以72h最显著(P〈0.01).结论:TGF-β1可以诱导CFs向MFB转分化,Notch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DAPT阻断Notch1活化后可以促进CFs向MFB转分化.  相似文献   

19.
徐红蕾  金旭如  叶进燕 《浙江医学》2009,31(8):1046-104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地塞米松组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分级,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含量以及羟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并作各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1)第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肺泡炎评分、HYP含量、AngⅡ含量、MDA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SOD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仅模型组肺纤维化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及HYP含量、AngⅡ含量、MDA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SOD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地塞米松组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1),卡托普利组AngⅡ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0.01)。(2)第2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评分、HYP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AngⅡ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仅模型组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评分、HYP含量、MDA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或0.01),SOD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卡托普利组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An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能是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减少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而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