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并寻找防范的方法.方法 寻找护理活动中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形成原因,加强各个环节的质控.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医疗安全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提供尽可能的医疗安全是每位医护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所谓“隐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个人权益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患者的“隐私权”应指患者拥有保护自身包括躯体的隐秘部位、某些疾病、病史、生理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就医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的个人信息、个人私事、个人领域不得不向医护人员公开,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广大医护人员的责任,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频繁,泄露隐私的机会更多,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感到“尊重”和“安全”,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科自2005年6月始,对科内保护隐私工作现状做了调查,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患者权利认知与实践操作存在差距是护理人员侵权行为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但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可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是不可低估的[1].护患纠纷的发生不仅干扰正常医疗工作程序,给患者的情绪和康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本文对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因此,如何正确防范纠纷是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关注的问题. 1 护患纠纷的概述 护患纠纷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是医疗纠纷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护患沟通障碍引起,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是微乎其微.因此,护患沟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护理工作中,法律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已日益受到重视,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论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因此,如何正确防范纠纷是护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门诊部的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患之间的不良沟通,提高分诊质量,防止同类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的二次反生,预防门诊部出现预料以外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整体发生的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剖析,包括不同事件,不同分诊科室,计算出百分比,针对涉及不同原因产生的护患危机事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全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总结出以下几点高概率事件:1给药时出现错误;2护理用针不当,致使患者被刺伤;3护理投诉;4患者出现压疮现象;5患者被烫伤;6患者跌倒;7患者坠床;8给药时药物出现外渗;9管道滑脱;10收集标本错误。通过对以上十种不良事件的分析,我院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2012年全年护患沟通和评估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命感,强化护士的业务熟练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制定出相关的治理措施,有助于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与缓解,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防范护理纠纷增强维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在追求疾病诊治的同时,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可能引起护患纠纷.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重视首映效应,规范执业行为,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严格查对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注意言谈,保证患者知情权,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和维权意识,加强有效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诸多方面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门诊部的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患之间的不良沟通,提高分诊质量,防止同类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的二次反生,预防门诊部出现预料以外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整体发生的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剖析,包括不同事件,不同分诊科室,计算出百分比,针对涉及不同原因产生的护患危机事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全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总结出以下几点高概率事件:①给药时出现错误;②护理用针不当,致使患者被刺伤;③护理投诉;④患者出现压疮现象;⑤患者被烫伤;⑥患者跌倒;⑦患者坠床;⑧给药时药物出现外渗;⑨管道滑脱;⑩收集标本错误。通过对以上十种不良事件的分析,我院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2012年全年护患沟通和评估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命感,强化护士的业务熟练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制定出相关的治理措施,有助于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与缓解,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无论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为了减少护患纠纷及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工作者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风险,才能保障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近年来有关护理投诉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岩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122-124
目的观察ICU护士在呼吸机护理中运用依从性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以及对应护理人员24名,将其均分为参照组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与12名护理人员,研究组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与12名护理人员。参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依从性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以及两组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参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几率7(38.88%)高于研究组0(0.00%),χ^2=8.6897,P=0.0032,组间差异显著;参照组护理人员依从性3(25.00%)低于研究组11(91.67%),χ^2=10.9714,P=0.0009,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依从性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依从性,提升呼吸机护理工作有效性,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及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纠纷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论其行为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对防范护理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自主权的内涵分析开始,通过"徐宝宝事件"总结保护患者自主权的障碍,建议通过加大宣传,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医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医疗机构的规范并付诸于实施,同时明确侵犯患者自主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相关法律真正保护患者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保护妇科患者隐私的意义。方法:分析妇科患者的隐私以及护理工作中容易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应用人文关怀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结果:患者满意度由91.67%提高到97.5%(P〈0.05)。结论:人文关怀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和自尊的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了伦理道德意识,保障了患者的隐私权利,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54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同时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以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24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分级、发生原因、责任护理人员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的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一般差错为主;沟通不畅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50.4%;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员,约占84.2%;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约占70.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完善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等,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范文英  王黎霞  孙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114-114,117
目的:积累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经验,降低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同期有945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9%。②49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的原因分析: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18例,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13例,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9例,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7例,环境安全意外2例。结论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易于纠正,从而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林家谊 《吉林医学》2014,(1):196-197
目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上报的69起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并对涉及护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和坠床;②主要原因有药物管理和使用、沟通不良和患者评估不足;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给药沟通和评估方面显著不足。结论:培养护理人员有强烈责任心和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理管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玉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401-2403
<正>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逐步落实、《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护理人员的侵犯或家属有不满意时,不管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过失的,一般不会得到患者的谅解,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尤其儿科护士承受着比其他科室护士更大的心理、精神压力。因此,如何防范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总结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主要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健康宣教缺乏等。同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慧 《吉林医学》2012,(34):7584-7585
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及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减少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地保障。方法:对ICU患者的相关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沟通障碍、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缺陷、医护之间融合性低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ICU的风险防范应该努力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合理配置ICU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医护之间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