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以期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总结骨样骨瘤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中央透光区及外围宽窄不一的骨硬化,还可伴有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或相邻关节肿胀;典型的CT表现包括患者出现早期的低密度瘤巢,其形状可为圆形,也可为卵圆形,同时在瘤巢周围可见发生有反应性骨硬化的情况;瘤巢的MRI具体表现可见有圆形或椭圆形信号异常区,其单发直径小于2cm,在T1WI上表现为中等信号,接近于肌肉,而在T2WI上则表现为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后扫描瘤巢明显强化,少数可呈环状强化。结论:典型的骨样骨瘤根据X线、CT及MRI表现,再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较容易;瘤巢未显示者,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1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CT和MRI检查分别有13例、10例和3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9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和MRI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便于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3.
安琳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124-112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就诊的22例骨样骨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与此同时行CT检查者16例,行MR检查者7例,三种检查方法均检查者7例。结果:22例病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经CT检查者有4例周围可见骨膜反应,行MR检查者5例都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或骨髓水肿。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了解骨样骨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关节内骨样骨瘤11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于1~3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髋关节骨样骨瘤疼痛定位不确切,X线因遮挡显示不清,容易误诊,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CT引导下手术是保证瘤巢切除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庆纲 《工企医刊》2010,23(3):78-79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骨样骨瘤。笔者对骨样骨瘤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6.
段洪富 《工企医刊》2002,15(5):39-40
股骨骨样骨瘤临床少见常导致误诊误治。几年来,我院共收治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5岁~45岁,平均22岁。病变部位:右股骨上内侧3例,上前侧者1  相似文献   

7.
骨样骨瘤的病理机制与诊断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3-1999年收治的骨样骨瘤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21.5岁.发病部位为股骨颈3例、股骨5例、胫骨3例、肱骨1例、尺骨1例.全部病例均行病巢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症状即消失,随访1~6a无一例复发.结论该瘤以疼痛尤其夜间痛为特征,其疼痛可能为瘤巢内前列腺素E2增高所致,彻底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提倡精确定位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孙岩 《现代保健》2010,(3):134-135
目的探讨腰椎管内骨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7例腰椎管内骨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及诊治情况。结果本组7例中,腰椎管内骨软骨瘤生长在L2椎板关节突1例,L5椎板关节突2例,L4和L5椎板各1例,S1椎体后缘1例,L5右侧椎板与椎体间1例,7例患者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论脊柱骨软骨瘤腰椎发病较少见,好发于L5,就诊时往往已累及马尾神经。CT诊断是其首选,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彻底切除。手术时应防止马尾神经损伤加重,确诊需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0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经X线、CT、超声波检查,检查后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诊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和CT检查对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效果明显,但X线检查对软骨帽、周边组织病变的检查效果不佳,远不如超声波和CT检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效果与CT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其检测费用低于CT检查(P〈0.05)。结论: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效果与CT检查相当,但其更为经济、简便,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胸部平片及CT影像资料。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7例(75%),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9例(25%)呈不典型表现;肺部异常表现在75%的病例都发现了微结节或结节,其他异常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5例(41.7%),纤维化表现12例(33.3%),磨玻璃影10例(27.8%),血管支气管集聚7例(19.4%),斑片或实变影5例(13.9%)。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CT检查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又可显示肺内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Brodie''s abscess usually presents as a diagnostic dilemma resulting in a diagnostic delay. It mimics various benign and malignant conditions both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Case Details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case of a 14 year old boy who presented with a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picture of osteoid osteoma of proximal femur but found to have a brodie''s abscess on histology and culture.

Conclusion

It describes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subacute osteomyelitis, its unusual MRI featur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obtaining a histological diagnosis before defini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腮腺良恶性肿瘤CT鉴别诊断要点,评价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良性肿瘤和11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特征,判定其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9.4%(27/34),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78.3%(18/23),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8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B超和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肾结核的28例病历从发生机理及病理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其病理基础讨论。肾结核的X线、B超和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中晚期肾结核病例,不宜做膀胱镜或输尿管插管,诊断不明确,可选CT扫描。多层螺旋CT(MSCT)能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腔内外改变以及肾功能情况,是诊断肾结核的一种很好的影像方法。结论X线、B超和CT对肾结核检查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曲面重建(CPR)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很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证明为上颌窦恶性肿瘤的CT资料。结果:窦腔内的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为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共有表现,肿瘤可沿破坏的窦壁或沿神经向窦外侵犯呈浸润性生长。结论:CT扫描是准确评价上颌窦恶性肿瘤及其分期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着重探讨45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病因、CT检查技术及其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45例缺血性肠病均经螺旋CT扫描。26例经过手术证实,14例经过治疗痊愈,5例急性死亡。结果其中肠系膜动脉缺血24例,肝固有动脉缺血4例,肠系膜静脉缺血17例。结论严格掌握CT检查技术,根据CT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对缺血性肠病患者可以作出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CT表现。方法:14例GIST中,良性6例,恶性8例。位于胃8例,小肠4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肿块直径约(11.2±2.6)cm。位于消化道的13例中,腔外生长者9例(69.2%),腔内、外生长者4例(30.8%)。结果:CT检查者中,肿块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0例。6例影像学随访检出复发4例,其中3例经口服STI-571治疗患者中2例观察到肿瘤缩小和液化,1例肿瘤增大。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消化道来源的腔外生长肿块,伴有囊变、坏死或与消化道相通和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应考虑GIST可能。CT在GIST诊断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男4例,女6例,年龄31~73岁,平均(54.4±14)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瘤体、正常肾皮质、肾髓质的平扫、动脉、静脉、延迟期的强化情况,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扫描特点,并和病理做对比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共10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肿瘤均为单发病灶,直径大小约2.0~5.8 cm,平均(4.3±2.3)cm。右肾8例(80%),左肾2例(20%)。CT扫描肿瘤呈等密度7例(70%),稍低密度3例(30%),髓质内肿瘤8例(80%),皮质内肿瘤2例(20%)。类圆形、椭圆形9例(90%),不规则形1例(10%)。肿瘤有完整包膜者8例(80%),不完整者2例(20%),增强扫描包膜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坏死、囊变2例(20%),淋巴结转移1例(10%)。肿瘤内未见钙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动脉期呈中度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动脉期强化程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强化,高于肾髓质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该肿瘤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胆管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胆管癌患者(术前7例,术后18例)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显像SUVmax,观察其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PET/CT诊断胆管癌符合率100%,灵敏度95%,特异性90%。结论:18F-FDG PET/CT对胆管癌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CMC)的CT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C病例3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HRCT扫描,阅片时重点观察瘤体软组织形态及分布、邻近骨质改变等。结果:34例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3例,合计37耳;上鼓室28耳,中鼓室2耳,鼓窦及入口7耳,表现为软组织团块状影。骨质改变:鼓室盾板破坏27耳,合并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扩大14耳;听小骨移位31耳,伴有骨质破坏23耳;岩鳞板破坏5耳,乳突多呈硬化型及板障型。结论:鼓室、乳突窦及入口软组织影(占位征)、邻近骨质破坏是诊断中耳胆脂瘤的主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