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律伟 《泰山卫生》2005,29(2):27-27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发现心脏药物可以产生心律失常已有上百年历史,但直至1989年的CAST实验结果,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才日益提高。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在一定程度上有加重原有心律失常或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1例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表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数,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无论住院期间或出院随访1~27个月间其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用开搏通组的猝死率明显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组(P<0.05),可能与开搏通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而影响神经激素及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等有关。后者则与其负性肌力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06,6(12):134-134
美国Maine医学中心Owens和Nolin等报告,一些抗微生物药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直到最近,以QT间期延长的心律失常形式为表现的心脏毒性,在抗微生物药中仍很罕见,但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描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四类,它们的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不同,故除抗心律失常功能类似外,它们的中毒反应是不同的.该文分别讲述了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并介绍了此类抗心律失常药中毒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鉴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促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率上升.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是临床医师感到十分困惑而又棘手的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应用循证医学的模式,对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观察终点不仅是以控制心律失常效果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急性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生活质量、致残率、总死亡率及经济/效益比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因而使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可信度提高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以循证医学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措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成果,供同道们在临床实践中,遵循最新的科学证据,因人制宜地做出抗心律失常治疗最佳的选择,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马长生 《药物与人》2007,20(6):26-26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的同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如器官毒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做到用药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负性肌力作用很轻,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但老年人对心律失常药物耐受性差,加上常合并肝肾功能下降,代谢机能下降,以及常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用药须慎重.为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指心搏的节律或频率的异常 ,与心肌细胞膜对Na+、K+、Ca2 +转运紊乱有关。临床上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前者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后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其中最严重的是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这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对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 ,发现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患者。其中 ,男性2…  相似文献   

10.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而又有良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以及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这些药美中不足的是均有潜在的引起心律失常的可能,即潜在的加重原来存在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鉴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要求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1分类据浦肯野纤维离体实验所得的药物电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可将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1.
刘华伟 《医疗装备》2021,(6):193-195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以缓慢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两种类型为主,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仍无治疗该疾病的长期有效药物,而长期服用部分药物会产生多种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需同时考虑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多种多样,胺碘酮是最常用的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而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心律失常危险性与病死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最典型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该文重点探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通过阐述其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大珍 《工企医刊》2002,15(5):88-88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疾病,心律失常用药时需根据各药物作用特点及心律失常的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各药又会根据不同的特点出现各种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现分述如下。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4大类。  相似文献   

13.
<正>心电复律术是目前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简单、有效且较安全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药物治疗无效者及心室颤动患者更是如此.本文就123例次快速心律失常利用心电除颤仪进行心脏电复律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以前常用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慎用,更不主张长期运用。临床发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单独治疗有时效果不佳,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异搏定治疗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进行分析,5例中极短联律间距室速3例,重复性单形性室速1例,特发性室速1例.呈极短联律间距室速者对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而对异搏定疗效显著另外2例应用异搏定治疗有效,但不能即刻终止发作,而临床上大多数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在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情况下,非短联律间距室速才宜选用异搏定.本组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异搏定治疗某些室速的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或钙离子流返活动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3年3月~2003年3月治疗因过量饮酒导致心律失常患者16例,经静脉点滴葡萄糖液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心律失常全部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胜军 《现代保健》2010,(28):49-5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律失常的病因及其治疗策略。方法10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36例,Ⅲ级50例,Ⅳ级20例。其中男58例,女50例,平均年龄55.6岁,对其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心房纤颤发生率占49.1%,为最多,其次为室性期前收缩及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分别为18.9%和15.1%。病因最常见的为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有些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主要与心脏本身的病变密切相关,而有些心律失常可能主要与心功能不全时内环境紊乱及药物有关。因此,在处理此类心律失常时应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综合治疗,使用心律失常药物应持谨慎态度,权衡利弊,避免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心脏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故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及成年人均有所不同.笔者拟就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类型、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新生儿科临床医师对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最近几年,房颤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转复及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新的治疗手段如肺静脉消融等已经有所进展,但是对于很多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仍然很重要。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由于其适应证较窄、并发症较高或医疗费用较昂贵等原因只能使部分患者受益;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AD)治疗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包括:(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2)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心脏电复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慧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92-193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其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又称心脏电除颤.经过多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电复律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我院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情况下,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46例患者行心脏电复律,针对易出现的并发症,加强了临床观察,并实施及早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