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职业暴露条件下前列腺疾病患者利用3.0T磁共振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的表观扩散系数及Tissue 4D灌注成像生成的定量参数,探讨职业暴露条件下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44例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均为包装工,平均年龄为(66.1±7.4)岁,以前列腺癌的32例患者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症的12例患者为前列腺增生组。分析比较两组间Resolve-Dwi自动生成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系统的相关性。通过评价磁共振Resolve-Dwi技术及Tissue 4D灌注成像的分析结果得出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ADC值分别为(0.96±0.14)×10-3mm2/s和(1.86±0.47)×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3.0T磁共振扩散加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扩散敏感系数(b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行3次前列腺DWI扫描,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其他参数均一样。测量3种b值DWI图像中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表观扩散系数(ADC),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SNR分别为(18.36±1.75)、(14.63±2.32)、(11.83±1.65),CNR分别为(0.55±0.14)、(0.47±0.11)、(0.39±0.90),3组间比较SNR和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时,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2.07±0.26)×10-3mm2/s和(2.01±0.15)×10-3m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1.80±0.22)×10-3mm2/s和(1.65±0.2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1.54±0.14)×10-3mm2/s和(1.31±0.1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68)、(3.05±0.69)和(2.75±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0T磁共振对前列腺进行DWI扫描时,选择b值为800 s/mm2较为适当,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BPH患者71例,前列腺癌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测量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均匀,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78±16)×10-5mm2/s,BPH组的平均ADC值为(146±44)×10-5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在前列腺相关疾病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180例T2WI无高信号的颈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年DTI扫描,根据患者有无椎管狭窄将其分为椎管无狭窄组(A组,43例)和椎管狭窄组(B组,37例)。分析各组颈髓分数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颈髓平均FA值为0.643±0.051,ADC值为(I.16±0.172)×10-3mm2/s;A组和B组患者颈髓平均FA值分别为0.621±0.036、0.592±0.060;平均ADC值分别为(1.236±0.135)×10-3mm2/s、(1.429±0.150)×10-3mm2/s。三组之间两两比较,FA值对照组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P值均<0.05);ADC值对照组最低,A组次之,B组最高(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成像较常规T2WI更早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损伤,椎管狭窄患者颈髓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增强MRI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3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7例;其中55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病变大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析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time-intensity curve,TIC);同时比较不同T分期和病理分级舌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6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长径均值(28.2 ±11.7) mm,短径均值(17.7 ±9.4) mm,厚度均值(26.8 ±11.9) mm,ADC均值(1.029 ±0.142)×10-3 mm2/s,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病变的长径、短径、厚度以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跨中线生长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5例行增强扫描的癌灶中,TIC曲线类型Ⅰ型(速升平台型)42例,Ⅱ型(速升流出型)13例。早期(T1+T2)舌癌组ADC值(1.090 ±0.113)×10-3 mm2/s,晚期(T3+T4)舌癌组ADC值(1.001 ±0.147)×10-3 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癌的ADC值分别为(1.101 ±0.101)×10-3 mm2/s、(0.992 ±0.139)×10-3 mm2/s和(0.819 ±0.125)×10-3 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011×10-3 mm2/s和0.928×10-3 mm2/s分别为诊断高分化及低分化舌鳞癌的临界点,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63.3%和81.4%、83.3%。结论 DWI和动态增强MRI可较好反映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在对其定性、病理分级、分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管状腺癌36例病例资料,术前行MRI、DWI及增强检查且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分别测量病灶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ADC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低分化组2例,平均ADC值为(0.734±0.070)×10-3mm2/s;中分化组24例,平均ADC值为(0.966±0.157)×10-3 mm2/s;高分化组10例,平均ADC值为(1.244±0.156)×10-3mm2/s。ADC值与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呈强相关(r=0.692,P=0.000),高中低分化的三组间ADC值对照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进行对照(P=0.00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管状癌的ADC值均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两者具有相关性,为术前评价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提供有力依据,ADC值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快捷地预判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在99Tcm-MDP骨显像中不能明确良恶性的脊柱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之间常规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病灶(≤ 2),但性质不能明确的30例肿瘤患者(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7岁),1周内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2种以上影像检查(CT或MRI)和/或随访(≥ 6个月)明确脊柱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分析DWI对脊柱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分析良恶性组病灶间ADC值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判定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阈值,并计算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完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共39个骨病灶,其中恶性27个,均为骨转移灶;良性12个:终板炎6个、感染性4个、退变2个;39个病灶中:良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1.402±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0.929±0.221)×10-3mm2/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4.494,P<0.05)。以1.163×10-3mm2/s为阈值,曲线下面积为0.843,ADC值评估骨疾病变潜在恶性的敏感度92.6%,特异度75.0%,准确度94.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 DWI对99Tcm-MDP骨显像不能定性的骨病灶具有较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德松  田疆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55-155,157
目的探讨将DWI(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PCa(前列腺癌)之中的体会。方法我院收集71例PSA出现异常升高状况的患者,经活检病理诊断,31例为PCa者,称作:探究组,40例为BPH(前列腺增生)者,称作:探讨组,选21名非BPH(前列腺增生)以及PCa(前列腺癌)的正常人员,当做比对组,行DWI扫描。对探讨组(前列腺增生者)和探究组(前列腺癌者)、比对组(正常人员)的ADC数值、b值显示的不同信号强度予以检验分析。结果除比对组和探讨组的前列腺周围带显示的ADC值无显著差异,P〉0.05,剩余小组进行两两对比,ADC值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a(前列腺癌)经DWI具备特征性,并且和前列腺增生者所行DWI以及前列腺正常人员所行DWI的特征表现差异显著,所以将DWI(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PCa(前列腺癌)之中,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9.
王露萍  李丽  李刚  谭益民  赵雄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10):2511-2514+2520-2521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SC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98例SCC患者资料,均于术前1周内行DCE-MRI检查,术后行肿瘤病理检查,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下Ktrans、Kep、Ve值,并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98例临床T分期Ⅰ期16例、Ⅱ期27例、Ⅲ期31例、Ⅳ期24例,组织分化为低分化33例、中分化41例、高分化24例,淋巴结出现转移26例、未转移72例,肌层浸润深度为浅肌层浸润68例、深肌层浸润30例。Ktrans、Kep、Ve,在Ⅰ~Ⅱ期、Ⅲ期、Ⅳ期及病理分级1级、2级、3级患者中均逐渐升高,有淋巴转移患者均高于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评估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37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65例)和乳腺癌组(72例),根据随访情况再将乳腺癌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获得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和Ki-67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观察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Her-2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和Kep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1,t=14.4...  相似文献   

11.
蒋春峰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380-138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GRE(VIBE序列)动态增强技术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DWI序列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比较A组(DWI)、B组(VIBE)以及C组(DWI、VIBE联用)在前列腺疾病中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结果 C组可以将病变定性的比例为90.2%,定性准确率89.2%,均明显于其他两组(P<0.05)。b=800 s/mm2时,前列腺增生ADC平均值为1.352±0.238,前列腺癌为0.835±0.287,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VIBE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2例前列腺癌、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前列腺平扫MRI、DWI和增强MRI检查,并在工作站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的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在中央腺体和外周带的ADC分别为1.08±0.23、1.43±0.27、1.51±0.26和1.26±0.47、1.72±0.40、1.75±0.28,前列腺癌的ADC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前列腺中央腺体和外周带的ADC分别是1.30和1.60为阈值来鉴别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DWI及ADC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35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的基础上均行弥散加权平面回波序列(DWI-EP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600s/mm2。T2WI,LAVA序列观察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病变表现,对子宫颈有无侵犯及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信号强度,在确定病灶的位置区域比较DWI的信号特点,测定子宫内膜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32例显示为高信号影(91.4%),3例病灶显示不清;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均呈高信号影。11例良性病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生2例,DWI序列7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影。在DWI、LAVA、DWI结合T2WI序列上判断肿瘤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分别为62.9%(22/35)、74.3%(26/35)、82.9%(29/35)。子宫内膜癌的ADC平均值为1.02±0.23×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组1.49±0.2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DWI结合常规MR序列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DEC-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DWI及MR动态增强检查,同时将5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BPH)以及前列腺癌肿组(Pca)的前列腺的外周带和中央叶的DEC-MRI信号变化、SI-T曲线特征及DWI-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 MR动态增强和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I-T曲线的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为BPH、正常中央叶、Pca及正常外周带(P=0.000);强化率(R)从高到低为Pca、BPH、正常中央叶及正常外周带(P=0.000)。ADC值从高到低为正常外周带、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结论 MR动态增强及DWI可明显提高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徐萍  黎规典  潘希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25-1326,1329
目的 总结分析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DWI图像、ADC值特点.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9例肝血管瘤患者行DWI(b=0、400、800 s/mm2)并分析DWI图像特点;拟合出ADC图,选取感兴趣区(ROI),测出ADC值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HCH于各b值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ADC值为(b值差800 s/mm2) (2.49±0.43)×10-3mm2/s,高于正常肝组织,并随b值增加其ADC值下降.ROC曲线图示当ADC值≥1.26×10-3 mm2/s时,诊断HCH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6.0%(b值差为800 s/mm2).结论 HCH的DWI及ADC值具有一定特征性,高于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眼眶肿瘤的患者(病理证实:28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序列扫描。观察DWI图像特征,并测量ADC值。对良性、恶性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WI图像显示与大部分良性肿瘤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呈高信号。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4±0.2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76±0.14)×10-3mm2/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5,P=0.000<0.01)。结论:DWI为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TURP结合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TUVP联合TURP治疗42例BPH。根据sohlege手术危险分类:Ⅰ级25例,Ⅱ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2,最大尿流率为(3.0±2.2)ml/s。残余尿量120~360 ml。结果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0min。4例术后输血300 ml,1例先兆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平均留置尿管5.0 d。4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0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4±2)下降至术后平均(8±3),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3.0±2.2)ml/s升至术后平均(13.0±2.6)ml/s。术后暂时性尿失禁2例。结论联合应用TUVP及TURP治疗高危重度BP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DWI和ADC图表现,分别测量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同位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30例PCa骨转移患者MRI共检出骨盆转移灶57个,PCa癌灶和骨转移灶在DWI上呈高信号影。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分别为(0.930±0.091)×10^-3 mm2/s、(0.926±0.110)×10^-3 mm^2/s和(0.218±0.098)×10^-3 mm^2/s。PCa骨转移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骨(t=3.081,P〈0.05),但与PCa癌灶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9,P〉0.05)。结论:DWI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林德健 《现代医院》2009,9(12):56-5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态的PSA(f-PSA)和f-PSA/PSA比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对照91例、未经治疗前列腺癌(PCa)69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86例患者血清中的PSA、f-PSA含量并计算f-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PCa组升高较明显,与BPH组比较亦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间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f-PSA/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f-PSA/PSA比值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单纯使用PSA。  相似文献   

20.
朱新胜  单斗联 《现代保健》2011,(33):114-115
目的探讨体积巨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经尿道电切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体积巨大的BPH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电气化切除术(TUV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TUVP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2±7)分,降至术后(7±2)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78±2.61)ml/s升至术后平均(13.1±4.3)ml/s;剩余尿由术前95~800ml降至术后0—40ml。手术并发症5例(5.58%),其中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VP)2例,继发出血3例。结论在熟练掌握TUVP技术后,用TUVP治疗巨大BPH是一种相对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