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对心肺脑复苏有很大进展,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明显提高。60年代以后,临床上采用脱水、头部优先降温、高压氧等治疗,以提高脑复苏的效果,减少皮下生存的发生率,但脑复苏的成功率仍不能令人满意,故目前的心肺复苏(CPR),已发展为脑心肺复苏(CCPR)。从临床实践来看,复苏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复苏或称基础生命支持(BLS),主要是心肺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LS)而是以脑复苏和维护心肺功能为主的复苏工作。  相似文献   

2.
简易皮囊加压通气在高压氧舱内应用的护理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心肺脑复苏十分有利,越早开展促醒率越高。由于高压氧舱内是高气压且富氧的特殊环境,能在高压舱内使用的呼吸机不多。我国99%的氧舱未配备舱内专用呼吸机。对于存在呼吸障碍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高压氧治疗一直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我科1996年12月-2005年5月采用高压氧舱内简易呼吸皮囊人工加压通气替代机械通气,治疗心肺脑复苏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例,计32例次,血气分析检测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复苏是针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再灌流过程中,所造成以大脑为主的全身各脏器损害进行治疗[1]。高压氧治疗脑复苏是心肺复苏后的重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显著,我院2000-2009年共收治254例心肺复苏后伴昏迷患者,其中32例行气管插管并急诊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高压氧时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62岁。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采用中型多人医用高压氧舱治疗。使用2~2.2ATA(绝对大气压)头盔吸氧,升压20 min,稳压60 min,患者持续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或减压20 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机制和护理体会。方法本组97例患者,心肺脑复苏后恢复心搏和呼吸,均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高压氧舱治疗,所有后续治疗及护理均在氧舱内进行,用以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采用200—250kPa的舱压,吸氧30min问歇吸空气10min,再吸氧30min,作为基本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结果本组97例应用高压氧后续治疗,无1例心跳、呼吸复苏后再次停止,无1例因护理因素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发现有后遗脑缺氧损害患者。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使血氧含量增多,血氧分压增高,血氧弥散能力增强,从而改善金身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缺氧性损害的恢复。同时高压氧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使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因而可减轻脑水肿,使颅内压下降。从而解决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矛盾。高氧分压对网状系统的刺激较其他苏醒剂,可加快脑苏醒。高压氧应用于复苏的积极效果,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新的、进一步的内容;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离不开护理工作,舱内的多项治疗是通过护理工作完成的,护理工作的紧密配合,在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后续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高压氧相关概念、发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病人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01-2502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进行心肺复苏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脱水等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复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水肿,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可以广泛用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复苏疗法。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有效的早期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复苏是决定心肺复苏最终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1],因为它关系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为探索更好的脑复苏方法,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与高压氧科联合进行高压氧舱内的心肺脑复苏,现就其安全性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对于观察组中的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采用急诊科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其中痊愈3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率为73.75%,其中痊愈30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5%,其中反应迟钝3例,记忆减退4例,胸痛不适4例,抽搐6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反应迟钝4例,记忆减退6例,胸痛不适9例,抽搐10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通过常规护理治疗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让更多的心肺脑患者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更有其独特的疗效,防止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对心肺脑复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来,我们对1例劳力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肺脑复苏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高温下进行拔河比赛,突然昏倒在地,约10 min被送至最近一家医院.患者昏迷状态,双瞳孔7 mm,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及心音,气囊辅助呼吸,肾上腺素3 mg等心肺复苏措施.心搏呼吸恢复,但呼吸较浅,给予呼吸支持,控制脑水肿、促醒、抗感染等治疗措施,ECG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生命体征稳定,逐渐脱离呼吸机,为进一步行脑复苏于发病10 d后转入我院ICU.  相似文献   

10.
曾瑞兰  冯涛 《临床荟萃》2007,22(5):330-331
心跳骤停是最危重急诊,脑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焦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我院自2001~2005年抢救的4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HBO)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医院急救网络的日益完善,急救人员水平的不断加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操作的成功率越来越高;然而当心脏发生骤停后,所引发的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会导致脑缺氧性损伤,致使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引起患者死亡或遗留功能障碍或变为植物状态。因此,脑功能复苏是决定心肺复苏最终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我院于1999年4月至2004年10月间采用心肺复苏术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心脏骤停患者20例,并与单纯采用心肺复苏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疗效显著优于后者。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跳、呼吸停止经积极抢救,病员意识能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重要关键,如何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监察脑功能以权衡抢救效果,在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后预测脑功能恢复的程度,早期作出正确的估价,在当前复苏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多年来本院共抢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应用高压氧治疗(HBOT)促进心肺复苏后急性脑缺氧病人的脑复苏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如何掌握适应证,把握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案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课题。高压氧科自1984年以来,应用HBOT这一手段配合抢救心跳骤停所致急性脑缺氧病人16例,脑复苏成功率高,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2~51岁。其中麻醉意外4例,电击伤4例,自溢2例,溺水3例,颅内手术意外2例,胸部刀击伤1例。均有心跳呼吸停止史,心肺复苏后意识状态处于深昏迷12例,浅…  相似文献   

14.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心肺脑复苏十分有利,越早开展促醒率越高[1]。由于高压氧舱内是高气压且富氧的特殊环境,能在高压舱内使用的呼吸机不多[2,3]。我国99%的氧舱未配备舱内专用呼吸机。对于存在呼吸障碍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高压氧治疗一直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我科1996年12月-2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978年以来作者应用长疗程高压氧治疗促使脑复苏成功6例,该6例均为现场抢救不力,又因转诊而未能获得及早的高压氧治疗,且昏迷时间较长者。表明长疗程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从心肺复苏(CPR)已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后脑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而意识能否恢复清醒为脑复苏的重要标志。因此,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进行脑功能监测,及早了解脑功能恢复动向和抢救效果,以便调整抢救措施,力争脑复苏的完全成功,同时对脑复苏的预后作出正确的估价,对已发生“脑死亡”者能早期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且两组患者全程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临床疗效明显,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后,体温升高超过于正常可导致氧供与氧需之间明显不平衡,从而影响脑功能恢复,适当的低温可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自由基的反应。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ICU对15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突发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诊后立刻行常规心肺脑复苏(CPCR)救治,治疗组给予肾上腺素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予肾上腺素标准剂量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4%,高于对照组(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率为47.1%、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2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纳洛酮和肾上腺素能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ICU综合治疗脑复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综合治疗措施对脑复苏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78例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病人住ICU期间所采取密切监测、循环支持、呼吸支持、保护肝肾功能、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措施,统计分析这些措施跟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基本正常出院22例(28%),遗留严重并发症或植物状态25例(32%),放弃治疗或死亡31例(40%)。脑复苏成功共28例(36%),结论:通过ICU密切监护,全面及时多器官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的正常稳定可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