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 ,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组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 (2 .78± 0 .5 9比2 .5 3± 0 .6 2 μg L ,P <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5 3± 0 .6 2比 2 .4 1± 0 .6 1μg L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134,P <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4例分为回族冠心病组(336例)和汉族冠心痛组(328例),其中回族ACS患者194例,汉族ACS患者1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50例分为回族对照组(400倒)和汉族对照组(350例),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hp和HVR4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痛组患者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族对照组(P<0.01)。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冠心痛组与回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 0/10 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冠心痛组与汉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ACS患者Q/Q+R/Q基因型频率高于回族非A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多态性;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ACS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R353Q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析脑梗死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用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比0·243,P<0·05),血浆Fg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CC和CT基因型亚组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Fg水平有显著差异,CT、TT和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P<0·05);而在对照组中,TT基因型亚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亚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可能是通过T等位基因影响血浆Fg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及血浆FⅦa水平与PT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198例和对照组212例;采用PCR-PFLP检测FⅦ基因R353Q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①FⅦ基因R353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FⅦa水平PT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吸烟、纤维蛋白原和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可能不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启动子889C/T多态性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5例脑梗死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IL1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α基因889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29倍(OR=2029,95%CI1207~3410);IL1R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患脑梗死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853倍(OR=1853,95%CI1010~3398),携带IL1RaⅡ的基因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42532±32392)pg/ml,(129634±29236)pg/ml,P<001〕。结论IL1α(889C/T)和IL1Ra(VNT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IL1RaⅡ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Ra的高度表达而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析脑梗死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用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2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比0.243,P〈0.05),血浆F2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CC和CT基因型亚组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飑水平有显著差异,CT、TT和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P〈0.05);而在对照组中,TT基因型亚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亚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可能是通过T等位基因影响血浆比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例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显著高于回、汉族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回、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FⅦa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②回族组与汉族组相比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冠心病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0/10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但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1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④回族AMI组R/Q+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汉族AMI组10/10+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⑤血浆FⅦa水平与回族组FⅦR353Q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R/Q及Q/Q基因型(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②回族冠心病患者血浆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③-3230/10bp多态性可能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基因多态性(PON1 T-107C、PON2 C311S)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复合物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竞争性 ELISA 法测定血浆 HTL 复合物水平;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Hcy 的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PON 基因中 PON1 T-107C 和 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 Hcy 和 HTL 复合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ON1 T-107C 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N2 C311S 的 SS 基因型分布在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两位点的等位基因 T、S 同时出现时(即 CT/TF+CS/SS 基因型)血浆 Hcy及 HTL 复合物水平较 CC+CS/CC 或 CT+CC 基因型明显降低[Hcy(11.83±4.76)μmol/L 与(15.32±10.32)μmol/L;HTL(24.36±9.30)U/ml 与(32.05±10.4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相比,PON2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 C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浆 Hcy 和 HTL 复合物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 T 等位基因和 PON2 S 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而 PON2 C311S 多态性的 C 等位基因存在可能与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湖北地区汉族老年人16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95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70例。正常非老年人12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用直接测序法加以证实。结果正常老年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非老年人群相似(P>0.05)。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无关(P>0.05)。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PA/AA基因型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7±0.70)mmol/L〕,较PP型者〔(2.54±0.39)mmol/L〕显著升高(P<0.05)。该变异与血压、血糖、体重指数无关(均为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可能不是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学因素。但该变异参与脂质异常的调节,脑梗死患者中,PA/AA型者的血清LDLC水平,较PP型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度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等位基因(M1、M2)及FⅦc。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在基因型M1M1和等住基因M1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Ⅶ-M1M1基因型的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呈CHD心血瘀阻证组〉非CHD血瘀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对照组递减趋势;而FⅦ-M1M2基因型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相反,呈现健康对照组〈CHD非血瘀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证组的趋势;在三个病变组内,FⅦ基因M1M1型的FⅦC检测值均较M1M2型显著增高。结论FⅦ基因M1M1多态性和M1等住基因与CHD心血瘀阻证相关:F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Ⅶ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凝血因子Ⅶ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始动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浆活化因子Ⅶ (FⅦa)非常稳定 ,近来有人认为FⅦa水平增高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为恰当。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FⅦa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山东省汉族人群 ,无血缘关系。冠心病诊断均符合 1979年WHO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对照组经常规检查均无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压等病史。空腹采取静脉血 5ml,枸橼酸钠抗凝 ,30 0 0r/min离心 10min ,取血浆分装后储存于 -4 0℃待测。检测前…  相似文献   

13.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及血浆FⅦa水平与PT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 198例和对照组212例;采用PCR-PFLP检测FⅦ基因R353Q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 ①FⅦ基因R353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FⅦa水平PT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吸烟、纤维蛋白原和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浆FⅦa水平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可能不是P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及基因S128R多态性,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脑梗死组73例,对照组85例,用PCR-RFLP法对DNA多态性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E-选择素水平。结果发现3个基因型(SS、SR、RR),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风险度分析,R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性是S等位基因的4.958倍;脑梗死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39,P0.05),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E-选择素浓度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山西汉族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相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山西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脑梗死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且浓度与有无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微出血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分布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脑梗死病人158例,其中脑微出血(CMBs)组66例,非CMBs组92例。检测两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MMP-9水平;并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基因型,比较两组间MMP-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清MMP-9水平与微出血密切相关(P<0.05)。CMBs组MMP-9基因启动子区CC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明显高于非CMBs组(P<0.05)。CMBs组CC基因携带病人MMP-9水平较非CMBs组明显增高(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P-9基因启动子区C等位基因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70,95%CI(1.393,3.012),P=0.029]。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区C等位基因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人脑微出血CC基因与MMP-9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凝血因子Ⅶ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始动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浆活化因子Ⅶ(FⅦa)非常稳定,近来有人认为FⅦa水平增高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为恰当。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FⅦa及其基因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R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河南豫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5例为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00例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400例为对照组。对3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患者TC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或)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5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和127名正常回族对照者的凝血因子ⅦHVR4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浆FⅦa水平在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HVR4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宁夏回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HVR4多态性,但在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