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心区早期妊娠妇女梅毒和HIV感染情况,对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方法:对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和HIV抗体初筛检查,对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0年颁发的《性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中的妊娠梅毒治疗方案给予规范治疗;对HIV感染者,给予适当的行为干预,随访并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筛查2177例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其中梅毒感染13例,感染率为5.97‰,HIV感染2例,感染率为0.92‰。结论:在妊娠早期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筛查和干预更有利于控制母婴垂直传播及避免其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4年6081例孕产妇梅毒/HIV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与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梅毒/HIV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为预防与控制梅毒/HIV的母婴传播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每例初产检的孕产妇免费筛查梅毒/HIV, 并进行详细资料登记; 发现阳性病人进一步确诊,并进行追踪治疗。结果: 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监测6 081例孕产妇, 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25例, 阳性率为411. 12 /10万,HIV阳性孕产妇1例, 阳性率为16. 44 /10万。年龄分布以20~30岁为主, 最小19岁, 最大41岁; 职业分布以无业、待业和工人为主; 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 户籍以暂住和流动人口为主; 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的8例新生儿均梅毒阳性, 目前都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HIV阳性孕产妇和11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已终止妊娠, 另6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在医生的指导治疗下继续妊娠。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梅毒/HIV筛查和咨询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性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梅毒/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深圳市孕产妇梅毒阳性率较高, 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妊娠梅毒/HIV的普查及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的感染现状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不良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提供孕产保健的医疗机构中首次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孕妇进行免费筛查,阳性孕产妇采用医院自制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冶游史、输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行为史,月经情况、孕产次、不良妊娠史等生育史。随访梅毒孕产妇妊娠结局,并对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54 391例孕产妇中共有53 710例接受梅毒筛查,筛查率为98. 75%,其中孕产妇梅毒感染233例,感染率为0. 43%; 233例梅毒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中191例为正常新生儿,其中流产10例、早产2例、死胎6例、围生儿死亡5例、出生低体质量1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对梅毒感染的233例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是造成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有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中期、孕期未治疗、新生儿未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1∶64时,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以不良妊娠结局为因变量,以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与梅毒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显著相关,OR值依次为5. 38、3. 57、2. 61、2. 78。结论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孕妇的梅毒筛查,并积极治疗和管理孕产妇梅毒感染,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568例妊娠合并梅毒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淮安市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探讨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62例,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年龄、孕次、梅毒治疗情况与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0 ~18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①发病率:2011-2016淮安市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6年平均发病率为1.94‰,6年间年发病率分别为0.50‰、1.94‰、2.23‰、2.30‰、2.71‰、2.06‰,经分析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5,P<0.001),呈逐年增高的趋势.②分析568例已有妊娠结局孕妇,结果显示: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足月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926,P<0.001),规范治疗组足月产比例最高.孕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首检滴度大于1:16者不良妊娠结局较RPR首检滴度小于1:16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01).③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经随访,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98.15%.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9,P<0.001);确诊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1.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4,P<0.001).结论 淮安市近6年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同时规范抗梅毒治疗将有效改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保障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赤峰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赤峰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确诊并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82例孕产妇诊断为妊娠梅毒,感染率为0.148%;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60%,其中流产4.26%,死胎/死产2.84%,早产9.93%,新生儿死亡1.06%,低出生体质量8.87%,先天梅毒3.55%。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占89.5%;78.4%孕产妇的血清滴度≤1∶4。199例(70.57%)孕产妇在孕期接受了抗梅毒治疗,规范治疗者118例(41.8%);文化程度和职业与是否接受治疗有关。接受抗梅毒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9.60%)显著低于未治疗组(4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9,P0.05)。晚期妊娠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8.14%)显著高于早期妊娠组(12.82%)和中期妊娠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8、5.073,P0.05);早期妊娠组和中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P0.05)。结论早期梅毒筛查、规范治疗及健康宣教是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根据2005年纳入项目干预管治的妊娠梅毒病例数,假设这部分妊娠梅毒病例未接受筛查及治疗,按妊娠梅毒自然病程各种妊娠结局发生率发展,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同时查阅项目办公室财务报表和回顾性调查,掌握项目机构成本和个人成本,在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成本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该项目共投入干预成本522.75万元,其中机构防治成本及个人成本分别占45.79%、54.21%。共对159 017例孕产妇进行了免费梅毒血清学检测,发现孕产妇梅毒阳性827例,其中627例梅毒孕产妇选择继续妊娠,200例终止妊娠。妊娠期间接受规范青霉素抗梅毒治疗的584例梅毒孕产妇,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30例,其中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新生儿死亡1例,低体重出生儿25例;不良妊娠结局干预成功率为90.72%,避免各种不良妊娠结局293例,每避免1例不良妊娠结局投入的干预成本为1.78万元;先天性梅毒阻断成功率为96.80%,阻断先天性梅毒活产儿121例,每阻断1例先天性梅毒投入的干预成本为4.32万元;三期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影响梅毒母婴阻断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进服务的方向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浦东新区上报的妊娠梅毒孕产妇个案及围生儿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孕妇年龄等人口学因素、是否治疗、筛查及确诊治疗的孕周等。结果 2013-2015年浦东新区检出妊娠梅毒孕妇共380例,有完整分娩结局的315例。经多因素分析后,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患者确诊治疗孕周晚于妇幼专科医院,OR值为2.410、95%CI为1.398~4.156;患者接受至少一个疗程治疗的比例低于妇幼专科医院,OR值为1.944、95%CI为1.174~3.219。结论如何优化服务、促进妊娠梅毒孕产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母婴阻断服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按首次筛查时的孕周(是否>孕28周)、分娩时的血清TRUST滴度(是否<1∶8)及有无进行规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①筛查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6%(3/56);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35.71%(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时孕母的血清TRUST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2.04%(1/49);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85%(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规范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占5.00%(2/40),未治疗组占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40)和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产妇未早期筛查、分娩时血清学TRUST滴度高(滴度≥1∶8)及未规范治疗是发生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梅毒筛查 ,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探索降低对孕妇和围产儿危害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血浆反应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HA)筛查 ,对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 5 4例 ,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 6 .2‰ ,潜伏期梅毒 5 1例 ,占 94 .4 %。在孕 2 0周内确诊 33例 ,占 6 1.1%。未治疗组中流产 8.0 % ,死胎 2 0 .0 % ,畸胎 8.0 % ,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以潜伏梅毒为主 ,早期、规则、全程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及防止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探讨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中的关键节点,为预防和控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建册产检或住院分娩期间发现的妊娠梅毒孕产妇的信息,随访妊娠结局及婴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61例患妊娠梅毒的孕产妇发生流产14例(5.36%)、死胎6例(2.30%);241名孕妇分娩241例婴儿,经随访排除胎传梅毒231例(含早产14例),占95.85%;确诊胎传梅毒10例(含早产8例),占4.15%。母亲孕期首次诊断妊娠梅毒时的血清滴度、母亲治疗情况是影响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和44.01。结论提倡育龄妇女在孕前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在孕前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孕妇必须在孕期尽早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探讨发生先天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梅毒的检测治疗情况和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  结果  3 467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为(29.79±5.43)岁,母婴传播率为3.17%(110例),接受过驱梅治疗的比例为73.35%(2 543例),规范治疗的比例为49.21%(1 70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梅毒暴露儿童占74.82%(2 59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确诊梅毒感染(OR=1.879, 95% CI:1.237~2.853)、丈夫/性伴感染梅毒(OR=3.762, 95% CI:1.473~9.608)、妊娠末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简称非梅试验)效价≥1∶8(OR=8.908, 95% CI:1.840~43.131)、未进行治疗(OR=6.360, 95% CI:3.316~12.199)、进行一般治疗(OR=4.714, 95% CI:2.385~9.320)、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性治疗(OR=0.559, 95% CI:0.369~0.846)和足月产(OR=0.496, 95% CI:0.300~0.821)是影响先天梅毒发病的独立因素(均有P<0.05)。  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确诊时期、妊娠末次非梅试验效价、治疗情况、分娩孕周、丈夫/性伴梅毒感染状况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情况与先天梅毒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并规范开展驱梅治疗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临床健康教育及宣传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孕产妇500例,进行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归属、家庭月总收入、产次是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P<0.05);年龄<2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产次1次为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危险因素(OR1=1.748,OR2=4.586,OR3=3.404,P<0.05)。结论 孕产妇整体缺乏梅毒防治知识,其KAP水平有待提高,年龄小、学历低、缺乏生产经验是影响KAP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以针对性、多样化方式提高其KAP水平,降低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金山区2009年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为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医疗机构进行产前保健的4 541名孕产妇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及孕产妇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30% (15/4 541).学历较低,无业,胎次较多的孕产妇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积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机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孕期确诊梅毒的80例孕妇纳入孕期确诊组,按1∶2比例匹配160例产期确诊梅毒的患者纳入产期确诊组;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归纳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孕次、梅毒分期、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产次、子女数及性伴侣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孕期确诊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50%(18/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5.00%(4/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结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孕期确诊梅毒患者经治疗后具更低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及先天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38 418例妊娠期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福建省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纳入调查的对象填写调查表,在知情同意下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凡RPR阳性者进一步检测RPR滴度,并行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以确诊,共查38418例孕产妇。确诊为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共772例(其中60例未分娩),对其进行孕期干预并跟踪至产后,同时将其妊娠结局与非感染梅毒孕妇的结局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孕妇“感染梅毒”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85%(712/38418),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配偶职业、经济收入、患过性病等6个因素;感染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比非感染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差:如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妊娠期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孕妇梅毒感染对围产儿影响大;孕妇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配偶职业、经济收入、患过性病等因素是福建省奸娠期梅毒感染的主要伍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已婚妊娠梅毒患者配偶的梅毒感染情况,并从妊娠梅毒患者及配偶自身角度分析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因素。方法 对2008-2011年间在深圳市确诊感染梅毒的已婚孕产妇进行调查和配偶追踪,并对就诊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eponema pallidum purtide assay,TPPA)检测,通过问卷收集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配偶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2 261对。接受调查的配偶中,528例TRUST和TPPA均阳性(23.35%),129例仅TPPA阳性(5.71%),配偶的梅毒感染率为29.06%(657/2 261)。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滴度≥1:8、疾病诊断为早期梅毒和足量治疗后者其配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配偶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自身存在多性伴行为者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结论 已婚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具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妊娠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滴度水平、疾病诊断情况以及配偶的多性伴行为等是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ositive VDRL in Fortaleza, Ceará State, Brazil, in 2008. The study verified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 that was classified as treated incorrectly according to Brazilian Ministry of Health guidelines, and assessed the reasons for inadequate treatment. Fifty-eight women who had given birth at five public maternity hospitals were interviewed consecutively following delivery. Data were also recovered from medical files and pregnancy cards. Sociodemographic and obstetric data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philis in both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partners were analyzed. Only three (5.2%; 95%CI: 1.8%-14.1%) pregnant women had received adequate treatment. The main reason for inadequate treatment was lack of partner treatment (88% of cases; 95%CI: 76.2%-94.4%). Medical care as currently provided does not guarantee the control of gestational syphilis in this sample.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早期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孕20周后发现梅毒及发现后未治疗者为未治疗组。结果:5年期间我院分娩总数12305例,接受梅毒筛查6435例,妊娠合并梅毒56例,发生率8.7‰。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13.5%,先天梅毒为18.2%,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80.8%,先天梅毒为63.6%。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由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因此,孕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早期规范的青霉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产前治疗情况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以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2个疗程的37例为治疗组,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的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活产率为62.07%,对照组仅为3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1.72%,对照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3.42%;治疗组无新生儿死亡,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72%,对照组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5.18%,两组死胎/流产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对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产妇梅毒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孕产妇梅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产妇梅毒阳性率为0.55%,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8/10万;影响孕产妇梅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OR=2.499)、20~30岁年龄组(OR=3.452)、流动或暂住人口(OR=4.397)、娱乐服务业或无业(OR=6.910)、性病史(OR=3.010)、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史(OR=8.415)、近5年性伴数(OR=11.989);影响先天梅毒的因素包括确诊孕周(OR=1.296)、确诊时TRUST滴度(OR=2.096)、妊娠结束时TRUST滴度(OR=3.028)、妊娠期治疗(OR=0.121)。结论孕产妇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率仍然较高,预防孕产妇梅毒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而先天梅毒应重视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