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同源异盒基因B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BP1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的研究,探讨BP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和肺癌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6例肺癌病人的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BP1mRNA的表达程度及意义。结果 在46组标本中,肺癌组织中有36例BP1mRNA呈阳性表达(78.26%),癌旁组织6例呈阳性表达(13.04%),正常组织中未检出阳性表达。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BP1mRNA的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BP1基因的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1例高分化标本中13例呈中高表达.25例低分化标本中22例呈中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20例Ⅰ-Ⅱ期肺癌标本中12例BP1基因呈中高表达,26例Ⅲ-Ⅳ期标本中15例呈中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P1基因的表达程度在24例鳞癌中21例呈高表达,在22例腺癌中19例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P1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BP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类型和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3.
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l 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l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有淋巴结转移2l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相对含量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或0.01);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之间NDRG1 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NDRG1 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阳性率(3/23和4/49)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3/49(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其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UBB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TUBB3基因在NSCLC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3者比较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TUBB3表达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腺癌TUBB3表达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结论:TUBB3基因mRNA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尤其是腺癌表达高于鳞癌可指导广西人群患者术后紫杉醇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MMP-2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结果:①MMP-2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组织中MMP-2mRNA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68,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2=0.786,P〈0.05);③癌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r^2=0.812,P〈0.05);④癌旁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54,P〈O.05)。结论:MMP-2mRN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o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survivin和P16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38/50)和0(0/1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P16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25/50)和66.7%(10/15),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和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P1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lrigl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lrigl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3种组织中ragl与GAPDH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Irig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5例(42%)lrigl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21例(58%)lriglmRNA表达缺失,其阳性表达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92%)和远癌组织(100.0%,P〈0.05);癌组织中lriglmRNA表达水平(0.76±0.22)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89±0.33)和远癌组织(1.13±0.40);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lriglmR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5),但lriglmRNA表达缺失与食管癌临床分期(TNM),淋巴结有无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rigl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和低表达,提示Irigl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特异基因蛋白(LZP)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LZP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阴性者46例(75.4%),癌旁组织及癌组织均阴性者15例(24.6%),癌旁组织及癌组织均阳性者2例(3.28%),癌旁组织阳性者46例(75.4%),LZP在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ZP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下降,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RASSF1A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ong DG  Wang SF  Zhang T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624-1627
目的探讨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2.4%(28/66)、15.2%(10/66)、0(0/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0%)(χ^2=11.323,P〈0.01);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5%)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0.0%)(χ^2=6.417,P〈0.05);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 mRNA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icroRNA-204(miR-20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04 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化学合成的miR-204 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肺癌细胞,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Bcl-2 的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miR-204 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miR-204 低表达与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miR-204 可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 的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肺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204 可能通过调节Bcl-2 的表达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12.
曹志红  陈颖 《医学综述》2013,19(3):538-540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导管内癌(DCIS)发生的关系,为判定乳腺癌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2例IDC(Ⅰ~Ⅱ期22例、Ⅲ期60例)及33例DCIS组织中E-Cad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E-Cad在IDC组中强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组(P<0.05);在Ⅲ期乳腺癌组中强阳性率低于Ⅰ~Ⅱ期(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强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P<0.05)。VEGF在IDC组中强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P<0.05);在Ⅲ期乳腺癌组中强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P<0.05)。结论 E-Cad在ID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DCIS组织,VEGF在ID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DCIS组织,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且两者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凋亡相关基因bak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翔  李青  王文亮  孙力  赵宏喜  张献志 《医学争鸣》1999,20(10):889-89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k在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ABC方法,和兔抗人Bak了隆抗体,对23例肾上腺嗜铬瘤(其中良属于 18例,恶笥5例)和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Bak在 腺髓质中不表达,而在良恶笥嗜铬细胞瘤中表达,阳怀率分别为89%和40%,在良性肿瘤中Bak表达显著强于恶性肿瘤。结论:Bak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良恶性嗜铬细胞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GF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GF及TGF-β1的表达;分析HGF及TGF-β1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肺癌组织中HGF的阳性表达率为67.1%,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HGF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均>0.05)。73例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49.3%,在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 HGF与TGF-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5)。结论在NSCLC中存在HGF与TGF-β1的高表达,两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恶性增殖及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HGF及TGF-β1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Fasc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和定位,以21例乳腺良性病变(10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单纯性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和6例乳腺小叶增生)做为对照,收集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的表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Fascin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39%(19/72)、0.14%(1/72)和0%(0/21),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及乳腺良性病变(P值均〈0.01);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ER或PR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病例Fascin表达阳性率更高(P值均〈0.05)。结论Fascin蛋白的检测对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有望成为一个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各40例中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表达水平,3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并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并结合随访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样本组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不同(P=0.000),随正常上皮组织到出现不典型增生至进展为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发展变化,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以浸润性癌为最高(40例中分别有14例、11例表达为+++),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同例和同组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心体异常为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明显特征之一,并可能为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α、γ-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发生机制探讨、高危病例筛选及估测预后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含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素金属4(ADAMTS4)蛋白酶和ADAMTS5蛋白酶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ADAMTS4及ADAMTS5蛋白酶在44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11例瘤周脑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并通过Image Pro Plusversion 6.0(IPP)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计算其平均光密度(MOD)值.结果 ① ADAMTS4和ADAMTS5蛋白酶在瘤周脑组织中不表达或极低表达,而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为棕黄色,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质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其蛋白表达量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升高,WHO分级中低级别、高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ADAMTS4与ADAMTS5蛋白酶在胶质瘤中表达呈正相关性(x2=5.614,r=0.357,P<0.05).结论 ① ADAMTS4、ADAMTS5蛋白表达量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升高,提示了ADAMTS4及ADAMTS5蛋白酶在胶质瘤的进展、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 ADAMTS4与ADAMTS5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揭示了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这两种蛋白酶可能互相协同,两者的过表达共同促进了胶质瘤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关系密切,EMT需要降解细胞外基质(ECM),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ECM和基底膜(BM)的主要执行者。本研究从EMT角度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与MMP-2、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STAT3基因的表达,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STAT3、MMP-2和MMP-9的表达,分析pSTAT3蛋白与MMP-2、MMP-9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TAT3mRNA在乳腺癌标本中相对浓度为0.526±0.312,癌旁组织为0.197±0.16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TAT3、MMP-2、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72.8%、67.1%,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9.2%、26.9%、34.6%,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MMP-2、MMP-9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表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MMP-2、MMP-9表达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STAT3基因及pSTAT3与MMP-2、MMP-9表达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STAT3基因及pSTAT3和MMP-2、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STAT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的表达介导EMT从而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3年1月~12月该院乳腺病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IDC患者的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40例。运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lncRNA-TUG1在IDC患者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整理分析lncRNA-TUG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lncRNA-TUG1特异性siRNA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CCK-8试验检测转染siRNA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MCF-7细胞凋亡变化。采用q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P27表达变化。结果  lncRNA-TUG1在ID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t =4.273,P <0.001),IDC组织中lncRNA-TUG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增大(P =0.033)及高TNM分期(P = 0.045)显著相关;lncRNA-TUG1特异性siRNA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 =0.041)并上调凋亡细胞比例(t =3.206,P =0.007);q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证实,沉默lncRNA-TUG1后可显著促进P2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 <0.001)。结论  lncRNA-TUG1在ID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lncRNA-TUG1可能通过下调抑癌基因P27的表达来促进IDC生长。

  相似文献   

20.
bak基因过表达对阿霉素杀伤诱导EJ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bak基因过度表达在膀胱癌EJ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阿霉素的可能的增敏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法,膀胱癌细胞中转入bak/pcDNA3的设为实验组,空转pcDNA3的设为对照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ak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同时用阿霉素处理后,利用MTT法测出细胞生存率,进而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量。比色法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脂质体法转基因后,bak的mRNA呈阳性表达,细胞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癌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P〈O.05),细胞内阿霉素聚集量元明显增加(P〉O.05)。结论bak基因对阿霉素杀伤膀胱癌细胞具有增敏作用,但并非通过帮助阿霉索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