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运动后延迟性肌肉损伤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采用人体和动物实验观察延迟性肌肉损伤对连续运动的适应性变化。人体研究发现 ,体育系男性大学生一次性运动后即刻身体疲劳感觉 (RPE)达峰值 ,以后逐渐恢复 ;肌肉酸痛感觉、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和肌红蛋白 (Mb)含量运动后第 3天达峰值 ,运动后第 7天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1周运动后 ,RPE、肌肉酸痛感觉、CK活性和Mb的变化明显 ,但无持续增高的趋势 ,运动后第 4天各种症状和指标均开始恢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一次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在运动后 2 4~ 4 8小时最为明显 ,运动后第 7天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连续 7天同样强度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破坏并无积累现象 ,停止运动后第 7天基本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 ,延迟性肌肉损伤对连续运动可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2.
30名志愿受试者分别以最大等长收缩力的 6 0 % (第 1周 )和 80 % (第 2周 )完成连续 2周上臂屈肌离心收缩训练 ,随机分成中药内服、外用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处理 ,对肌肉酸痛部位和等级、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角度、上臂臂围、上臂屈肌硬度、血清CK以及肱二头肌回声的平均光密度和肌肉厚度超声检测进行观测。结果显示 ,强度增加后的第 2周 ,肌肉酸痛程度、肘关节伸直角度和血清CK值在实验结束时均已恢复正常 ;肘关节屈曲角度、上臂臂围和肌肉硬度等与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后期肌肉增粗有关的指标 ,在第 2周训练强度增加后呈恢复趋势 ,无继续加重现象 ;大强度离心训练后肌肉厚度增加 ,训练后第 3天出现肌肉回声增强的改变。实验表明 ,内服和外用中药对DOMS的消除均有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外用药对本实验指标的改善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练习对一次大强度力竭离心运动所致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治疗作用.方法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PNF组,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后,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PNF组进行慢跑和小腿三头肌PNF练习,对照组进行慢跑和常规静力牵伸练习.分别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24h、48h、72h测试两组对象血清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感觉阈、纵跳摸高高度,并对血清CK和主观酸痛感觉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NF组运动后24h、48h、72h,其CK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且运动后72h时CK巳经下降至安静水平;PNF组运动后各时段主观酸痛感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且运动后72h已消失;PNF组运动后各时段纵跳摸高高度均比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PNF对DOMS具有治疗作用,但并不能明显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制抗疲劳中药"疲王颗粒"对女子划船运动员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女子划船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冬训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周期中,运动员被诊断为DOMS,采用双盲法分别给予自制疲王颗粒和安慰剂,连续服药7天。在实验开始前1天,实验第3、7天(结束时)分别于肘静脉取血,检测CK、BUN和血常规。在实验开始前1天,实验第2、3、5、7天(结束时),采用VAS10分评分法,对肌肉酸痛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分。结果:实验组第5天开始VAS评分与第2、3天相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第7天,两组VAS评分均较本组之前各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CK第7天分别较实验前和第3天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第7天较第3天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WBC第3天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自制抗疲劳中药"疲王颗粒"对女子划船运动员训练后引起的运动性肌肉疲劳酸痛症的消除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腓肠肌横向弹性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16名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腓肠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于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72 h采用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测量队员左侧腓肠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同时检测CK的变化。结果:训练后72 h,治疗组腓肠肌静息状态下压力-位移曲线较对照组显著上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显著增加(P<0.01);CK也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AUC治疗前后差值(DAUC)与CK差值(DCK)有线性相关(r=0.908,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能增加腓肠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减少CK,有效缓解男排运动员的肌肉紧张程度和疲劳。  相似文献   

6.
音乐电疗对运动员肌肉酸痛僵硬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音乐电疗治疗运动员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僵直26例,并和单用音频电疗32例的疗效相对照,结果显示,音乐电疗显效率为34.6%,有效率为94.2%,和音频电疗相比,差异十分显著。(X~2=9.79,P<0.01)。  相似文献   

7.
延迟性肌肉酸痛症机制及治疗相关文献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收集查阅了2000年~2006年国内外关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也有学者称其为运动性肌肉损伤,EIMD)的相关文献报道,依据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原理,对于运动性肌肉损伤或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发生原因、机制探讨、干预措施和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以了解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前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对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效果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课当日晨起空腹安静时、专项训练课准备活动后、专项训练课后5min、次日晨及训练课后36h血清CK值的测定。用N-乙酰半胱氨酸激活法测定血清CK活性。结果:受试运动员准备活动后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这种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次日晨,专项训练课后5min血清CK水平达到最高值,与当日晨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散打运动专项训练课后,血清CK活性具有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 8名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补充爱维治后心境状态、皮电、皮温、肌力等心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 ,爱维治可以提高服用者的觉醒度 ,可以增加服用者的“精力” ,从而可降低疲劳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爱维治的临床研究表明:爱维治能提高运动员血汗睾酮、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最大吸氧量,对提高有氧耐力运动水平和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奥运年 (2 0 0 0年 )国家赛艇队运动员的血清CK值。结果显示 ,在几种训练手段中 ,力量训练对血清CK的影响最大 ;高负荷力量训练后 7名女性选手的血清CK活性平均相当于训练前的 15 3倍 ;肌肉协调性和比赛的压力对运动员的血清CK也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国外治疗近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常发生在不习惯的大强度肌肉训练,尤其是离心运动之后,属于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运动造成的特殊类型的肌肉损伤.目前的病因学研究认为主要由直接的机械损害和炎症因素导致.个人的主观感觉主要是运动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肌肉僵硬、触压痛、肌肉功能下降、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光镜下的肌纤维散在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凋亡细胞增多、电镜下的Z盘撕裂和细胞膜损害等改变.尽管DOMS有自愈现象,但由于DOMS的症状体征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以及与肌肉拉伤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等原因,DOMS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就INDEX MEDICUS和HighWire科学和医学图书馆中检索到的国外文献,对最近5年国外研究治疗DOMS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清CK活性变化与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磷酸肌酸激酶(CK)是骨骼肌中的一种重要的代谢酶.在临床上,血液CK活性已成为诊断某些骨骼肌疾病的有力指标[1,2].近年来,随着CK指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运动后血清CK活性水平变化与骨骼肌损伤以及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之间的关系受到教练员、运动员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血清CK活性水平变化与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综述,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血清肌酸激酶值监控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承受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7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掌握CK值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在大负荷训练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周一晨测得恢复值,周四、周六晨测得训练中值,若发现运动员的CK值明显上升并大于1000U/L时,则连续跟踪检测,记录运动员训练专项技术指标,同时登记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情况,所用的仪器为德国产Refloron干式全血生化分析仪, 采集32μl指尖血测试.结果:(1)优秀年轻选手在高CK值状态下可能对高训练负荷的承受力及其恢复能力均较强;(2)CK值恢复较慢的选手,专项素质和技术难以巩固和提高;(3)用CK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机能状态可以推测运动员的潜在能力;(4)某些部位突然承受大强度刺激也会引起CK值短暂快速上升;(5)CK值可用于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结论:(1)血清CK值可作为评定优秀举重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和适应以及判断运动员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2)在分析CK值变化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3)要避免CK值的高峰在接近赛前出现,并且赛前一定要使CK值恢复到一定的范围之内;(4)运用CK值建立运动员训练强度负荷的控制模式,应因人而异,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疲王霜"对女子重竞技运动员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3名四川省女子举重队、女子摔跤队现役专业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强度大训练量周期中,运动员被诊断为DOMS,采用单盲法用药,两组分别用抗肌肉疲劳酸痛中药乳剂"疲王霜"和安慰剂(二者均为课题组自制,安慰剂是不含药物成分的乳剂,主要为基质部分)进行按摩治疗,连续用药7天,由专门研究者每日11:30和19:30定时为受试者进行药物涂抹治疗,每次5分钟。分别在用药前(实验第1天)、用药第3天和用药结束时次日清晨于肘静脉取血检测血常规、CK、BUN。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开始后第2、3天和第7天(结束时)进行肌肉酸痛程度问卷调查和VAS疼痛评分。结果:(1)两组VAS评分峰值出现在第3天,第7天时好转,其评分与前3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肌肉酸痛峰值出现在第2天,第7天下降,与前3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第2天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CK值在第3天达到高峰,较实验前有显著差异,结束时实验组CK下降,与实验前和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K值亦下降,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第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BUN变化趋势与CK基本相似,两组BUN值在第3天达到高峰,实验组升高较实验前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无;结束时两组均下降,且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血常规结果中对照组WBC仅第7天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第7天WBC、HCT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而第3天、第7天RBC、Hb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用中药"疲王霜"对消除女子重竞技运动员肌肉酸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CK、LDH、SOD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 2 3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赛后 5min ,血清CK、LDH、SOD活性最大 ,均显著高于赛前 ;赛后 1小时CK、SOD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 ,恢复 2 4小时后继续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赛前 ,表现出升高出现早 ,恢复速度慢的特点 ;赛后 1小时LDH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结果表明 ,跆拳道比赛后及恢复期血清酶活性变化与比赛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和赛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疲劳消除情况以及运动损伤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无氧耐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3名优秀速滑运动员60s Wingate无氧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男子优秀速滑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绝对值明显高于女子,相对值(W/kg)则无显著性差异;30s、45s、60s平均输出功率(MP)及疲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程度速滑运动员(国际健将级、国家一级)无氧功率输出峰值(PP),30s、45s及60s功率输出平均值(MP)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30s、45s、60s疲劳%组间比较,健将级显著低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提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重视乳酸系统供能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加强非乳酸供能能力训练,国家一级运动员尤其要提高乳酸系统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8.
爱维治治疗大腿部肌肉急性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爱维治在急性肌肉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我们应用双盲对比临床研究的方法,对28例大腿部肌肉急性损伤(含部分断裂)者进行了临床治疗。结果显示爱维治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爱维治对急性肌肉损伤有较迅速、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强度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观察了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 (LA)强度训练周期中肌酸激酶 (CK)、血清睾酮 (T)和血清皮质醇(C)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男女游泳运动员在耐LA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 ,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耐LA强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速率(VAT)、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T/C)比值变化的规律。方法:在13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男6名,女7名)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中第1周、训练周期中第2周、训练周期中第3周末测定VAT、CK、BU、Hb和T/C值。VAT测定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安排200m×4自由泳递增负荷运动,4组负荷分别为个人最好成绩的85%、90%、95%和100%强度,组间间歇3分钟。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的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男运动员VAT和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安排这种负荷方式的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游泳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游泳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