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118例,以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38.1%)是主要病因,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原发病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5);(3)4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0例(42.6%),脑血管疾病11例(23.4%);(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血磷、钙磷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透析3个月时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75例MHD患者为MH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并记录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MHD组按IMT值分为正常、异常和增厚3个亚组。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IMT的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42)比(0.63±0.11)mm,P<0.01]。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血磷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MT异常组的收缩压、血磷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Model1)结果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r=0.247,P=0.032)、收缩压(r=0.758,P<0.01)、血磷(r=0.604,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r=-0.292,P=0.011)、前白蛋白(r=-0.68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经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Model2)结果与Model1结果一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B=0.446,P<0.01)、低前白蛋白(β=-0.336,P<0.01)和高血磷(β=0.248,P=0.01)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高收缩压、低前白蛋白及高血磷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浆过氧化物还原酶2(PRDX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4例MHD患者(MHD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MHD患者分为非MACE组和MAC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RDX2水平,用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方法分析PRDX2与MHD患者发生MACE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MHD组的血浆PRDX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ACE组有糖尿病史比例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MACE组和非MACE组的治疗后血浆PRDX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ACE组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升高程度高于非MACE组(均P<0.05)。治疗前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治疗后面积和治疗前后面积的差值(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红蛋白(HR=0.975,95%CI:0.959~0.992,P=0.004)、高血浆白蛋白(HR=0.928,95%CI:0.888~0.971,P=0.001)和治疗前的高PRDX2水平(HR=0.827,95%CI:0.743~0.920,P<0.001)是MH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呈非线性关系。 结论治疗前的血浆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有关,其水平低提示MHD患者发生MACE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尿毒症维持血透(MHD)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步延长.在临床中,明确引起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纠正,将会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兹将我科近年来死亡的MHD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尽管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透析前心脑血管事件是MHD患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2]。同时,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代谢异常、尿毒症毒素破坏及微炎症状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症的特点.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超滤量、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显示,糖尿病组平均超滤量、透析前收缩压、内瘘狭窄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占比、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血钙、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平均死亡年龄低于非糖尿病组.提示MHD合并糖尿病患者容量控制差,透析前血压高,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低,易发生内瘘狭窄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年龄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退出原因,探寻腹透患者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01月~2016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退出腹透的原因(死亡、转血透、肾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对腹透不良转归(死亡、转血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男72例,平均年龄(60.0±15.1)岁,平均透析龄(41.4±33.2)个月。其中共103例患者退出,退出原因包括死亡48例、转血透46例、肾移植8例和肾功能恢复1例。死亡患者的原因包括心脑血管事件22例、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转血透患者的原因有腹透相关感染23例、透析不充分11例、导管功能障碍7例、超滤衰竭5例。进一步分析腹透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年龄≥60岁、男性、患糖尿病、血红蛋白10 g/L、血浆白蛋白35 g/L、总肌酐清除率50 ml/min、残肾e GFR≤2 ml/min、腹膜高转运状态、腹腔感染等均提示转归不良。结论:在我中心,腹透最常见退出原因为死亡,其次是转血透;心脑血管事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分别为死亡、转血透的最常见原因。老龄、男性、糖尿病、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丧失、腹膜高转运状态、炎症状态等是腹透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of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与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共100例,根据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SBP-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低BPV组和高BPV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LVMI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BPV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P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低BPV组患者LVMI、年龄、甲状旁腺激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超滤率明显低于高BPV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钙明显高于高BPV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LVMI及超滤率是M...  相似文献   

9.
正心脑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近40%,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参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管钙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荟萃分析提示,低镁摄入量和低血镁均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1,2]。MHD患者中镁代谢紊乱普遍存在,本文研究MHD患者血镁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血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史完整的MHD死亡患者10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6例死亡患者中有59例(55. 66%)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4例(13. 21%)死于营养不良,13例(12. 26%)死于感染,10例(9. 43%)死于肿瘤,10例(9. 43%)死于其他。对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液检查指标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钙、磷、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磷(OR=0. 436,95%可信区间0. 202~0. 941,P=0. 034)和总胆固醇(OR=0. 347,95%可信区间0. 151~0. 795,P=0. 012)是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营养不良、感染以及肿瘤。控制MHD患者的血磷和总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民航总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3月)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以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以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纳入研究患者325例,平均年龄(63.4±13.4)岁,透析龄64.0(41.5±98.5)月,存活组210例、死亡组115例,死亡原因主要包括感染(24%)、心血管疾病(17%)、脑血管疾病(16%)、恶液质(12%)、肿瘤(10%)等。②死亡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CRP(Z=-5.824)、透析龄(Z=-2.827)及年龄(t=7.672)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男性与女性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χ2=0.274,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死亡率具有明显差异(χ2=7.23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MHD患者死亡独立相关;白蛋白(OR=0.854)及前白蛋白(OR=0.983)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增龄(OR=1.046)、透析龄延长(OR=1.012)、合并糖尿病(OR=2.201)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正相关(r=0.609,P<0.001),前白蛋白与其他营养指标相关性比白蛋白强。 结论前白蛋白与白蛋白对MHD患者的死亡具有独立保护作用,在预测MHD患者死亡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短期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01月—2021年02月收治的180例行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HD治疗12个月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55例)和死亡组(2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MHD治疗短期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血流量<250 ml/min占比及透析龄、超滤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病程均高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超滤量、高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均是尿毒症患者采用MHD治疗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高白蛋白水平均是尿毒症患者采用MHD治疗短期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Youden指数为0.475,AUC为0.815,95%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5例。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随访至2020年12月,记录全因死亡事件发生。应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糖尿病对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应用Kaplan-Meier函数曲线评估糖尿病MHD患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结果:共有115例MHD患者入选,随访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21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高危因素,Kaplan-Meier函数曲线评估结果提示,在MHD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群发生全因死亡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群更高(P<0.05)。另外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高龄是糖尿病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高危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白蛋白、年龄在糖尿病MHD患者中评判全因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VF手术并使用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院病历系统和血液透析记录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内瘘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失功组及通畅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内瘘失功组47例,通畅组14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占比、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9.348,95%CI 3.507~24.918,P<0.001)和低白蛋白血症(HR=12.650,95%CI 2.925~54.714,P=0.001)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未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Log-rankχ2=13.191,P<0.001);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无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Log-rankχ2=13.591,P<0.001)。结论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干预方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剔除透析龄<3月患者,共计380例,死亡患者96例,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96例死亡病例中男62例,女3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48例(50%),感染性疾病18例(18.75%),肿瘤16例(16.67%)。<60岁28例,≥60岁68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高血磷组(>1.45 mmol/L)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磷组(≤1.4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磷水平越高,心血管死亡风险越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是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透析龄较短,血清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为感染和肿瘤;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磷水平,有助于减少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透前后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0例非CKD患者为健康对照组,并选择我院60例病情稳定且近期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MHD患者,分别检测同一次血透前后血清BNP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探讨BNP与MHD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血容量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血透前、后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透析后BNP水平较血透前显著下降(P0.01);(2)MHD患者LAD、LVDd、(LVDs、IVST、LVPWT、LVEF、LV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MHD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Dd、LVDs、LVPWT、LVM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与LAD、IVST无显著相关性;(4)MHD患者单次透析超滤量与血透前后BNP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HD患者BNP水平普遍升高,并且与左心室功能及血容量负荷密切相关,对评估MHD患者心功能状况、指导超滤量的设置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的死因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1年住院及门诊尿毒症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患者为死亡组(n=124),存活患者为对照组(n=123)。对死因、原发病因、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频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钠、肺部感染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死亡与年龄、性别无关。心血管疾病为最常见的死因,以下依次为呼吸衰竭、尿毒症脑病、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死亡患者的血液透析频率、血清前白蛋白及白蛋白、血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更多并发肺部感染(P < 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频率每减少1次/周,死亡风险增加40.7%;血清前白蛋白每降低50 mg/L,死亡风险增加53.4%;血钠每降低5 mmol/L,死亡风险增加14.6%;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死亡风险为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15.06倍;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26倍。 结论 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尿毒症脑病、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为尿毒症患者常见死因。血液透析频率、血清前白蛋白、低钠血症、肺部感染、糖尿病为尿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9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同时透析前采血查血清CRP、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p(α)等。随诊2年,评价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组的CRP(15.6±4.9)mg/L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4.6±4.2)mg/L,P〈0.01。96例患者中有36.5%(35/96)的患者(、RP超过正常值(正常值〈8mg/L),平均血CRP值(14.5±5.9)mg/L(9.2~28.8rag/L)。CRP升高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CRP正常组(P〈0.001)。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出血。结论:MHD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状态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62)和低AGR组(n=158),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高AGR组和低AGR组各94例,分析患者死亡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GR对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低AG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高AGR组,血清磷、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高AGR组(P<0.05)。(2)中位随访时间41.35个月,随访期间转腹膜透析治疗4例(2.13%),肾移植1例(0.53%),失访2例(1.06%),死亡62例(32.98%),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44例(70.97%)、感染9例(14.52%)、肿瘤3例(4.84%)、其它6例(9.68%)。(3)Kaplan-Meier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