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数据追溯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CSSD的1 436件医疗器械包的管理资料,其中2020年6—12月采取手工记录期间进行管理的718件医疗器械包为对照组,2021年1—7月采取系统数据追溯分析期间进行管理的718件医疗器械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工作质量、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回收合格率、分类合格率、消毒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干燥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储存合格率、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回收评分、器械分类评分、器械消毒评分、器械清洗评分、器械干燥评分、器械灭菌评分、器械包装评分、器械储存评分、器械发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为97.27%,高于对照组的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数据追溯分析能提升CSSD器械管理质量与工作质量,获得更高的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CSSD采取常规管理的386件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CSSD采取质量追溯管理系统管理的38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合格率、工作质量缺失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包发生率、器械数量缺失率、器械遗失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收发速度、器械清洗消毒效果、包装质量、供应及时性、沟通服务、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工作效率等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应用于CSSD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可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降低工作质量缺失率,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区块链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CSSD收入的1 160件医疗器械包管理资料,将2020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入的588件医疗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2月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期间收入的572件医疗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理质量、清洗质量、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中的器械清洗、包装管理、灭菌检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质量中的目测法、APP荧光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中的无菌物品供应满意度、物品回收及下送满意度及对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块链在CSSD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管理质量与清洗质量,进而提高科室人员的器械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12月未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管理的7 856件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6月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管理的8 910件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和质量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书写质量、完成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4R危机管理模式下的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对消毒供应室灭菌管理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依据消毒供应中心4R危机管理模式下持续性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时间(2020年7月)为分组时间节点,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100批次器械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批次;以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相关科室对器械满意度为考察指标,对两组灭菌管理质量及相关科室对器械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科室对观察组器械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灭菌管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模式下持续性质量改进策略,可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和相关科室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基于个案管理的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未开展基于个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时间段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开展基于个案管理的管理模式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消毒灭菌抽检合格率,医院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抽检合格率为9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管理模式能明显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提升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接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2 000件外来器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器械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率及手术室、厂家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器械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及厂家对观察组器械管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接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外来器械的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率,还能提高医院及厂家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质量追溯系统在手供一体化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根据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对手术器械全程跟踪的质量管理软件,质量追溯系统重点对清洗、灭菌等重要环节进行数据监控,严格把关灭菌物品质量.对比观察在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前后手术器械包消毒及布类包消毒监测合格率、下收下送物品包出错率和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 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后手术器械包消毒监测合格率(100.00%)及布类包消毒监测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使用质量追溯系统前(91.67%、83.00%),下收下送物品出错率0.037%明显低于使用前0.203%,满意度调查由使用前88.9%提高到使用后99.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质量追溯系统管理能使工作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时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对器械清洗质量及缺陷控制的影响,分析该管理方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幸福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108件器械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对照组),另抽取同期108件器械,在上述常规处理基础上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进行质量改进(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质量、质量缺陷控制情况,评估两组工作人员主观幸福感评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包装质量、洗涤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清洗、灭菌、包装、回收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常见质量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理论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改善缺陷控制率及工作人员幸福感、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段美芹  王虹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0):162-164
目的:探讨集中专人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精密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400件精密器械作为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另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400件精密器械作为研究观察组,实施集中专人管理。比较两组精密器械消毒质量和灭菌质量,记录两组精密器械管理期间零部件遗失和缺损情况。调查两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状况(供应服务、包装、物品发放及回收)。结果:观察组消毒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密器械管理期间零部件遗失率和缺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供应服务、包装、物品发放及回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专人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精密器械管理中可通过合理配置设施和人员,做到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精密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同时还可提高精密器械管理质量,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架及其应用情况。方法:系统构架分两人体系,垂直追溯体系完善无菌包在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使用等流程相关的追溯信息,使无菌包纳入追溯循环之中,进行闭环式临管:水平管理体系对科事物品库、员工管理、质量控制、科室培训、满意度调查等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规范管理。结果:应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消毒供应工作流程规范化、精细管理数字化、临控管理动态化、岗位管理开放化,也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效率提高、护理人员内在素质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结论:设计并运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系统.实现消毒供应服务保障精细、优质、安全、高效、规范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的工作模式在CSSD清洗人流吸引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4月1日-2014年5月30日回收的人流吸引管176(5,6,7.8号四颗为一套)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回收冲洗、高压水枪冲洗、酶液下超声清洗机清洗10min、漂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纯水冲洗、润滑剂保养、压力气枪干燥、干燥消毒,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开拓新的思路对人流吸引管清洗细节重新设计优化清洗措施和环节,采用常规回收冲洗、高压水枪冲洗、(40℃的鲁沃夫腔镜酶液下灌注浸泡5 min、手工刷洗、酶液下超声波清洗机清洗10min、漂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纯水冲洗、润滑剂保养、压力气枪干燥、干燥消毒.结果 观察组人流吸引管外观合格件数84件,人流吸引管嘴端合格件数22件,人流吸引管内腔合格件数20件 对照组人流吸引管外观合格件数88件,人流吸引管嘴端合格件数44件,人流吸引管内腔合格件数48件.结论 减少了人流吸引管的复洗率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延误装配和包装使人流吸引管的清洗质量标准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作用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衢州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开始在消毒管理中推行全程质控管理。对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2014年7月—2016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5 012件,实施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7 885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83.0%、灭菌合格率为86.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86.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85.0%,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100.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100.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100.0%,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无菌发放的合格率均提高(χ2=3 269.004、4 181.060、4 181.060、4 502.324,均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25%vs. 1.76%)降低(χ2=120.451,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手术部位/切口(1.57%vs. 0.27%)与呼吸系统(1.14%vs. 0.93%)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25、5.956,均P<0.05)。 结论 供应室消毒管理中施行全程质控管理,提高了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31-134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从我院供应室工作者中选取10名组成持续质量管理小组,参照卫生部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按照规范强化消毒供应各项流程,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对比消毒供应室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无菌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持续质量管理后无菌物品合格率(96.13%)高于实施前(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日常各项工作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施后包装、回收及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包装满意率与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实施后发放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错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可健全完善各工作人员及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及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器械无菌品质,可增强供应室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吉航 《吉林医学》2012,33(14):3131-3132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清洗组、包装组、消毒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前的工作质量评价与理论知识考核和规范化培训后工作质量评价与理论知识考核,对规范化培训前后的工作质量和护士素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清洗合格率、包装正确率和消毒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同时工作效率和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有显著提高。结论: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the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图的方法对CSSD医院感染管理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医院感染管理问题中的主要要因。把建筑布局、质量控制、奖惩制度、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人员素质、环境管理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要因,进行重点管理。分析实施前后医院检查评分、一次消毒合格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评价的结果。结果与实施前相比较,改进后不满要因累计比率下降至16.7%;医院检查评分提高、一次消毒合格率及临床服务满意率较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应用柏拉图分析法能有效提高CSSD消毒灭菌质量,保证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管理,探讨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外来器械的效果。方法:研究按标准流程的规范管理,共随机抽取待灭菌的外来器械包60包,共1 860件器械,采用目测法研究外来手术器械的处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样1 860件器械,经目测法检测合格数为1 831件,合格率为98.44%。经过对手术室使用人员调查表明,经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清洗消毒与管理,使用满意度提升为97.60%。灭菌后的器械各项监测合格,确保外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了外来手术的清洗,包装和灭菌的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成本,促进资源共享。使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更加完善,管理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使外来器械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白洁  赵庆兰  崔燕 《农垦医学》2014,(4):330-33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强化消毒供应中心成本管理职能,使无菌物品科学、合理使用,减少无效劳动及物品浪费,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方法:用每个重复使用器械成本除以平均使用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成本;根据物品清洗、包装、灭菌设备成本除以使用年限及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成本;加上一次性消耗人力、物力成本得出每一种无菌物品的成本。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实现成本集中管理,成本直接和使用科室挂钩,各种物品浪费、丢失、损耗大大降低,医院成本得到控制;消毒、灭菌物品实行医院内部收费,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收入挂钩,工作人员积极性、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无菌物品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消毒、灭菌物品的管理;集中管理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院成本投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工作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各方面管理进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在硬式内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分析,制定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的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选取2020年6-8月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实施前相关硬式内镜1100件作为对照组,2020年10-12月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实施后相关硬式内镜800件为干预组.比较2组硬式内镜管理合格情况、护理管理情况和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