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骨科单病种手术近3年临床用血量及各成分变化特征,为提升骨科单病种临床用血及手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用血各成分用血量、单病种手术例数、手术用血量等,比较3年骨科单病种用血的变化特征,为指导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寻找依据。结果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70/3 533)平均用血量2.6 U,血浆152.1 ml;股骨头置换术(231/3 533)平均用血量2.3 U,血浆170.6 ml;髋关节置换术(326/3 533)平均用血量2.6 U,血浆158.5 ml;四肢骨干及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 168/3 533)平均用血量2.7 U,血浆144.8ml;后路减压置骨内固定术(338/3 533)平均用血量2.5 U,血浆95.4 ml;单病种手术用血情况与术前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血液保护技术的开展及止血带、止血药物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论对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我院临床用血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输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了解近12年外科手术围术期临床用血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以指导今后围手术期安全和合理输血管理,为血液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用血在医学实践中构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用血比较紧缺,呈现出季节性和结构性供应不足,造成血荒。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用血管理制度,节约用血,让真正需要用血的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用血是许多医院需要解决的难题。该文通过对该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找出了该院临床用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为同行医院的同类问题给出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实施临床路径建立外科单病种手术费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完善阑尾炎、腹外疝、甲状腺瘤手术的临床路径,确定单项收费标准.方法 随机将2006年10月-2007年9月住院手术的阑尾炎、腹外疝、甲状腺瘤病人做为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进行护理,观察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与2005年10月-2006年9月3种疾病手术病人进行对照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控制了一定的医疗费用.结论 临床路径在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实施前后本院临床用血变化情况,观察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对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的3305份临床输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2012年8月1日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组(n=1718)和实施后组(n=1587).分别对两组资料中,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主要成分血使用情况、人均用血量、手术患者人均用血量及临床用血医学文书资料书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管理办法实施后,临床用血总量下降了16.2%;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分别下降7.8%和21.0%,与管理办法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均输血量、人均输血浆量、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与管理办法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用血医学文书资料更趋完善;输血指征掌握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学合理用血,对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用血规范,加强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门市综合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 000例输血病例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观察、记录入选病例临床用血的输注总量、科室分布情况、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合理输血占比等基本资料。观察、对比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观察、对比不同科室(内科、外科、儿科、产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的输血例数、输注量、合理输血病例数、不合理输血病例数以及合理输血占比。对不同血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的不合理使用原因(无指征输血、输血剂量不足或过量输血、指征过宽或搭配血)展开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选取10 000例输血病例作为研究样本,输注总量为28 710单位;不同血制品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制品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血小板(90. 65%)、红细胞悬液(79. 02%)、血浆(55. 97%)、冷沉淀(42. 02%);不同科室的临床用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科室的合理输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内科(76. 98%)、肿瘤科(75. 28%)、外科(71. 98%)、产科(66. 99%)、儿科(53. 90%)、其他科室(29. 91%);血浆、血小板等血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为无指征输血,而红细胞悬液的不合理使用原因包含无指征输血及指征过宽。结论 临床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血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 相似文献
10.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肝脏损伤66例,其中经剖腹手术治疗31例。现将诊断要点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单病种费用包干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住院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医保单病种费用包干患者为实验组,非医保单病种费用包干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均为女性,2组入选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疾病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包干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工作,非包干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工作.结果 包干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候手术日、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非包干组(P<0.05),包干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的满意度高于非包干组(P<0.05).结论 对医保费用包干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有效控制费用和保证质量,认为单病种患者实施费用包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小儿手术围术期临床用血及血液保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提取华西医院手术患者围术期用血资料数据库中1996~2007年12个年度年龄≤14岁患者的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围术期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情况及其趋势。结果 1996~2007年间,小儿手术围术期平均输血率为11.75%,全血、RBCs、FFP输注比例分别46.40%、32.91%、19.94%,输注率最高为新生儿(39.23%),手术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0±89 ml、0.16±0.81 U、10±89 ml,输血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261±252)ml、(1.44±2.00)U、(86±252)ml,其中行手术的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6±88)ml、(0.33±0.95)U、(39±142)ml,行输血治疗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93±121)ml、(0.85±1.37)U、(98±214)ml。结论年龄是评估小儿手术围术期输血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用血应使用合理包装以防止浪费和用血过量。 相似文献
13.
14.
院外压疮临床护理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院外压疮发生的临床特点,以期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院外压疮的认识,为预防院外压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272例带有院外压疮的患者,通过调查住院患者病历,压疮会诊单,首次会诊压疮照片,提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压疮创面情况资料。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率、构成比及频数进行数据描述分析。结果 (1)男性占65.4%,女性占34.6%;平均年龄(76.48±9.48)岁,80岁以上的患者占48.2%。(2)90.1%的患者都来自内科,比例较高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3)意识不清楚的占60.7%;96.3%的患者合并慢性病,平均合并2.6种慢性病。(4)5.5%的患者身上无法计算压疮处数,3处及以上的压疮患者占32%,可计算压疮处数的患者共计601处,2.7%发生感染。(5)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依次为骶尾、髋部、足跟、臀部、内外踝、背部;压疮分期以Ⅱ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为主;面积大小不等,但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面积评分10分的创面占28.8%。结论院外压疮患者一般情况和压疮创面情况有其特点,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其临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对我院腹部手术后38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护理干预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1,5例术前考虑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已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占73%(11/15),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27%(4/15)。38例POCD患者中23例术前未进行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只占9%(2/23),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61%(14/23),术后96 h恢复正常者占30%(7/23)。结论:术前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明显缩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病218例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诱发药物、临床表现、分型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18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46例(21%),抗结核病药占45例(21%),解热镇痛药占22例(10%),抗菌药占17例(8%),化学治疗药占27例(12%),其它占62例(28%),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198例(91%),其中急性肝炎型45例,胆汁淤积型111例。混合型4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0例(9%),治愈168例(77%),好转28例(13%),无变化5例(2%),恶化8例(4%),死亡9例(4%).结论:药物性肝病常见的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结核病药、化学治疗药及解热镇痛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趋势,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并协助地方中心血站制定恰当的采供血计划,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1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规律为0〉A〉B〉AB,手术科用血量比非手术科用血量大。自体输血率未达标。结论制定科学的用血计划,严格合理控制血制品输用量,保证用血安全合理,提倡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12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脑卒中的患者(A组,n=17)和无并发脑卒中的患者(B组,n=105).统计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清尿酸浓度的差异.分析年龄、腹膜透析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RP水平、血清尿酸浓度、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等指标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共发生脑卒17例,发生率为13.9%,其中男性13例(76.5%),女性4例(23.5%).60岁以上患者发生脑卒中者共11例(64.7%),60及岁以下患者发生脑卒中为6例(35.3%),A组患者平均年龄63.5±10.7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52.7±14.9岁,A组患者年龄大于B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血清CRP水平A组(30.1±21.7mg/1)高于B组(12.1±13.3mg/1)、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A组(19.6±4.8umol/1)高于B组(14.8±6.9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浓度A组(340.4±71.0umol/l)低于B组(418.4±119.1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户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26),糖尿病(P-0.022),CRP (P=0.001),BNP(P=0.04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P=0.017)均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13.9%.高血压、糖尿病、高CRP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6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4例急性DILI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均可引起急性DILI,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占23.4%,其次为中药23.4%,抗菌药11.0%;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84.4%,胆汁淤积型占11.0%,混合型占4.7%;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重症患者仍可危及生命。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急性DILI,以抗结核药和中药为主;急性DILI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大多患者预后良好,但重症患者仍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