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矫正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的下睑退缩的理想方法。方法:对5例(8只眼)下睑退缩较轻者,单纯施行经眦眦固定术缩紧外眦腱使下睑缘上移复位;对15例(27只眼)下睑退缩较重者,施行经眦紫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以在缩紧外眦腱的同时松解下睑眶隔和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及提升中面部皮肤补充下睑前层不足。结果:术后14例(25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果:①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轻度下睑退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②施行经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下睑成形术是矫正较重度下睑退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下睑老化的实质是组织的萎缩和松弛,临床上常将下睑老化表现分成四型:(1)下睑皮肤松弛;(2)眼轮匝肌肥厚;(3)眶内脂肪过多而致的脂肪膨出,或眶膈松弛致使脂肪疝出;(4)混合型。下睑成形术的术式较多,本文就下睑老化四个类型应采取的不同术式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皮肤松弛型可仅切除多余的皮肤。眼轮匝肌肥厚型可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同时做眼轮匝肌内外眦悬吊术,以减轻下睑低张。而对眶内脂肪疝出或膨出的患者,大多不切除脂肪,只有当眶膈缩紧术仍无法改变下睑袋外观时,才采取切除疝出的眶膈脂肪的术式。同时还强调了颞部除皱术和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在下睑成形中所起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睑局部解剖在眼袋成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 ,对 2 96例眼袋患者进行眼袋整复术 ,根据不同患者其下睑局部解剖结构特点 ,采用下睑结膜径路法或皮肤径路法进行治疗。结果  2例因眶脂去除不够 ,经再次手术后获满意效果 ;3例术后下睑轻度外翻 ,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效果均满意。结论 眼袋整复手术的效果与下睑局部组织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下眼袋整形术并发下睑外翻的主要原因是去除皮肤过多或切除眼轮匝肌过多所致。预防要点在于术中掌握好去除皮肤及眼轮匝肌的尺度,应恰到好处。严重外翻者需再次手术修复纠正。下睑凹陷主要是由于去除眶隔脂肪过多所致,故应掌握好去脂的量,术中如发现脂肪去除过多,可将去除的脂肪部分回植,若术后发生凹陷,可行脂肪充填术予以弥补。眼袋部分存留主要是对多余皮肤和脂肪去除的量过于保守所致。两侧不对称,是因术前两侧眼袋大小不一,而去除的皮肤及脂肪量却相同,或是因术前两侧眼袋大小相同,而去除的量不一致所造成,故术中要仔细观察,进行对照,如发现不对称则予调整纠正。血肿系止血不彻底而引起,球后血肿虽然少见但却是严重的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去除眶隔脂肪时止血必须彻底,一旦发生球后血肿应及时再次手术止血。此外,作者还对切口线靠下、睫毛脱落、复视、外眦眼裂变小、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作了分析,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3年以来,共为4例下睑恶性肿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下睑部分全层缺损的修复,采用鼻中隔粘膜软骨复合组织片及口腔粘膜游离移植的方法,以修复睑板睑结膜层,外层应用邻近带蒂旋转皮瓣覆盖,共同重建下睑。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成功的关键在于外层皮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以来,对52岁以下较为严重下眼袋患者施术22例,共计44只眼,应用结膜入路下眼袋整形术,这一手术方法既克服了皮肤入路手术皮肤遗留痕迹的缺点,且有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出血少,不损伤重要组织及血管等特点,满意率达97.73%,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作者阐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认为严格手术适应证和精湛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扩张皮瓣修复下眼睑外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下眼睑外翻。方法利用皮肤扩张器对40例各种原因所致下眼睑外翻患者行后期整复治疗,扩张器容量最小30ml,最大150ml;扩张时间2~3个月,扩张满意后面部皮肤以局部皮瓣旋转或推进整复下眼睑外翻。结果40例患者疗效基本满意,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中2例因皮瓣局部臃肿行修薄术,扩张皮瓣色泽及质地均接近正常皮肤。结论在下眼睑外翻的后期整复中,合理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供区切口隐蔽,而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以来,共为4例下睑恶性肿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下睑部分全层缺损的修复,采用鼻中隔粘膜软骨复合组织片及口腔粘膜游离移植的方法,以修复睑板睑结膜层,外层应用邻近带蒂旋转皮瓣覆盖,共同重建下睑。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成功的关键在于外层皮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睑袋成形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睑袋成形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采用双盲法,实验组给予0.05 mg/kg咪达唑仑和0.5 μg/kg瑞芬太尼诱导,推注时间>90 s,随后用瑞芬太尼0.05 μg/(kg· min)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给予0.05 mg/kg咪达唑仑.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3 min、手术开始时、术中、术毕、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受术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平均MAP、HR、RR、SpO2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受术者和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3±11.6)比(52.7±10.4),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睑袋成形术麻醉,术中呼吸循环稳定.受术者和医师满意度高.但诱导阶段有呼吸抑制,苏醒阶段有恶心、呕吐的风险,需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不同年龄及下睑老年化程度差异,提出相适应的下睑年轻化整形术。方法 对350 例30 ~68 岁下睑老年化者进行了加强下睑支持结构的整复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膨出眶脂或肥厚眼轮匝肌去除;眶隔筋膜及眼轮匝肌纵横重叠缝合;眶脂释放保留眶缘填充固定;眼轮匝肌瓣及外眦韧带悬吊固定以及膨体聚四氟乙烯眶缘凹陷充填等手术方式。结果 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施行适应于不同个体的加强下睑支持结构整复术,年轻化明显,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下睑年轻化手术应以全面加强下睑支持结构为基础,设计适应于不同个体的整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悬吊下睑板法辅助修复下睑外翻或退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悬吊下睑睑板治疗各种下睑外翻或退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轻度下睑外翻或退缩采用尼龙线在一侧固定于内眦韧带后,向外侧“蛇形”缠绕下睑板,外侧端固定于外眦韧带外上方处悬吊下睑组织的方法修复;对重度下睑外翻或退缩,采用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辅助治疗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方法,下睑继发创面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果自2009年5月至2013年9月,共修复各种下睑外翻或退缩15例,其中轻度下睑外翻或退缩8例,重度下睑外翻或退缩7例;所有患者术后下睑外翻均得到矫正,随访6~36个月,均无睑外翻或退缩复发。结论根据患者下睑外翻或退缩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悬吊下睑板的方法辅助治疗下睑外翻或退缩,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方法合用修复睑袋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睑袋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是一种难以修复的畸形,探讨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修复严重下睑外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于严重下睑外翻,应用颢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下睑水平缩短及下睑埋没导引缝合等多种方法予以修复。结果 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之间,应用上述方法共修复10例15只因下睑袋整形而导致的严重下睑外翻。对于大多数病例,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即可。但对于更严重的外翻则需要同时进行下睑水平缩短和下睑板埋没导引缝合这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有效的修复效果。结论 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下睑水平缩短和下睑板的埋没导引缝合这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可靠而稳妥地修复睑袋整形手术后并发的严重下睑外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睑袋成形术的效果,延长有效时间,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下睑袋的形成原因及病理改变,采取相应手术矫正;尝试综合提紧睑袋切除成形。方法在局麻下,沿下睑缘作切口并在外眦部向外下方延长约5mm,切口与外眦夹角约135°,皮下潜行剥离至骨性眶缘,形成皮瓣;在眶隔膜表面分离形成与皮瓣形态一致的眼轮匝肌瓣;如疝出的眶隔脂肪量较多,可适量切除,一般尽量将疝出的眶隔脂肪还纳复位,横纵向折叠缝合眶隔以增加张力;向外上方提紧眼轮匝肌瓣,据情适量楔形切除一块眼轮匝肌缝合以加强下睑的支撑力;最后嘱受术者睁眼向上看并大张嘴,在下睑张力最大的情况下切除多余的皮肤。结果本组共45例,男性10例,女性35例,年龄35~67岁,随访22例3个月至2年,除1例因眼轮匝肌切除过多而产生轻度下睑退缩外,其余均效果满意持久。结论综合提紧法睑袋矫治术,是针对下睑衰老机理及表现而进行的一种手术设计,可提高手术效果并延长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睑袋的分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睑袋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216例睑袋分为3型和7个亚型,I型以先天结构异常为主要原因,Ⅱ型以长期用眼疲劳为主要原因,Ⅲ型以组织及骨的退行性变化为主要原因。按分型进行手术,手术方法按亚型设定7种。结果216例中159例获得随访3~12个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此分型简单,对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中年女性下睑皮肤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下睑近睑缘处与远睑缘处皮肤组织学特点的差别。方法取70例下睑整形术患者切除的皮肤标本,对其近睑缘处与远睑缘处,分别进行光镜、电镜观察。通过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计数等,分析近睑缘处、远睑缘处皮肤的特点,寻找差异。结果近睑缘处皮肤角质层、表皮厚度均明显小于远睑缘处(P〈0.05);近睑缘处表皮内黑色素细胞较远睑缘处致密,且黑色素颗粒含量多;近睑缘处肥大细胞、真皮内神经束数目均明显高于远睑缘处(P〈0.05)。结论下睑下方皮肤分界线的存在,与此处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睑整复术后其下睑外翻的综合矫正方法。方法:本组病例采用皮瓣和肌瓣的游离,眶隔松解,切除下睑三角形组织瓣,眼轮匝肌悬吊等综合治疗方法予以矫正。结果:本组下睑皮肤松弛和睑袋整复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患者15例16侧,采用综合下睑外翻矫正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综合方法矫正下睑外翻是一种可行的下睑外翻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睑缘缩短术对睑袋切除术后致睑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睑缘楔形切除术、睑缘劈开楔形切除术和不对等睑缘楔形切除术,使睑缘缩短而矫正睑外翻畸形15例(18只眼)。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15只眼)术后7天睑外翻矫正,2例(3只眼)术后7天时仍有轻度睑球分离,经过物理治疗1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 睑缘缩短术是一种手术简单、损伤小、恢复时间短的睑外翻矫正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